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網球賽事的難度堪比大滿貫?

在網球世界中,沒有任何一項賽事可以與四大滿貫相提並論,而奪得大滿貫是每個職業選手都心之所往的成就,即便小威已經拿到過23個,費德勒攢下了20個,他們還是會為再多得哪怕一個大滿貫而拼起老命。

那些網球賽事的難度堪比大滿貫?

但你有沒有想過,在兩週之內拿下一座大滿貫或許並非是網球世界中最難的挑戰,背靠背奪得兩座大師賽冠軍的難度,你知道有多高嗎?

一個賽季中,共有6項ATP1000級大師賽是兩兩背靠背進行的:北美春季的“陽光雙賽”——印第安維爾斯/邁阿密,法網前夕的馬德里/羅馬,以及美網之前的多倫多-蒙特利爾/辛辛那提。

與奪得大滿貫一樣,背靠背拿下相鄰的兩項大師賽同樣可以獲得2000積分。但不同的是,連奪兩座大師賽需要選手至少贏下10場勝利(按兩項賽事首輪都享受輪空的待遇),而奪取大滿貫只需要贏下7場勝利。

不僅如此,在背靠背拿下大師賽的過程中,球員幾乎要兩次擊敗同一級別的對手才行。反觀大滿貫賽,在前幾輪不太可能遇到高排位的選手,而隨著比賽的深入,高排名選手的相繼折戟,可能只有最後幾輪才能上演真正高階的對決。大滿貫的另一特點是五盤三勝制,這對頂尖選手來說又是一道保障,低排位選手想爆冷,或許贏下兩盤才剛能看到希望,但換成是大師賽,勝利已經屬於你了。

那些網球賽事的難度堪比大滿貫?

自ATP成立以來,能夠背靠背摘得大師賽榮譽的球員不在少數,但從數量上看,的確比他們贏得大滿貫更為稀少。達此成就的球員包括考瑞爾(1991年)、張德培(1992年)、桑普拉斯(1994年)、拉夫特(1998年)、里奧斯(1998年)、阿加西(2001年)、羅迪克(2003年)、納達爾(2013年2次)、費德勒(2005-2006年、2017年)和德約科維奇(2011年2次、2014-2016年)。

這其中,誕生次數最多的當屬“陽光雙賽”,但作為大師賽冠軍數量傲視群雄的納達爾,這還是他至今未曾達成的一項成就。

2013賽季是納達爾在大傷痊癒後迎來的又一個生涯巔峰期。他在聖保羅和阿卡普爾卡連拿兩個紅土冠軍之後又趁勢摘走印第安維爾斯賽的桂冠。不過他沒有參加接下來的邁阿密賽,到了歐洲的紅土賽季,納達爾在馬德里和羅馬背靠背砍下大師賽冠軍,接下來的法網也順利捧杯。夏季北美硬地賽季中,納達爾只參加羅傑斯杯和辛辛那提兩項賽事為美網做熱身,但他在蒙特利爾和辛辛那提連勝10場,一年內第二次背靠背在大師賽上捧杯。不作休整,納達爾又在美網中擊敗德約科維奇奪冠,可以說,納達爾這連續兩次的背靠背大師賽+大滿貫的三連莊是至今仍無人能企及的超高難度操作了。

那些網球賽事的難度堪比大滿貫?

2011年首次迎來巔峰期的德約科維奇也上演過單賽季兩次背靠背摘得大師賽桂冠的壯舉,但塞爾維亞人的第一波奪冠來自沒有大滿貫壓力的陽光雙賽,另一波則是在法網前的馬德里和羅馬,德約之後在羅蘭-加洛斯輸給了費德勒,無緣決賽。

而時至今日,最年長也是最近一次實現背靠背大師賽奪冠的就是費德勒了——在去年的春季北美硬地賽季中,瑞士人以35歲的高齡捧得陽光雙冠。

以四巨頭中的費德勒、納達爾與德約科維奇為例,在他們能夠上演大師賽背靠背奪冠壯舉的賽季裡,都至少拿下了兩座大滿貫,唯一的例外是德約在2014年只拿到溫網一項大滿貫。不難看出,大師賽的背靠背奪冠即標誌著他們在那個賽季中是狀態爆棚的,這也從側面說明,背靠背奪得大師賽對一個頂尖選手狀態的要求有多麼高。

那些網球賽事的難度堪比大滿貫?

德約科維奇

2011澳網/溫網/美網

2014溫網

2015澳網/溫網/美網

2016澳網/法網

那些網球賽事的難度堪比大滿貫?

納達爾

2013法網/美網

那些網球賽事的難度堪比大滿貫?

費德勒

2005溫網/美網

2006澳網/溫網/美網

2017澳網/溫網

相較而言,在為期兩週的大滿貫賽中,128人的籤表可以讓大種子選手在前幾輪避開高排位選手,兩天一賽的比賽節奏還能幫助他們極大的恢復體能。但在大師賽的籤表中,從首戰起就要面對TOP64的選手,而來到後面的爭奪,在對手實力暴漲的同時,也再沒有隔天一賽的緩衝期了。以德約科維奇大殺四方的2011賽季為例,他在馬德里和羅馬背靠背奪冠所戰勝的終極對手都是納達爾,而若在大滿貫賽中,他就不必經此考驗了。

事實上,我們在比較大滿貫與大師賽時,更多的是在物理層面來衡量。顯然,精神層面上大滿貫還是會帶給選手更大的壓力,一方面是如何在接近榮譽時擺正心態,另一方面則是如何在面對令人咋舌的高額獎金時不幻想太多,我們就曾看到過很多選手在即將捅破大滿貫的這層窗戶紙時轟然崩盤。

那些網球賽事的難度堪比大滿貫?

雖然想在兩週內帶走大師賽的2000分絕非易事,但如果進行一番比較,你還是會發現三組背靠背大師賽的奪冠難度有著明顯的差別。陽光雙賽在北美春季上演,前後均不靠近大滿貫賽,這給選手們有充足的精力和目的性去爭奪冠軍。加之兩項賽事的籤表都是96籤,大種子們在前幾輪遇到強敵的可能性也相對較低,並且兩天一賽的節奏也跟大滿貫十分相近。更為有利的是,印第安維爾斯賽和邁阿密賽並不是無縫銜接的,兩項賽事中間還有半周的過渡期。因此,陽光雙冠就顯得更容易一些了,這在數據上也可見一斑。

那麼,哪一組才是最難的呢?相信你應該猜得到……

在這個夏秋交替的時間段,潮溼的多倫多和辛辛那提又給選手們增加一層悶熱感,球員們要在極端熱度的天氣下接受幾乎全部一天一賽的考驗。而且兩項賽事之間沒有任何過渡期,多倫多決賽的第二天,辛辛那提的首輪爭奪就已正式打響。對任何頂尖選手來說,這都是極其殘酷的一項考驗了。

那些網球賽事的難度堪比大滿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