農村一種姜科植物的種子,可供藥用,還是做香料的佳品

農村一種姜科植物的種子,可供藥用,還是做香料的佳品

在古代成語當中,“豆蔻年華”指的是女子十三四歲這個時期,而在中醫當中,豆蔻卻是一味具有藥用價值的中藥材,而且,中醫當中的豆蔻還有多種,今天小編要來跟大家分享的是草豆蔻的知識。

草豆蔻的功效主治

草豆蔻,在中醫當中指的是姜科植物草豆蔻的乾燥成熟種子,一般在夏天或是秋天採收後入藥,中醫認為,草豆蔻性溫、味辛,具有燥溼健脾、溫胃止嘔的功效,臨床上可用於寒溼內阻、脘腹脹滿或是冷痛等疾病症狀。

《本草求真》中對於草豆蔻的功效記載如下:

草豆蔻,辛熱香散,功與肉蔻相似,但此辛熱燥溼除寒,性兼有澀,不似肉蔻澀性居多,能止大腸滑脫不休也。

草豆蔻的作用

農村一種姜科植物的種子,可供藥用,還是做香料的佳品

現代研究顯示,草豆蔻中以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等為主要成分,其所起到的作用有以下幾個:

  • 1.祛寒溼

草豆蔻性溫,具有助熱散寒的功效,因而臨床上對於寒溼瘀阻所導致胃脘冷痛或是不思飲食等症狀有治療作用。

  • 2.健脾胃

藥理研究顯示,草豆蔻具體提高機體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因而可以幫助分解消化食物種的蛋白質,進而提高消化能力,這也是其可以用於消化不良症狀的一個原因。

  • 3.做香料

草豆蔻除了藥用之外,還可以作用香料使用,其味辛,具有發散作用,因而可以去腥味,做烹飪時還可以提高菜餚的香味。

草豆蔻的臨床應用選方

農村一種姜科植物的種子,可供藥用,還是做香料的佳品

不少的醫學著作對於草豆蔻的臨床應用均有所記載,下面為大家列舉其中較為常見的幾個應用選方:

  • 1.治小兒藏寒洩瀉不止:草豆蔻一枚,剝開皮,入乳香一塊在內,複用白麵裹,慢火燒令熟,去面及豆蔻皮不用;上為細末,以粟米飲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無時。(《史載之方》豆蔻丸)
  • 2.治霍亂心煩渴,吐利不下食:草豆蔻(去皮)一分,黃連(去須)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脹三錢匕,水一盞,烏豆五十粒,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聖濟總錄》草豆蔻湯)
  • 3.香口闢臭:豆蔻、細辛,為末含之。(《肘後方》)

草豆蔻的注意事項

  • 1.草豆蔻的性溫,對於陰虛血少、津液不足的人群不宜使用
  • 2.草豆蔻有散寒燥溼的作用,無寒溼症狀的人群應慎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