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现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集美景、历史、艺术与一身

说到颐和园中国人大多都不陌生,因为这座园林是清朝时期建造的皇室园林,颐和园建立在北京城西面的城郊区域,和城区相距约三十里,和圆明园相临近。这里曾在乾隆皇帝登基之前就已经建起了大片的皇家林园,到了乾隆当政的时候,为了对母亲孝圣皇后表达孝心,乾隆皇帝耗费巨资,将这片规模庞大的园林重新改建,从清华园直至香山超过二十公里的区域全部建成了皇家的园林,也就是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

颐和园:现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集美景、历史、艺术与一身

颐和园是中国保存到现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皇室行宫,显示了清朝时期皇室家族的奢侈华贵,又吸取了江南风格的建造方法,端庄宏伟和秀美婉转相互结合,形成了一座中国顶尖的园林大成之作。圆明园前身叫清漪园,利用了海上三座仙山的神话传说,在三座湖内分别建造了三座岛屿,和传说相呼应。园区的总体设计按照杭州的西湖景区为模板,又仿造吸收了南方各种山水园林的建造方法,将这些江南婉约的风格特点完美的融入到了皇室贵族奢华气派的设计风格中。园区内有一条绵长的廊坊,将近七百米,长廊其中建筑秀美,画饰精细,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

颐和园:现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集美景、历史、艺术与一身

但珍宝多磨砺,清朝末年国力衰退,道光之后退步迅速,只能废除了三座岛上仙山,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导致这座美丽的园林也渐渐的荒芜凋零。但更大的磨难在于英法联军发起的侵略战争,英法两国士兵放火烧园,大批珍贵的宝物流失,大量精美的艺术被破坏,再也难以达到鼎盛时期的华美。慈溪太后年迈修养时,又聚集了大量的钱财翻修,但此时清朝羸弱国库亏空,早已不复当年的强盛,全力的耗资也只能修复山林前半部分的建筑群落,并加固围墙防护园区。但好景不长,其后颐和园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毁坏,虽然后期有所修复但早已比不上当年的质量和宏伟,更多的地方却是建筑减矮,尺度降低或者再也没有办法恢复了。尽管如此,颐和园还是被八国联军第二次洗劫,再次导致清朝政府浪费大量民生资本修复重建。直到1924年,颐和园才真正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中华民族的愤恨象征,对所有人开放成为一座公园。

颐和园:现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集美景、历史、艺术与一身

颐和园园区范围广阔,占地超过290公顷,主体部分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部分组成。园区内部不同样式的宫殿和建筑多达三千多座,功能上也有为皇室提供处理政务、居住休养。观赏游览等不同用处,极尽豪华。按照功能划分的三个区域内景观也各不相同,行政区按仁寿殿为中心,清朝多位皇帝和太后在这里早朝论证,保留了皇宫大殿特有的庄严肃穆。生活区包括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其中乐寿堂作为主要建筑,四周连接其他区域,方便通达,堂内摆设各种艺术佳品和名花名草,雅致富贵。游览区包括万寿山昆明湖等众多美景,更创造了无数的艺术典范。

颐和园:现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集美景、历史、艺术与一身

现代颐和园作为一座开放的公园,舍弃了皇家贵族的特权,我们可以自由欣赏游览这座集美景、历史、艺术与一身的园林,回想当年历史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清朝的盛极一时,天下园林无可睥睨,也可以看到后来因为国力的衰弱而任人宰割,在这座园林中我们看到了先辈们的智慧和技艺,也提醒着我们时刻警醒,不断进步。

颐和园:现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集美景、历史、艺术与一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