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從老闆到工人,可以說,

他們99%不是北京戶口。

他們有一個最時髦的詞兒——

那就是‘北漂’。

這個詞兒太時髦了,

非常光榮,也非常優秀。”

“關啦,都關了。昨天上午十點半就關門了。早上來搶貨的大爺大媽們隊都排到門口了,攔都攔不住……大部分商戶在之前都已經搬了,拖到最後的不是很多,每層樓大概有一兩百家吧。”

今天上午,小百通來到位於豐臺區南苑路西側的大紅門服裝商貿城“三期”(大紅門早市)。

順著跟我們說話的小哥手指的方向,我們看到,“大紅門早市”已是人去樓空,門口只有幾位安保人員。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攝影/董翎依

而根據之前的消息,今天(8月15日)下午才是“大紅門早市”疏解的截止日期。

“90%以上的‘早市’商戶都去了我們滄州的明珠商貿城。”在“早市”門口,我們遇到了明珠商貿城招商引資的負責人賀偉俊。

“昨天大部分商戶已經搬了,剩下的商戶今天早上五點鐘開始就陸陸續續乘大巴車搬到滄州,到9點已經開走17輛大巴車了。”賀先生跟我們介紹。

隨著“大紅門早市”的全面關停,滄州明珠商貿城早市西區將於8月16日正式開業,承接來自北京的近2000家早市商戶。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賀偉俊向我們展示明珠商貿城早市西區的開業海報。 攝影/張晶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接待中心陸續有商戶過來辦理搬遷手續。 攝影/張晶

大紅門時代落幕

“大紅門早市”建成於2005年初,在過去的13年間,這裡的批發生意熱鬧非凡,大紅門地區60%的服裝批發生意都來自這裡。

巔峰時期,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的總建築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攤位28000多個,直接從業人員超過8萬人。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服裝人的集聚給這裡帶來了活力,同時也引發了交通堵塞、垃圾亂堆、治安不好等諸多問題。

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首都的核心功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與首都功能發展不相符的城市功能需要疏解到天津、河北等地。

“區域性批發市場”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點之一。

根據規劃,大紅門地區將由單一的服裝服飾、紡織品批發集散地,向以服裝時尚文化為特色的功能區轉變。

“我們都挺滿意的”

不久前,小百通還專程去了位於滄州的明珠商貿城,見到了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

來自安徽的朱先鋒今年45歲了。今年5月,他從大紅門來到了明珠商貿城。

朱老闆的店鋪不大,但是非常整潔,四周掛了一圈新款秋裝。

“這棟大樓裡面的商戶都是從北京搬來的,有原來在西紅門的,也有在動批(動物園批發市場)的。”朱老闆向我們介紹。

當我們問到搬遷是否給他們帶來了損失時,他笑了笑,“基本還好,走批發的客戶我已經在線上通知他們了,我們的交易都是發快遞的,大生意都不影響。散客確實少了些,不過,知道我們搬到這裡來了,客戶就在朋友圈給我們留言,說他們有空就過來看看。北京離滄州才50分鐘的高鐵車程” 。

的確,明珠商貿城的交通位置非常便利。這裡距離滄州火車站和汽車站只有十分鐘的車程。

聊天的時候,朱老闆的女兒好奇地看著我們的攝像設備,他一臉慈愛地把女兒拉過來。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朱老闆和兒女的合影 攝影/張晶

明珠商貿城的承接工作從2015年就開始了。

目前,已經來此落位的商戶合計7000餘家,等待入駐二期的商戶有8000多家。二期項目預計2018年年底交付使用。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明珠商貿城規劃圖 攝影/張晶

明珠商貿城的早市大樓有四層,男裝女裝在不同的分區。與北京服裝批發市場擁擠不堪的環境不同,這裡的店鋪寬敞明亮,空氣流通,照明設備良好。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明珠商貿城早市大樓環境 攝影/郭莎莎

我們問起朱老闆孩子的上學情況,他說:“女兒現在10歲了,學校已經都安排好了,就在產業園區不遠的一所學校上學,是滄州承接方負責安排的,我們都挺滿意的。”

我們問他是否看好以後滄州的發展,他斬釘截鐵地說:“那是肯定的,目前剛剛搬過來,生意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明珠商貿城目前已有三棟服飾大樓,並且還在不斷擴建。這裡的鞋襪箱包衣帽等一應俱全。由於生產和經營成本低,商品價格普遍都低於北京的零售價。

這裡的管理人員向我們介紹,旺季的時候每天大概有約100輛大巴車來往商貿城。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來明珠商貿城拿貨的商家 攝影/郭莎莎

“蒸汽燙不到人了”

