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和希特勒攻打沙俄和苏联的决定是错误的吗?

小龙虾148499353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拿破仑和希特勒在决定战争的时候都是认为自己会赢的,这点毋庸置疑。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1812年与1941年的进攻是种种先决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对于拿破仑,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军事家,他喜欢在战场上驰骋也导致了他认为剑与火炮能解决一切,他在一统欧洲的路上太急躁了,他的部队虽然横扫欧洲,但是法国因为多年战争已经疲惫不堪,而且大军在西班牙陷入泥潭,普鲁士一心复仇,奥地利也是阳奉阴违,表面上拿破仑仍然是欧洲霸主,但是他的帝国在英国的不断骚扰下已经暗流涌动。

在俄国退出了本该封锁英国的大陆封锁之后,拿破仑决定用一场战争维持《蒂尔西特和约》和他的威严,他必须击败俄国以向他所有的敌人证明他的帝国还在统治欧洲稳如泰山,不然的话不稳定因素会越来越多。



而希特勒和他的党羽在1941年面临同样的问题,德国国内的歌舞升平建立在大量占领区的剥削上,德国无法停下脚步建设,因为安心发育就要放弃维持数百万的军队,而与苏联的战争在3到10年内是一定会爆发的,与其和体量庞大的苏联进行军备竞赛,不如在其刚完成清洗而自己军队士气和装备都在一个峰值的时候开启战争。


这两个在战争中崛起的帝国不能用平常国家的思维论之。


历史区的哈士奇


这个问题问的好,这个问题的实质就讨论俄欧之间结构性矛盾,谈一下个人理解,权当抛砖引玉。

讨论之前先上图:(字写的丑,见谅~)

▲欧洲地形图及地缘政治版图

欧洲有三股主导势力

欧洲的三股势力分别为英国-美国代表的海权势力法国-德国代表的欧洲陆权势力俄国代表的欧亚大陆权势力。很明显,在消灭对手,发展自己的思想指导下,三方的尔谀尔诈肯定是少不了的。其中,以法德为代表的欧洲陆权势力位于英美和俄罗斯之间,是最难发展的,因为当其强大后一定会面对东西两线对抗的局面。

英美为代表的海权势力对陆权一般兴趣不大,所奉行的主要是离岸制衡策略。题主提到的拿破仑和希特勒可以说是欧陆势力在强盛时期的代表,实际上俄国也有强盛时期,即沙俄欧洲宪兵时期和苏联-华约时期。我们可以分别讨论。

拿破仑入侵沙俄

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之后就连同西班牙挑战英国的海权,但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惨遭失败。1812年5月集结57万大军入侵俄罗斯。在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的领导下,放弃首都,坚壁清野,带着大部分居民深入俄罗斯腹地,保存了有生力量。拿破仑本以为沙俄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凛冬将至,但法军的物资补给却出现问题,给俄军带来了转机。库图佐夫趁机不断袭扰法军,在几个星期的对战中,逐渐取得优势,最后逃回法国的士兵只有不到3万人。此次远征失败对拿破仑帝国造成了重大打击。

▲拿破仑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

沙俄欧洲宪兵时期

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俄罗斯沙皇、奥地利皇帝、普鲁士国王于1815年9月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旨在维护欧洲的君主制。以此为契机沙俄势力渗透至欧洲大陆,号称“欧洲宪兵”。这段时间是处在亚历山大一世和尼古拉斯一世这两兄弟当政时期,军事上设立了军团制,经济上改革了农奴制,同时获得了大清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大量的土地,国力上升明显。但其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工业化速度太慢,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之后迅速衰落。沙俄在这一时期能取得优势,主要靠的是其庞大的人力资源和优越的自然资源,当欧洲各国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就明显的落后了。

▲沙皇俄国末期的国旗

希特勒入侵苏联

熟悉二战的朋友都知道,希特勒在迅速占领法国之后,也发起了“海狮计划”和“不列颠空战”,很明显他失败了。然后迅速实施了“巴巴罗萨计划”,以闪电战偷袭苏联。经过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德军的疲态尽显。然后是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结合,最终苏联攻克了柏林。这段历史同拿破仑何其相似啊。

