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冒充领事馆成员,出国华侨人员屡屡被骗

“您好,这里是中国领事馆”“您有一件物品未进取”“移民局资料核对,请”……近些年,此类电信诈骗在海外华人华侨中频频发生,各种诈骗方法都防不胜防。如今生活在海外的同胞随时都面面临着各种诈骗团队的骚扰,他们有的装扮成领事馆成员,有的冒充国内公检法机关办案人员,还有慈善机构等,来进行诈骗。

骗子冒充领事馆成员,出国华侨人员屡屡被骗

美国南加州多名华人接到冒充中领馆的诈骗电话

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在国外,许多诈骗团队冒充领事馆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网络公众平台、邮件等方式联系诈骗对象,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或贩毒、走私、诈骗等罪行,已被通缉并限制出境,银行资产已被冻结,进而以配合国内公检法机关调查为由,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际上由骗子控制的所谓“安全账户”。

至于抽奖、领红包这些诈骗方式算是被用烂了,但还是有人中招。此类诈骗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大多骗子常总方法,在领奖品前一般都会叫受害人提供电话、银行卡等信息,或先交部分保证金等。

骗子冒充领事馆成员,出国华侨人员屡屡被骗

最近,在日本还出现了非法集资、赌博类诈骗案件。诈骗团伙利用人的贪念、投机、好色等心理,以“掌握内部消息”、“认识某某人物”等为诱饵,以投资、代购、赌球、等方式进行诈骗,事后立马跑路。

“换汇诈骗”是留学生群体里常见的诈骗方式,诈骗团伙冒充学生,通过各种社交平台,聊天软件散播消息,以高于银行汇率兑换外币消息,诱骗留学生换钱。更可怕的是,犯罪团伙利用学生账户来洗钱,被骗钱事小,被人当成诈骗犯就完了。

每个诈骗人员都是编剧与演员

多年来,电信诈骗已经在生活中泛滥成灾,中领馆、警方也一再提醒 。为什么还有许多人员屡屡上当?难道真的是因为傻子太多?

骗子冒充领事馆成员,出国华侨人员屡屡被骗

其实,对于在外国学习工作生活的华侨华人、留学生等群体,生活圈子相对狭小、同事又比较没安全感,一接到此类电话免不了紧张失措。还有一方面,犯罪分子多为团体类,行骗常常有规划,很难分清是真是假,导致落入犯罪分子圈套。

电信诈骗层出不穷,诈骗方式又多如牛毛,常常让人猝不及防。万法不离其宗,一旦涉及到钱财都应当谨慎处理。警方和中国领保官员都表示,防止电信诈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四不:不接、不听、不看,最重要的是不能转账。

在所有的诈骗案中,冒充“中国使领馆”诈骗案最多。据各国领事人员表明,中国驻外使领馆不会通过电话或电话录音通知当事人有文件、包裹需要领取;涉及国内的案件需要处理,不会将电话转接至国内国外任何一家公检法机关;不会以涉案为由安排当事人转账汇款到任何一家银行账户。

骗子冒充领事馆成员,出国华侨人员屡屡被骗

受害人收到带有自己个人信息的虚假报告

个人信息安全尤为重要。不要对他人透露个人生日、护照号码、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切勿提供个人账户供他人使用,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卷入电信诈骗。

想要避免此类事件发生,除了保持警惕性以外,尽量多找身边的人进行交流,询问意见,共同分析,采取相应的手段措施来避免自己陷入圈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