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传奇的将军蔡锷

蔡锷,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82年出生。家境贫寒,17岁入长沙学堂,,那所学校的学监是谭嗣同。总教务长是梁启超。虽然只学了半年,蔡锷总以梁启超学生自居。18岁东渡日本留学,后来在清军中逐步成长和提升。

在李鸿章的侄子云贵总督李经熙的提携和关照之下担任云南新军协统(师长),在辛亥革命中,他立即背叛了对他恩重如山的李经熙,发动兵变,宣告云南独立,响应革命。但同时暗中派人将李经熙安排到法国驻昆明领事馆,确保李经熙的个人和家人的安全。可谓公私分明,也说明了蔡锷的私德是很不错的。但终其一生,二人再也没有相见。李经熙后来虽然担任了中华民国总理,但也没有原谅蔡锷对他的背叛。1912年,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正式任命蔡锷为云南都督,蔡锷时年31岁,可谓少年得志。

一代传奇的将军蔡锷


蔡锷的政治操守有个转变的过程,在孙中山二次革命的时候哦,蔡锷公开表示反对,赞成袁世凯对孙中山的通缉。由于蔡锷的公开支持,让袁世凯十分高兴,作为非袁世凯嫡系,袁世凯也是很重用蔡锷,当然也是很有眼光的。立即任命蔡锷为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总裁是段祺瑞)这个职务显然是个虚职,半年以后任昭威将军。虽然都是虚职,但袁世凯重用蔡锷已是不言自明,而蔡锷对于袁世凯也是忠心耿耿。这时候,我们很难想象二人日后的兵戎相见。我们现在无法揣摩蔡锷的心路历程,他现在只能说在政治上还比较稚嫩和幼稚。但绝非被袁世凯利用,因为蔡锷是自愿的。可以说蔡锷可以接受袁世凯独裁,但绝不同意袁世凯称帝。这似乎有些矛盾。但并非不合理。

一代传奇的将军蔡锷


蔡锷与袁世凯的在北京也就是合作了近三年,双方合作应该是不错的,至少没有公开的冲突。蔡锷对袁世凯的反叛和公开指责应该是起于梁启超的劝说和指导,师生二人会谈以后,蔡锷言道:我们推翻帝制,现在推翻帝制的人却要上表劝进,让那个人去做皇帝,我们自己的力量有限,但为了四万万同胞的人格,必须拼命去干些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蔡锷的政治立场已经确定,那就是共和,任何反对共和都是他的敌人。

为了共和,近代历史上最传奇的一幕开始了,这就是著名的小凤仙与蔡锷的知音传奇(对于此,我表示怀疑,所以就不说了。)蔡锷从北京秘密到达天津,再有天津到达日本,从日本到越南,再做滇越铁路到达昆明。但有一点要说明了的是,在蔡锷还在北京的时候,也就是1915年9月,当时的云南总督唐继尧已经起兵讨袁,但蔡锷到来加强了反袁力量。也成为反袁主力军。

一代传奇的将军蔡锷


1916年元旦,云南胡护国军成立,兵力3000人,蔡锷任第一路总指挥,在其中有一个营级军官,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朱德。后来在全国一致反对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后病死。袁世凯死后,蔡锷为四川督军。此时蔡锷的病情恶化,在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福冈,年仅34岁。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

蔡锷去世以后,被民国追授为大将军,而且是民国国葬第一人。孙中山对蔡锷的评价最为中肯: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可以说啊,蔡锷是值得赞赏和怀念的,既为共和而生,也为共和而死。为当时天下军人之表率和楷模。军队为国家而存在,而非个人而存在。蔡锷永远值得我们去纪念,纪念这位英年早逝为共和而死的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