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才色双全却只落得陪伴太后的命运

班婕妤,才色双全却只落得陪伴太后的命运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借问承恩者,双蛾几许长?

婕妤怨,一首写于唐朝的诗,作者借班婕妤的口吻,描写一个失宠宫妃,在见到一个新得宠宫妃得意洋洋的样子后的心境。

班婕妤,汉成帝之妃,出身功勋之家,其父班况在汉武帝时抗击匈奴,驰骋疆场,立下汗马功劳。班氏一族世代诗书戎马,家族显贵,而班婕妤本人自幼受家族环境的熏陶,也是一身贵气,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她自幼聪明伶俐,美丽聪慧,在诗赋方面也颇有天分。

汉建始元年,汉成帝刘骜即位,官宦之家的班氏以女官身份被选入皇宫。班婕妤进宫的时机可谓是最佳时机,入宫时,汉成帝的皇后许氏已年逾三十了,所诞育的一儿一女又都相继夭折了。汉成帝数年未选妃,对许皇后早已看腻,这时班婕妤进宫,适时地出现在汉成帝的视线里,无疑使他眼前一亮。

与此同时,汉成帝还面临着王氏外戚集团的干政,帝王的权利受到威胁,不免心中苦闷。班婕妤就是他的解语花,她聆听着他内心的彷徨,用自己的智慧去抚慰他郁愤的心灵,用女人的柔情给予他无限的爱意。她与他之间已不再是帝王与嫔妃的关系,她是他的知己,是他可以交心的朋友。

在日渐相处的过程中,汉成帝对班婕妤的宠爱愈来愈浓,他命人特制了一辆豪华宽敞的辇车,想与她一同同辇而行。可当汉成帝坐着辇车来到班婕妤的面前,让她上辇车时,她却拒绝了他的好意。

她对汉成帝说:“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

班婕妤的意思是说,古代圣贤之君,都是名臣陪伴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她如果与君王同车出进,那么汉成帝与那些亡国之君又有何区别呢?汉成帝认为她言之成理,同辇出游的想法只好暂时作罢。可同时也对她的无趣感到失望,能与帝王比肩同辇而行,本是皇后才有的特权,那是何等尊贵的身份才有的待遇啊!可偏偏被一个婕妤给拒绝了!

班婕妤,才色双全却只落得陪伴太后的命运

而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辇出游,非常欣赏,将她比作春秋时代有名的贤惠夫人樊姬。其实,被丈夫宠爱,是每个女子的幸福,可是身为嫔妃,她知道皇帝非普通人可比,她理应为帝王分忧,而不能给皇帝丈夫制造事端,所以她时刻以礼仪约束自己,难免有些不解风情。然而,她不想做那红颜祸水,汉成帝却并非明君,她的不解风情终于使自己失宠了。

在班婕妤还没想到挽回办法时,一个舞姿曼妙,凤目含情,面若桃花,身形轻盈的女子走进了她夫君帝王的视线。来自阳阿公主府的赵飞燕如惊鸿一瞥,牢牢锁住了汉成帝的心。有了赵飞燕,汉成帝纵情的欢愉,肆意的享乐,班婕妤与其他嫔妃一样,被汉成帝忘在十万八千里之外!

曾以为,可伴驾一生,哪曾想到,君恩如此薄,真是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可仅仅失宠还不够, 赵氏姐妹入宫后,飞扬跋扈,在一起巫蛊案中,谗言废黜了许皇后,并将班婕妤卷入其中,班婕妤凭借智慧自救,对汉成帝说:“妾闻死主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恐怕也是汉成帝尚且顾念旧情,赵氏也觉得已经拉下许皇后了,见好就收了。班婕妤经此一事,深知后宫险恶,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同时远离了后宫争宠,从此赵氏要如何都与她无关了。

在长信宫的日子里,她写下了很多作品,但大部分已遗失,流传到今世的只有《团扇歌》、《自悼赋》、《捣素赋》。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一首诗几分伤感,几分怜悯,虽句句不离扇,却字字不离人,寓情于物,委婉地写出了一位薄命女子的怨情。 她心怨谁?或许是赵氏,或许是汉成帝。

绥和二年三月,汉成帝崩于未央宫,班婕妤求守成帝陵墓度余生。班婕妤这样一个德才兼备的女子,十数年的宫廷生活,最终在墓陵走完自己苍凉的一生。繁华落幕,史书仅留薄薄的一页记载她孤单落寞的身影,和满眼的遗憾。这无奈的一声叹息,谁能懂?

班婕妤,才色双全却只落得陪伴太后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