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親歷:我不知道你們是誰,但我知道你們為誰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王暢彤 劉薇 饒俊華)逆行的醫護人員,堅守的民警,四面八方的馳援者,早出晚歸的保潔員,不辭辛勞的快遞小哥,兢兢業業的社區工作者……包括居家不出門的市民,都是這場疫情防控戰疫中的一員。


  我們可能無法知道這場防疫阻擊戰中每個人的名字,但終將銘記每一位防疫參與者的付出與堅守,淚水和感動。
  不出門就是珍惜防疫成果
  講述人:劉星
  2月19日,我和丈夫、女兒已經居家觀察11天,距離解除觀察的日子越來越近,我在新聞中看到的好消息也越來越多。
  2月18日,全國新增治癒出院人數首次超過新增確診人數。我相信這與全國參與防疫的醫護人員、社區防疫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居家隔離期間,我所在的沙依巴克區永康一巷東社區的工作人員,一直關心著我們。除了保障我們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他們還為我們送來了體溫計、消毒水等防疫物資,每天提醒我們監測體溫。
  在社區的居民群中,社區工作人員也每天介紹著最新的防疫知識,並積極解決每家每戶的生活需求。
  從一管牙膏、一條毛巾到一袋雞蛋、一顆白菜。社區工作者們每天的工作看似平凡,但這麼多天下來,我能感到他們一心一意為居民服務的態度與決心。
  現在每天都有關於疫情防控的好消息傳來,很多身邊的防疫工作者我雖然未曾謀面,但我對他們充滿感激。

  而我們作為普通市民,就應當用實際行動支持防疫,居家堅守不出門,珍惜大家的防疫成果。
  感謝防疫工作者的辛苦付出
  講述人:市民李斌
  疫情發生後,我和父母家人每天都會關注新聞,關注最新的進展,我們全家人也都自覺地守在家中,不出門。
  每天看到網上、電視上關於一線醫護人員和公安民警、社區工作人員的報道,我的母親流淚了,我和妻子也久久不能平靜,還有很多“逆行者”,我甚至沒記住他們的名字,但是新聞上他們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堅定的眼神,都讓我很感動。
  這樣的身影在我所在的高新區(新市區)匯展園社區也能看到,我家窗外正好對著小區的大門,我每天都能看到社區工作者們忙碌的身影。
  每天社區幹部都會在居民微信群裡給大家打氣加油,鼓勵大家,詢問每家人當日的體溫,為居民發放體溫計和消毒水等防護物品,誰家需要購買天然氣、水電,社區幹部都會詳細告知不用出小區就可以購買,有突發疾病的老人,社區幹部會趕緊聯繫車輛,親自陪同到醫院,到晚上家家戶戶都已經吃完晚飯休息時,看向窗外,仍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背影,有的幹部名字我叫不上來,但是他們一定也有家人在翹首以待,等待他們回家,等待一起吃頓晚飯……

  謝謝你們!
  學生畫下辛勤的工作者
  講述人:市第14小學美術教師賀珍
  由於延遲開學,我們最近都是在線上教學。如何讓學生在家上好課呢?學校要求教師在課程設置時,引導學生多觀察,多傾聽。拿美術創作來說,要多取材於生活的美好細節。
  上課前,我先在線上徵集了學生的意見,其中畫榜樣和畫生活是學生們呼聲最高的。
  2月19日,我在線上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致敬可愛的人”主題的美術課。我在線上指導,孩子們根據主題繪畫,很快就陸續上傳了他們的作品:有奮戰在一線的醫生、警察,有送菜送藥上門的社區工作人員,還有在家錄課的老師……
  同學們的作品讓我感動。
  疫情結束後,我想著帶孩子們做一次特殊的研學,走進社區、警營、醫院,把他們的畫送給現在奮戰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