▲德意志第三帝国极盛时的欧洲

苏联-华约体系下的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世界战略格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处于冷战的对峙状态。1955年5月14日,苏联连同东欧八国一起签署了《华沙条约》。其特点是建立一体化联合部队,主体是俄罗斯人。据1989年1月公布的数据,华约驻欧洲总兵力为357.3万人。1991年7月1日华约正式解散,代表着俄罗斯势力退出欧洲大陆。

▲北约-华约势力范围图

综上所述,以法德为核心的中、西部欧洲是一个典型的海权与陆权过渡的地区,这决定了欧洲要么支离破碎,要么成为海陆均衡的超级大国。由于近现代欧洲制度先进、技术发达,总的来说在一个核心领导下很容易强势崛起,但崛起后肯定会受到以英美为代表的海权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陆权联合绞杀。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也好,希特勒也罢,将不得不击垮东西两个方向中的一个,这是地缘政治决定的,不完全出于野心。与此同时,作为欧陆霸权,想击败海权国家实际上并不容易,所以向俄罗斯方向突破成了最优选择,这成了历史的必然。


归去来兮Roc


先说结论:决定没错,只不过最终失败了。

拿破仑和希特勒作为近代以来最有希望统一欧洲的两个人物,在最关键的时刻都选择了进攻北面的沙俄和苏联,虽然最终都已失败告终,但从历史、宗教和当时的形势来看这个选择并没有错,只不过因为实力不济和运气稍差而没有成功。

从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和二战德国所面临的形势上看,向北发展是唯一可行的。拿破仑的法国陆军在大陆上所向披靡,将英国人的势力驱逐出欧洲大陆,但法国海军相比于英国海军实力太过弱小,始终无法掌握制海权,北非方向因为海运的封锁而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巴尔干方向是自己的盟友奥斯曼土耳其,也只有北面的沙俄对自己的威胁最大。英国虽然海军强大但陆军数量太少,根本无法威胁到法国的生死,沙俄与法国都是传统陆军大国,相似的实力决定沙俄是法国的生死大敌,因此在英国无法威胁到本国的情况下拿破仑选择了向北征服沙俄帝国。希德勒的情况也差不多,土耳其和西班牙保持偏向德国的中立,除此之外欧洲已经处于德国的控制之下,英国孤悬海外无法威胁德国的生存,英国皇家海军对海洋上的封锁使德国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征服英国,北非战场因为英国海上的封锁而处于劣势,苏联庞大的军队就成为了德国最现实的威胁,因此一场陆上对决就不可避免。

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历史恩怨,使进攻俄国成为缓解被占领区矛盾的最佳选择。拿破仑的法国和德国都是日耳曼人种,骨子里对斯拉夫人充满鄙视,当拿破仑和希特勒吹响进军莫斯科的号角,被征服土地上的日耳曼人种,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加入了征服北方的队伍,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军队组成中包含了西欧几乎所有国家的军人。进攻俄国成为了缓解西欧国家彼此征服仇恨的最好方法,面对被占领区人民的反抗,将国家矛盾转移成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矛盾是拿破仑和希特勒共同的选择。

历史夙愿和宗教矛盾使征服莫斯科成为统一欧洲必经的一步。无论是德国还是法国,从根源上讲都是继承的西罗马帝国的道统,如果再往上追溯就是唯一统一过欧洲的罗马帝国(德法意三国的共同祖先查理大帝只统一了西罗马帝国曾经的土地,并没有将拜占庭帝国纳入版图,因此并不算统一欧洲。)。而俄国继承了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的道统,这就意味着想要获得完整的欧洲正统地位就必须将流失在外的东罗马帝国道统收回来。同时,基督教的第一次分裂就是伴随罗马帝国的分裂而产生的,基督教和东正教的正统之争也由此而来。拿破仑是罗马教皇加冕的法兰西皇帝,也就意味着他有义务在有能力的时候将东正教纳入罗马教廷的麾下,到那时才会成为真正凌驾于神权之上的“欧洲帝国皇帝”。希特勒本身就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在征服西欧诸国之后,征服莫斯科将天主教合二为一,通过完整的罗马教廷授予自己对欧洲的合法统治地位,也就成为了希特勒的必然选择。


汪淳浩瀚


选择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博弈只有获益大小的区别,如果说是完全错误的那也是不准确的,事实上无论是希特勒还是拿破仑都有他攻打俄国的理由。我们现在看到他们败了,所以说他们的选择是错的,也是不准确的。

