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讨董诸侯最后结局如何?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朝纲崩坏,曹操矫诏与袁绍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一时间,各地诸侯纷纷领兵奔洛阳而去。

可惜,各路诸侯,心怀鬼胎、各自打自己的小算盘,讨贼联盟不久便分崩离析。从此,东汉进入群雄争霸的局面。那么,这些诸侯军阀,最后的结局都如何了呢?

十八路讨董诸侯最后结局如何?

据《三国演义》记载,参与讨伐董卓的各地诸侯有: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加上倡议会盟的曹操,共十八路诸侯。

十八路讨董诸侯最后结局如何?

其中,曹操、袁绍、袁术、马腾、孙坚、孔融、公孙瓒、陶谦、张邈九人,《三国演义》中,多有描述,命运如何,大家都较为明了。但余下的九人或记载甚少,或会盟后就不再出现了,他们的去向结局并不是很多人知道的。

先说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三国演义》中对韩馥的描写还是不少的,在渭河边上,曹操使离间计,马超一剑断了他一只手,从此成为废人,随后《演义》中再没有他的名字了,应该是回老家度余生了。

十八路讨董诸侯最后结局如何?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三国演义》会盟之后,他就突然没了踪影。豫州一地,最先被袁术占去,后又几经易手,成为曹操的地盘。从这个过程中看,孔伷应该被袁术害了。袁术野心大却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占了豫州,自然不会让孔伷有好结局的。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刘岱后投靠了曹操,在徐州与刘备对垒。那刘岱曾为一方诸侯,面对刘备竟不敢向前,要与王忠“拈阄”决定谁先进攻刘备,可悲可叹。结果被张飞捉了去,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张飞第一次靠智谋打胜仗哦。此败后,曹操将他“黜罢爵禄”,刘岱应该从此终老乡野了。

十八路讨董诸侯最后结局如何?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王匡也是会盟之后就不知去向的一方诸侯,有野史说他被曹操所害。《三国演义》中,他手下的大将方悦,是第一个被吕布阵前斩杀的将领。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三国演义》中罗老师对他也是着墨不多,没交待他的结局。《三国志》则说,后来“刘岱与乔瑁相恶,岱杀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十八路诸侯中,我们都知道袁术是袁绍的堂弟,其实诸侯中还一位袁绍的堂兄,就是袁遗。曹操击败袁绍后,袁遗也和袁绍一样兵败身亡。

十八路讨董诸侯最后结局如何?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三国演义》中,鲍信是一个无勇无谋只会争功的人,第五回说鲍信怕孙坚抢了头功,派“其弟鲍忠,先将马步军三千,径抄小路”战华雄,结果鲍忠被一华雄一刀斩了。其实历史上,鲍信还是有谋略的,他是第一个认为曹操比袁绍更有能力统领盟军的人。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十七路诸侯中,除了袁氏兄弟,还有张邈、张超也是兄弟。《三国演义》会盟后,张超就没有记载了,据其他史料称,张邈、张超后投吕布,吕布败后,张邈、张超兄弟二人也被曹操乱兵所杀。

十八路讨董诸侯最后结局如何?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会盟后,张杨在《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再次出现,他把陈宫推荐给了吕布,此后再无记载他的文字了。《三国志》说他与吕布相交甚厚,也是兵败后为曹操所杀。

可以说,这些参与会盟的诸侯,手中军队多者二、三万人,少者万余人,都是东汉末年割据一方,有一定实力的豪强。且个个都是暗怀野心,欲据天下为已有的枭雄。可惜到头来都功败身死,可见野心太大害死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