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曾祕密帶回深受麒麟,震驚中原!

鄭和下西洋,曾秘密帶回深受麒麟,震驚中原!

中國人對神獸瑞獸自古以來就有著非常執著的嚮往,在傳統風俗中,麒麟被製成各種各樣的配飾、縫在各種身份尊貴的人的衣服上,藉以寄託太安康之意,而麒麟出現過的地方,普遍也被認作是即將有祥瑞降臨的地方。相傳,在孔子出生前,他家的院子裡曾出現過神獸麒麟,也因此孔子的出世備受家庭關注。

鄭和下西洋,曾秘密帶回深受麒麟,震驚中原!

從外形上看,麒麟看起來像一個“四不像”,它有獅子一樣的頭,卻長著鹿一樣的角,眼睛像老虎一般大,身子和麋極為相似,全身披著龍鱗,長著如牛似的尾巴,尾巴上的毛卻意外地像龍。麒麟是長壽的額神獸,可以活兩千年而不死,能夠吐火,聲音洪亮。在中國古代,麒麟有著其他神獸無法代替的重要地位,從出文物上刻著的麒麟獸數量來看可見一斑。更有說法稱,周朝天子正是麒麟的後人,他們把麒麟當做家族的圖騰,奉為保佑家族的神秘力量。

鄭和下西洋,曾秘密帶回深受麒麟,震驚中原!

史書上記載的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盡相同,有學者認為是為了向南進發展示明朝的先進文化以耀武揚威,還有學者覺得是朱棣明著是派鄭和下西洋暗著是在找出逃的建文帝。直到現在,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還處在眾說紛紜中,比較可靠的說法則認為下西洋主要是擴充海上貿易,在海事方面掌握主動權。根據史書記載,鄭和下西洋這一舉收穫頗豐,給西亞及其他地區帶去了我國盛產的絲綢和瓷器,又從其他國家那裡引進了許多中原地區沒有的新鮮玩意,有各種寶石、香料還有許多奇珍異獸。

鄭和下西洋,曾秘密帶回深受麒麟,震驚中原!

這其中,就包括傳說中的祥瑞的象徵——麒麟。在發現麒麟之後,鄭和第一時間秘密報告給明成祖,明成祖對此很是興奮。公元1414年,鄭和返回中原時,明成祖為了傳說中的這頭神獸,親自在奉天門迎接,上到文武百臣,下到平民百姓,一時間萬人空巷,熙熙攘攘的人群擠在一起想要一睹麒麟獸的風采。這頭“麒麟”和傳說中麒麟的長相幾乎一般無二,唯一略有出入的就是神獸的脖子似乎比傳說中長了一些。史書記載,這頭神獸來自馬林果,也就是現如今的肯尼亞,在當地被叫做“Giri”,和漢語的發音“基林”極為相似。這下子,上上下下全都歡騰了,這才是真正的祥瑞之兆啊!竟然找到了神獸麒麟,中原這下子是要迎來崛起的時代了!明成祖很是歡心,他安排翰林院做了一首詩專門來讚頌神獸麒麟。還派宮中技藝精湛的畫師記錄下麒麟來到中原的場景,留作紀念。在這之後許多年裡,這幅《瑞鷹麒麟圖》都受到了後人的熱愛,一度被保存地相當的完好。

鄭和下西洋,曾秘密帶回深受麒麟,震驚中原!

這幅珍貴的圖到底是什麼樣呢?見到圖之後,恐怕你們要大吃一驚了。這……不就是動物園常見的長頸鹿嗎?長長的脖子,大大的眼睛,仔細想來,確實和傳說中麒麟的長相有著七八分的相似。看到這實在是覺得有些忍俊不禁,原來這傳說中的“麒麟”竟然只是非洲引進的長頸鹿呀!虧我們的老祖先們對它表示過如此熱烈的歡迎,甚至寫詩作畫來紀念它。長頸鹿風波影響有多大呢?眾所周知,古代日本受中國影響深遠,日本收藏館收藏的“麒麟圖”,也全都是長頸鹿,甚至在日語中,長頸鹿和麒麟是一回事。

鄭和下西洋,曾秘密帶回深受麒麟,震驚中原!

雖然600年後的我們可以在動物園中輕易見到“神獸麒麟”,也可以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忍不住會心一笑。但正是因為有了祖先們對未知力量的嚮往,才有了勇敢的探索和發現,是他們讓我們現如今可以生活在一個文明、現代的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