作为局外人或者说是不在其位的人,我们可以很轻易的选择最优的方案,但是作为领导者要考虑很多事情,不是你想怎么就可以怎么样的。


就像杨玄感起兵反隋的时候,当时还是杨玄感谋士的李密向杨玄感献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攻占蓟州,扼守隋炀帝东征归来的要道,只要杨广大军粮尽,大军自然崩溃。中策入关中,取长安,然后对天下缓缓图之。下策,猛攻洛阳,依靠黎阳仓招兵买马壮大实力。

杨玄感既没有选择上策,也没有选择中策,反而选择了下策。最后杨玄感兵败身亡,李密还对杨玄感没有选择他的上策耿耿于怀,以显示自己的远见卓识。但是等到李密自己做了魏王,坐拥三十万大军,成为如果末第一枭雄,他不还是一样走的杨玄感的老路,就和洛阳死磕,最后他还是被洛阳的王世充打败了。


难道是杨玄感,李密都傻吗?并不是,作为领导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实际问题,实力问题说白了就是粮草军械,杨玄感和李密当时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势力,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军队?根本原因就是有粮食,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占领当时最大的粮仓黎阳仓。试想一下如果杨玄感带着大军长途跋涉放弃了黎阳仓,士兵为什么要跟着你?他们招的士兵都是吃不饱饭的流民。再跟着你风餐露宿,他们是不是有病啊。实际上李密的下策几乎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话题扯的有点远了,回过头来,我们再说一下拿破仑和希特勒为什么要入侵俄国。首先征服欧洲是他们不能停下的脚步,我们要达成一个这样的共识。他们的选择就是向东攻打俄国或者向西攻打英国。拿破仑和希特勒当时都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英吉利海峡。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有一支强大的陆军,但是英国始终牢牢的控制着制海权。


1805年,拿破仑已经试图选择进攻英国了。但是法国海军和英国海军在特拉法加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双方进行了5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法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此战法国海军精锐损失殆尽,后来这场战役被称为特拉法加大捷,到了这个时候拿破仑根本没有能力跨越英吉利海峡。

再看希特勒也曾计划进攻英国,而且制定了著名的海狮计划,二战中德国的海军实力实在是不怎么样,相对于英国来说实在是不够看得。希特勒希望通过空军来弥补这个短板,但是由于对空袭英国不但没有取得有效的战果,反而让德国空军损失惨重。海狮计划连开始都没有,就流产了。

到了这个时候,无论希特勒还是拿破仑选择东进俄国也就成为了唯一和必须的选择。因为英国已经对法国在海上进行了封锁,而法国则对英国进行了陆地封锁,但是俄国却和英国保持着联系,导致了拿破仑的计划破产了。所以拿破仑有必要进攻俄国的理由。而希特勒进攻苏联理由就更简单了,他的目的就是征服,而苏联和英国逐渐走向同盟也已经非常明显了。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就首先动手也就是最好的选择。


渔耕樵读


真的很遗憾头条上有这么多人对这个问题做了否定的回答。我想绝大多数历史学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

当处于事业顶峰的拿破仑或者希特勒如果当时能保住胜利果实,与战争对手签订和平条约,他们都会被本国人民山呼万岁。既使做不到,但能在当时突然死去,也会做为民族英雄永载史册。

他们能通过征服俄国完成所谓的统一欧洲这个历史伟业吗。既然这两个人都不能把德意志变成法兰西或者把法兰西变成德意志。那又怎么能把更大的俄罗斯就统一呢。

也行有人会举俄国人的例子,俄国人确实是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除了地理因素之外,它把爪子伸进了中欧也就是它的顶峰了。而且它用了几百年的时间,中间几番挫败。

也许有人会说那时的俄国军队不如同时代的拿破仑与希特勒。其实俄国在列强中最落后的时候是在罗曼诺夫王朝末期,那时日本都战胜了它。但是德军的施利芬(也算是许多德国人的偶像)几乎是本能地确立了先解决缺乏战略纵深的法国的计划。

而且俄国也不是当时形势下最后一个敌人。难道英国不是更危险的敌人吗。这个天生的“欧洲搅X棍”只要一天不解决。则所有人都知道无论拿破仑或者希特勒就永远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单单在精神上就会给被压制的欧洲其他国家以巨大的鼓舞。

