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封赏时, 张良拒绝富庶齐地, 选择贫穷留县, 有何用意?

刘邦封赏时张良拒绝富庶的齐地选择贫穷的留县有什么深意刘邦称帝后,对文武百官论功行赏,张良作为首席军师,可谓是居功至伟。刘邦特地为他挑选了富庶的齐地,然而张良却婉拒了,选择了刘邦称帝后,对文武百官论功行赏,张良作为首席军师,可谓是居功至伟。刘邦特地为他挑选了富庶的齐地,然而张良却婉拒了,选择了贫瘠的留县,而这个选择恰恰救了他一命,这其中有什么玄机?

刘邦封赏时, 张良拒绝富庶齐地, 选择贫穷留县, 有何用意?

刘邦封赏时,张良拒绝富庶的齐地,选择贫穷的留县,有什么深意?

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刘邦更是历史上最爱杀功臣的皇帝。张良跟在刘邦身边多时,自然了解他的性格。在刘邦论功行赏时,他发现刘邦重赏的有两类人,一是一方诸侯,二是早起跟随他起兵的将领,特别是老乡。而张良两者都不是,因此他心里明白,刘邦给你富庶的齐地,表面上感激他的功劳,实际上反映了刘邦对他的不信任。

刘邦封赏时, 张良拒绝富庶齐地, 选择贫穷留县, 有何用意?

刘邦封赏时,张良拒绝富庶的齐地,选择贫穷的留县,有什么深意?

我们知道,张良早起并不是刘邦的人。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韩国的丞相,在秦始皇灭了韩国后,张良内心深处的想法一直是复兴韩国,他最早参加起义军也是这个目的。张良加入起义军之初,他的身份是韩国的司徒,即便在鸿门宴时,张良帮助刘邦脱离危险后,也是选择回到韩王成的身边。

刘邦称帝后,最担心的就是诸侯王联合反抗,因此对六国旧部仍心存芥蒂,张良作为韩国的旧部,刘邦对他也不完全放心。

刘邦封赏时, 张良拒绝富庶齐地, 选择贫穷留县, 有何用意?

刘邦封赏时,张良拒绝富庶的齐地,选择贫穷的留县,有什么深意?

张良心里清楚,刘邦夺取天下后,下一步就是稳固自己的统治,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会成为刘邦清除的对象。因此在刘邦和吕后设计杀害韩信时,张良没有替他说一句话,他深知任何一个动机,都会成为刘邦杀他的理由。

刘邦此时虽说封赏,但只是安抚的一种手段,他不想给你,随时可以收回去,韩信就是鲜明的例子。但皇帝既然让你选,你不选就是违抗圣意,而张良的做法,就体现了他的智慧。刘邦封赏时,张良拒绝富庶的齐地,选择贫穷的留县,有什么深意?

张良拒绝了富庶的齐地,偏偏选了贫瘠的留县,有什么深意呢?留县留县,关键就是这个留字,张良以此向刘邦表明心迹,告诉他自己选择留下。张良深知现在天下已定,自己已无用武之处,因此不问正事,每天寻仙问道,过上半隐居的生活。

刘邦也是聪明人,对张良的做法心领神会,任由他逍遥自在。伴君如伴虎,想善终也得有常人所不及的智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