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東夷文化、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

濟寧市,東夷文化、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

【總則】濟寧市,歷史文化悠久,是東夷文化、華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儒家創始人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回、史家左丘明皆出生於此。元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促進了濟寧商品經濟的繁榮,使濟寧成為京杭大運河沿岸重要的工商業城市。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01.82億元,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91.52億元、增長9.0%。

濟寧市11縣市區人文旅遊資源豐富,曲阜孔廟、孔府及孔林和境內的京杭大運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孟廟、孟府、水泊梁山、微山湖、寶相寺、嶧山、少昊陵等1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四座國家森林公園。擁有曲阜師範大學、濟寧醫學院等高校,以及世界儒學研究與交流中心孔子研究院。

濟寧市,東夷文化、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

【地理位置】濟寧位於魯西南腹地,地處黃淮海平原與魯中南山地交接地帶。東鄰臨沂地區,西與菏澤接壤,南面是棗莊市和江蘇省徐州市,北面與泰安市交界,西北角隔黃河與聊城市相望。最北端是梁山縣小路口鎮鄒橋村,為北緯35°57′;最南端是微山縣高樓鄉,為北緯34°26′;最東端是泗水縣泉林鎮,為東經117°36′;最西端是梁山縣黑虎廟鄉高堂村,為東經115°52′;總面積11187平方公里;南北長167公里,東西寬158公里。

濟寧市,東夷文化、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

【歷史前言】 夏時,境內設任國,也稱“仍國”。古時,任、仍通用,境內為“有仍氏”地。因此, 任國是以姓氏而得國名的,這是境內最早的建置。 商時,境內除任國外,還有奄、厥、卞明、有等封國。其中,奄曾為商王南庚的都城。盤庚遷都於殷後,奄為商屬國。

西周時,境內有任、厥、邾、極、茅、魯國。其中,魯乃為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周公旦於奄的封國。東周時, 境內的任國,春秋時屬魯,戰國時屬宋又屬齊。魯國於公元前249年為楚所滅。此時,境內的封國還有茅、極、鄒、方與、胡陵等。

秦時,廢任國,置任城縣、亢父縣,屬薛郡。境內還設有魯郡。

西漢時,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境內置任城郡,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改為濟東國。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改為東平國。東漢時,境內仍置東平國。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析東平國置任城國。此外,還有魯國。三國時,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 ,任城國改為任城郡。境內還置有山陽郡、魯郡。

西晉時,境內置南平陽侯國。晉武帝咸寧三年(277年) ,又復為任城國。此外,境內還置有高平國、魯國。 東晉時,境內先後為後趙、前燕、前秦、後燕所據,曾置有任城郡、魯郡、高平郡。南北朝時,境內仍置高平郡。宋永初元年(420年),任城併入亢父縣,屬高平郡。北魏神龜元年(518年),復置任城郡。

隋時,境內先後置有高平郡、魯郡。

唐時,境內設魯郡,後又改為濟州、又為濟陽郡、泰寧軍。

宋時,境內仍置濟陽郡、濟州。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境內的兗州升襲慶府。

金時,天德二年(1150年),原以鉅野為治所的濟州遷往境內的任城。

元時,至元八年(1271年),境內的濟州升濟寧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境內設濟寧路,置總管府,領3州7縣(州又領9縣)。

明時,洪武元年(1368年) ,改濟寧路為府,仍治任城,領3州12縣。洪武十八年(1385年),又改府為州,只領3縣。同時,升兗州為府,駐滋陽,領27州縣。

清時,雍正二年(1724年) ,濟寧州升為直隸州,領3縣。雍正八年(1730年)改為散州,不領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又升為直隸州,仍領3縣。境內的兗州府,轄10縣;它和濟寧直隸州同屬於駐濟寧的“兗沂曹濟道”。

濟寧市,東夷文化、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

中華民國時, 1912年改濟寧直隸州為濟寧縣。1913年1月,境內設岱南道。1914年6月,改為濟寧道,轄25縣。1933年,境內改設山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11縣。 1935年7月,又改為濟寧實驗區長官公署,轄14縣。是年冬,再改為山東省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轄10縣。1938年3月,日軍侵佔濟寧,在境內設偽魯西道,轄32縣。 1940年7月,又改為偽兗濟道,轄12縣。這期間,國民黨山東“流亡政府”在境內設第二行政督察區,轄7縣,直至1942年。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則於1941年在境內設山東省第一行政主任公署。1944年,更名為魯南第一行政專員公署。抗戰勝利後,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在境內設魯西辦事處(即第三辦事處) ,轄16縣。1946年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解放濟寧縣城,遂更名為濟寧市,3月升格為專區級市, 直屬冀魯豫區。同年9月,濟寧市被國民黨軍隊短期佔領,並設山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兼保安司令部,轄7縣。1947年3月,又更名為第二行政督察區公署,仍轄7縣。1948年7月,濟寧市再獲解放,改屬魯中南區。

1950年5月,濟寧市降為縣級市,改屬滕縣專區。

1953年,滕縣專署和湖西專署合併為濟寧專員公署,並進駐濟寧市。

1954年10月,濟寧市曾改為省轄市,由濟寧專署督導。但不久,又改為縣級市,仍為專署駐地。

1967年,濟寧專區改稱為濟寧地區。

1983年8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濟寧地區,濟寧市升格為省轄地級市。

1985年3月,汶上縣、泗水縣劃入濟寧市。

1986年6月,曲阜縣改為曲阜市,由濟寧市代管。

1989年12月,原菏澤地區的梁山縣劃歸濟寧市。

1992年,兗州縣、鄒縣分別撤縣設市。

1993年12月,市郊區改名為任城區。濟寧市轄二區三市七縣,即市中區、任城區、曲阜市、兗州市、鄒城市、微山縣、魚臺縣、金鄉縣、嘉祥縣、汶上縣、泗水縣、梁山縣。

2013年11月,濟寧市部分行政區劃實施調整:撤銷市中區、任城區,設立新的任城區,以原市中區、任城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任城區的行政區域;撤銷兗州市,設立濟寧市兗州區,以原兗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兗州區的行政區域。

2017年7月,濟寧市下轄2個市轄區(任城區、兗州區),7個縣(微山縣、魚臺縣、金鄉縣、嘉祥縣、汶上縣、泗水縣、梁山縣),代管2個縣級市(曲阜市、鄒城市),市人民政府駐任城區。並有設有濟寧高新區、太白湖新區、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商貿物流園區等功能區。

濟寧市,東夷文化、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

【人口】2016年濟寧市常住人口835.44萬人,比2015年增加5.5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61.58萬人,農村人口373.86萬人。

濟寧市,東夷文化、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

【交通】鐵路:京滬鐵路、京九鐵路、京滬高鐵、新兗石鐵路、棗曹鐵路

公路:京臺高速、濟徐高速和220、104、105國道、日東高速和327國道、菏魚高速(在建)。

航空:濟寧曲阜機場位於濟寧市區西南20公里處的嘉祥縣紙坊鎮。

濟寧市,東夷文化、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

濟寧市,東夷文化、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

【旅遊文化】濟寧市共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 護單位19處,省級95處,市級167處,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3座,山東省風景名勝區4處,4A級以上景區7處,其中明故城(三孔)旅遊區是中國第一批5A級景區;國家級、省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11處。

濟寧市,東夷文化、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

濟寧市,東夷文化、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