大樓裡大多數商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走進了一家以黑白為主色調的商鋪。店主是一位年輕的女士,姓趙。

“我也是去年年底從北京大紅門搬過來的,我們那邊想繼續幹服裝這行的人都搬過來了,很方便,貨都是提前運過來的,我們人過來就行了。”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趙女士的服裝店 攝影/張晶

趙老闆是東北人,非常爽快。她對我們說,這邊的租金比北京要便宜多了,現在租的房子離這裡也很近,環境挺好的。

趙老闆有自己的服裝加工廠,廠子也搬來滄州了。這種“前店後廠”的方式為她節省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

離明珠商貿城大概半小時車程的地方坐落著一片廠房,這裡就是商戶們“前店後廠”的工廠。

雖然目前這裡只是臨時廠房,但廠房裡面的設備一應俱全,空間也比在北京時大了很多。工人的宿舍、衛生間、淋浴房都建在廠房的四周,廠房外面還有菜市場和小賣部,生活方便。

已經從事服裝生產加工30多年的薛順利說,他是去年11月搬到這裡的,工人也是一起從北京過來的。“現在我們已經開工兩個多月了,等正式廠房建好,我們就會搬到新廠裡去。”

“在以前,熨衣服的工人沒有獨立的專屬空間,他們夾雜在縫衣服的工人中間,熨斗的蒸汽不可避免會影響到其他工人。如今,廠房空間大了,大家能夠井然有序地開展工作了,蒸汽也燙不到人了。”負責人笑著跟我們說。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工人們在臨時廠房裡忙碌。 攝影/張晶

我們在廠房外面看到了招聘啟事,一位熟練工人的保底薪金為7000元,對此,工人們也大都很滿意。

廠房搬到滄州,像水電費之類的費用比在北京時都降低了不少,成本降下來了,工人們的工資也提高了。

“你們不能做‘滄漂’”

無論是明珠商貿城,還是服裝加工廠,承接這些入駐商戶的來自於同一家企業——東塑集團。

“東塑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不僅免收我們兩年的店鋪租金和第一年物業費,還解決了我們孩子的上學問題。此外,我們還能享受以成本價購買公司房產的福利……”在我們的鏡頭前,工人們無不為當地的這家企業豎起了大拇指。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在等待抓鬮分店鋪的商家 攝影/張晶

被交口稱讚的這家企業全稱為河北滄州東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60年的東塑於1998年改製為民營股份制企業,該公司的董事長於桂亭出生於1949年,他與共和國同齡,同時也是一名老黨員。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東塑集團董事長於桂亭 攝影/郭莎莎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東塑的經濟發展一直以工業為主體。我掌管東塑以來,我們淘汰了40多個產業,從選擇、研發到投放市場,能做到世界同行業第一的產品我們就做下去,做不到世界第一,就淘汰掉。”

於老笑著說,40年以前,東塑做的產品比較低端,就是做塑料涼鞋的。而如今,東塑的年納稅額達5.5億元人民幣,已經成長為綜合性的企業,這離不開改革開放為企業發展創造的良好環境。

如今,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推進,東塑有了新的使命——承接從北京而來的“服裝人”。

“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北京批發市場及服裝加工行業的總體從業人員達到了60多萬,可以說是疏解和承接難度最大的項目。”於桂亭說。

2015年,東塑集團帶頭搬遷到滄州,為來自北京批發市場和服裝加工行業的商戶們建成了位於滄州的明珠商貿城及明珠服飾產業特色小鎮。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從老闆到工人,可以說,他們99%都不是北京戶口。他們有一個最時髦的詞兒——那就是‘北漂’。這個詞太時髦了,非常光榮,也非常優秀。所有來的商戶,我都跟他們講,你們不能做‘滄漂’,我希望你們能把滄州作為你們的第二故鄉,你們的下一代能把滄州作為第一故鄉。”年輕時的於桂亭家境貧寒,他輟過學,做過修腳工,也打過鐵,他能理解大家的不容易。

安居才能樂業,安居才能談得上發展。正是在這樣的信念堅持之下,東塑除了為搬遷而來的商戶們安排好“樂業”的各種保障,還為他們解決了戶口、孩子上學等“安居”上的難題。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消費者在滄州的明珠商貿城服裝商戶區店鋪前走過。

未來,明珠商貿城和明珠服飾產業特色小鎮將以承接京津地區服裝產業轉移為基礎,構建新型現代商業運營模式,助力滄州成為“中華霓裳城”。

在這裡,服裝人再也不會覺得心裡空落落的了。

挺好的。

親歷:那些搬離北京的“服裝人”怎麼樣了?

撰文 / 張晶、董翎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