也许有人会说英国有强大的海军和海峡天险。当然对英战争风险巨大,但并非必败。不然法国在历史上是怎么帮助美国独立的,而且这个世界第一海军最后不也被美国还有日本赶超了吗。(不要说日本只是一个岛国,当时的日本占据了中国很大一块,才有实力追赶英国)。

战胜英国的方法是有的,陆地强国更是要依靠科技工业。历史上的拿破仑有蒸汽动力战舰的机遇。希特勒也有迅速发展的空军、制导武器带来的机遇。当时的德国科技先进,机遇更多。

历史上的拿破仑与希特勒,他们不光早期的业绩有着侥幸与冒险。这两个人也是某种程度的暴发户,更是权力很大的独裁者。他们恐惧对英作战失败的风险,自以为是地选择了他们认为是相对熟悉的然而却是更大的冒险。。

其实在这两个人的时代,任何强国都应该用海军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国防战略。


飞毛腿154908437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推动战争不停止的因素是什么,那就是可以轻易的获得人口,土地,资源,而这也是作为一个国家的掌权者所关注的东西,因为有了这些东西他们就可以达到前人所无法达到的成就。

其次,苏联有什么,作为当时欧洲第一大人口国,世界第一大领地国,并且有着丰富的资源,这些东西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那一个不是垂涎三尺,就像是一大块金子,每个国家都想上去咬一口都会心动吧。

再次,我们要看保护这些金子的男人是不是足够强大,如果他们很虚弱那么其他强大的国家是不是就想着你不配拥有这么多的金子,然后就会有非分之想,于是乎就会爆发战争,而在这两个时期,第一次是俄国经过几次战争让大家看清了他的虚弱,他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强;第二次是苏联经过大清洗之后,军队将领严重缺乏实战经验以及指挥水平偏低等情况。

最后我们看一下拿破仑和希特勒这边的情况,他们有很多的共同点,比方说,进攻俄国之前欧洲除了英国之外都已经臣服在了他们的脚下,在比方说他们很难在其他方向获取大量的人口,资源,以及肥沃的土地,但是我们知道当战争的机器开动起来之后停下来是多么的困难,停下来可能不用别人进攻,自己就从内部瓦解了,。

从上面这些陈述可以看出来,进攻俄罗斯根本就是他们当初迫不得已或者说无法避免的选择,两个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两个时代在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我不做评论,我只是分析,谢谢🙏


沈枫林被占用了


不能说错。现在的某些人习惯从结果入手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其实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但凡进攻俄(苏)的欧洲强国都是在几近完成欧洲统一的时候,俄(苏)已经成为或是即将成为最大的对手,在强大的自信和危机意识的驱使下做出的决定。拿破仑是被沙俄主动坚壁清野,连莫斯科都送他了,一直把他的法军精锐拖入了冬季,这是沙俄战术上的成功,而不能说明拿破仑决策的错误。同样的,苏联事实上也在做进攻德国的准备,只是被希特勒抢先发动,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多部队是在向西部集结途中被德军击溃的,只是德军遭遇了雨季的提前降临,机械化行军遭到严重迟滞,给了苏军重新组织防线的时间。


真诚地看着你


也不能说是错误的,因为当时这两个人都觉得攻下苏联是有可能的,并且沙俄广大的领土,苏联丰富的资源是引人垂涎的事实。

这两个人想要攻打苏联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不是头脑发热做的决定。

先说拿破仑,当时法军在欧洲纵横驰骋,所向披靡,几个国家组成的反法联军都不能拿他们怎么样,更何况沙俄当时的实力并不是很强,武器也不是很先进,所以就给了拿破仑自信。

希特勒要攻打苏联本来就在他的计划之内,只是攻打的早晚之分,当时德军也是一路势如破竹,攻势正盛,而且苏军在之前的苏芬战争中的表现让希特勒增加了几分信心。

但由于苏联严寒的气候以及苏联人民英勇顽强的抵抗,是拿破仑和希特勒走上战败'之路,但这并不能说他们的决定错误,只能说他们考虑得不够全面,准备不够充足,不是很明智。


虚左以待7


他们只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抛开个人成见的话,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两个不错的领袖人物。对于发动一场战争或者战争,什么时候进行,和谁进行战争,他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据说他们对苏联和沙俄发动战争,是不是错误的?我认为仅此是结果没有取得胜利!决策是没有毛病的。

比方说你上完高中要不要考大学,考大学是不是个错误的。你不能因为你没有考上好的大学,就说读高中是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