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清代宮廷一天只有兩頓飯,皇帝妃嬪不會餓嗎?

清朝的皇帝一般是早上5點起床,早讀之前先拉弓,畢竟是馬背上得天下,然後去早讀,因為皇上要學習滿、蒙、漢三種語言。用膳在早上7點-9點,太監們將桌椅、飯菜依次按照規矩擺放整齊。皇帝用膳前,太監要先嚐有沒有毒,之後服飾的太監要挑選菜品,為皇上佈菜,盛到皇上面前的小碟子裡。御膳房有370人,茶房有120多人,伺候皇帝用膳的150多人,你算算吃頓飯就要2個小時,很多菜都涼了,也是為難皇上了。

為什麼清代宮廷一天只有兩頓飯,皇帝妃嬪不會餓嗎?

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皇帝身為九五之尊,肯定是想什麼時候吃飯就什麼時候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難不成還能因為一個規矩每天把自己餓著嗎?實際上在當時每天的這兩頓飯是正餐,其餘皇帝和嬪妃們想吃飯的時候,就不叫用膳了,就是吃點東西而已。

為什麼清代宮廷一天只有兩頓飯,皇帝妃嬪不會餓嗎?

在宮裡來說,一餐的菜品是很多的。一餐大致上是由九部分構成,即:鍋子(火鍋)、熱菜、熟食、蒸食、醬菜、主食、粥湯、甜點以及特殊菜品(時令菜)。到了晚清時,又加上了名為“吉祥菜”的部分。除此之外,還有所謂“額食”或“添安膳”等額外的菜品。這些部分便組成了一套所謂的“餐”。其中“吉祥菜”和“額食”並不是吃的,而是擺著看的。

為什麼清代宮廷一天只有兩頓飯,皇帝妃嬪不會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