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中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叹李益此诗中的聚散无常

唐诗三百首中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叹李益此诗中的聚散无常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离别后,再相逢。惊初见,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聚散离合,人生自古世事无常。

唐代诗人李益的这首《喜见外弟又言别》,在以人生聚散离合的小诗里,历来引人注目。从诗题而言,是说李益与他的表弟久别间偶然重逢后,又匆匆话离别之景。

其实,这首诗并没有什么雄奇夸张可言,有的只是一份情意的朴实与自然。只是由于这份景中,有着一个古往今来的人生主题,话离别。


唐诗三百首中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叹李益此诗中的聚散无常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诗人李益,经历了唐玄宗时期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的流离后,长大成人的他,竟然无意间再次与表弟重逢。

十年点明了战乱分离后的时间,长大则点出了两人分别时还年幼。这离乱后与一相逢,其中的惊讶与惊喜可谓无以言表,生逢乱世,生死茫茫杳无音,这一幕戏剧性的相逢,意外惊喜之景油然而生。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一场偶然的相逢,让李益感到措手不及,时隔多年,两人的音容大改。这问与惊之间,有着一种不确定的欲言又止。又由这称名与忆之间,来确定心中的疑惑。

其实,这种画面感想来许多人都是经历过的。曾经的远亲朋友,同学战友,儿时伙伴,经过几十年的时间自然早已物是人非,音容大改。就像你生命中曾经存在过这么一个人,以为只是过客且早已忘记。不曾想命运恰恰又跟你开了一个玩笑,你们就这么的再次相遇了,惊喜中带着不确定的心理,故而有相互询问贵姓的画面感。一个“惊”字,把这种心理描绘得深切。

唐诗三百首中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叹李益此诗中的聚散无常​​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这惊相逢之间,喜悦之情洋溢于神色之间。十年阔别,一朝相逢,自然是有着许多话要说的。

一语沧海事,既是对人生世事无常的感叹,又是对曾经那种千头万绪的往事的回忆。沧海桑田,人生若梦幻。物是人非,浊酒喜相逢。

相逢喜悦,开怀畅谈,由白天相谈至日暮。这时间之长可见两人的浓厚情谊,直到暮天钟之时,两人才惊觉此时天色已晚。这久别重逢的深深友情,那喜悦的激动心情。虽未言明,却由时间天色的一明一暗的不觉察之间,深深的融入了这幅离别后,诉衷情的画面之中。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相见时难别亦难,偶然的相遇,终归避免不了要再次离别。由久别后初见之喜悦,到重逢叙旧的欢喜,不期然间话别离。想象着明日之景,想象着巴陵道的山高水远路艰难,而在巴陵道后的茫茫秋山又还有几重呢?山重重,路遥遥,这一去又不知何时何日才能在相见。关心着故人这一去后的路途遥远与安危,没有那话离别之词,却有着后会无期的那种离别惆怅之心情意境。

自古话别离,是个永恒难解且无言的话题。李益的这首诗,虽是写的他自己,但何尝不是许多人的人生经历呢?生命里的好多人,行行走走之间,就那么的忽然间不见了,儿时的玩伴,少时的同学,随着时间的流走。相逢,就成了一件极为奢侈的事。

这也是李益这首看似很普通的小诗,不仅被收纳在唐诗三百首之中,更成为聚散离合话离别的经典佳作的原因。离别二字,太过难言。更何况此诗之中,还有着人生之中,那最难最难的话离别。


唐诗三百首中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叹李益此诗中的聚散无常

离别后,再相逢。惊初见,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自古最难以让人释怀的别离,莫过于离情别意中的“情”字吧。

十年,一个人的人生之中,有多少个十年呢?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青春之初里的那个十年罢了。而在这十年之中,有没有一个让你为之惊初见而寻名问姓的那么一个人呢?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个让你为之惊初见的人,往往是那么的难以让人忘怀。

离情别意。离的是情,别的是意,乱的是人,伤的是心。初见与相逢,人生悲与欢,无奈的总是因为种种缘分与因由,使得那曾经彼此以为能相伴终生的那两个人各自分离。情啊,总是让人这般的莫名其妙。而在彼此离别之后,唯有黯然称名,忆旧容。

经别后,十年往事化沧海。桑田之事,黯然销魂默默语,独自语罢暮天钟。

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世界,日复一日的体味重复着巴陵山道的崎岖蜿蜒,前路漫漫且遥遥,似乎无穷无尽般的没有尽头。越过一座又一座的秋山,而秋山之后不知道还有多少重秋山?秋山又几重,秋山重重又重重,明日巴陵道,巴陵道阻且重重。

最怕的,是梦里一相逢,回忆人旧容。梦醒不过一场醉,沧海不过一滴泪。最怕的,是与人一相逢,陌路人旧容。别时难时相识难,相见无言语难还。相见不如不见,相望不如相念。情缘两断,聚散无常。


唐诗三百首中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叹李益此诗中的聚散无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