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见解」A股“入摩”后到底怎么走?

纳入MSCI不等于外国韭菜来了

「深刻见解」A股“入摩”后到底怎么走?

5月15日,MSCI成份股最终敲定,明晟公司公布一系列 MSCI指标的半年度审查结果,其中包括 MSCI 中国A股指数和 MSCI中国股票指数,2018年5月半年度指数新增和删除名单也随之出炉,A股纳入标的获确认(6月1日正式执行)。其中,234只A股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本次纳入因子占比2.5%。加入的A股将在MSCI中国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分别占1.26%和0.39%的权重,9月份不出意外纳入的因子占比会增加到了5%

「深刻见解」A股“入摩”后到底怎么走?

相比QFII和RQFII而言,目前来看沪深股通将会是最主要的流入通道,而就今年4月11日,中国还宣布将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分别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额度分别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即分别扩大4倍,这都是为6月正式纳入MSCI吸引资金做好的准备-扩宽主要通道的流量;

「深刻见解」A股“入摩”后到底怎么走?

媒体不少标题党就又开始高呼“重大利好,大牛市开始”,呵呵,且不说MSCI去年就宣布了这件事情,且不说前期给了比较充分的缓冲期,不少资金已经悄然地再进行配置,资金通过QFII和RQFII,沪深通已经悄然流入;

单是微观上就必须搞懂挂钩和参考跟踪的区别,简单说挂钩指数是被动型必须跟随指数调整而进行调仓的,跟踪MSCI的160亿美元中,只有10亿美元是挂钩型的指数基金,规模占比约5.7%。挂钩型ETF调仓时间基本会和指数成分股调整时点保持一致,从规模上看这次MSCI调整成分股实际影响非常的有限,基本不受影响,呵呵,可能还没有沪深300指数调整大;剩下的大多数是参考型的,这部分可以说是择机(时间)选择配置,没错,你吸引资金通道搭好了,MSCI成分股调整也搭好了,什么时间配置对于这部分类型的ETF可就没有硬性的要求了,我是一次配置,还是分批建仓,这就要看你成分股基本面的情况了;

纳入MSCI指数对A股市场不决定长期趋势,从之前任何EM经济体纳入MSCI的历史来看,加入MSCI虽有短期的利好影响,却无法决定趋势,都必然回到基本面决定的长期趋势之中。

对海外这些长期大型配置型资金来说,千万别忽悠股民让他们别想多了,这部分资金是绝不会不会来充当所谓的投机者和韭菜的,跟踪MSCI指数的外资进来以后也要根据估值状况去买,不会贸然追高,外资的遵循的几大原则:大市值,高流动性,盈利能力强,低估值的股票,当然是否还的增加一点就是分红,这些都是传统外资所偏好的重点,从这次的纳入标的来看,基本都在这个基准原则下挑选出来的;

我就觉得更实际的意义:帮助区分出来了“好和坏”,MSCI成分股就像是一个优等生的标签,呵呵,这些股票的筹码受到来自于内外资金的关爱,未来流通筹码将会越来越高度集中,持有期限会变得更长,将推动A股价值体系更加完善,这对于整个指数降低投机度提高价值投资等而言长久来看是有利的;有利于推动监管框架的进一步完善和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A股到底怎么走?反正“入摩”一年后,6成新兴国家股市涨10%!

5月15日凌晨,A股入选MSCI名单出炉。根据明晟公司公告,234只A股被纳入MSCI指数。加入的A股将在MSCI中国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分别占1.26%和0.39%的权重。

消息一出,迅速占领各大媒体头条。根据13个新兴国家纳入MSCI指数后的表现看,纳入一个月,60%以上的国家股市上涨;纳入一年后,61.5%的国家股市涨幅超过10%

那么中国A股市场会如何表现呢?大部分券商表示,纳入MSCI短期存在“事件驱动”效应,初次纳入与纳入比例大幅提升时效应更强,但

中长期表现看,纳入MSCI与股市并无太大关联性

他国经验:短期利好,中长期关联不大

自从 1988 年 MSCI 发布新兴市场指数以来,共有 13 个新兴股票市场纳入该指数:

印尼(1989年纳入)

土耳其(1989年纳入)

韩国(1992年市值20%纳入)

印度(1994年纳入)

捷克(1996年纳入)

匈牙利(1996年纳入)

中国台湾(1996年市值50%纳入)

俄罗斯(1997年纳入)

埃及(2001年纳入)

卡塔尔(2013年纳入)

阿联酋(2013年纳入)

数据统计显示,纳入MSCI指数后的一个月,60%以上的国家股市上涨;纳入一年后,61.5%的国家股市涨幅超过10%。

这13个地区中,台湾和韩国是跟 A 股类似的“逐步纳入”。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表现。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 被纳入MSCI 新兴指数后,短期都会带来国际资本流入;而且每次MSCI对市场占比的扩大,也会对短期内的国际资金流入带来积极影响。但从中长期看,关联并不大。

「深刻见解」A股“入摩”后到底怎么走?

「深刻见解」A股“入摩”后到底怎么走?

市场表现上看,被纳入MSCI 新兴指数后,短期对股市有积极影响(韩国半年内涨25%、台湾半年内涨20%)。

但中长期表现看,纳入MSCI与股市并无太大关联性。国内基本面才是股市走势和风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深刻见解」A股“入摩”后到底怎么走?

「深刻见解」A股“入摩”后到底怎么走?

增量资金规模

MSCI 官方表示,跟踪 MSCI 新兴市场指数以及 ACWI 指数投资的资金规模大约分别在 1.6 万亿和 3.2 万亿美元。

根据申万宏源的测算,按照5%的市值纳入因子,2018年被动增量资金可能达到1000亿左右;而在更远的未来,100%纳入将到1.8万亿左右的增量资金。

「深刻见解」A股“入摩”后到底怎么走?

券商点评

国君策略:外资流入预期驱动A股短期主题投资,长期更重企业价值

纳入MSCI短期存在“事件驱动”效应,初次纳入与纳入比例大幅提升时效应更强。初次纳入当周股指显著跑赢MSCI新兴市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跑赢幅度下滑,甚至跑输。其次,对比台韩纳入进程,台湾初次纳入比例为50%,后续纳入比例边际降低,效应弱化,韩国初次纳入比例为20%,后续纳入比例逐次提升,效应强化。与台韩纳入MSCI类似,外资流入预期驱动A股短期主题投资。内资MSCI主题基金密集发行,3月以来批复数量爆发式增长,1、2月批复3只,3月、4月批复11只,增幅267%。根据陆股通数据,外资北上迅速加仓A股, 4月日均净买入额为26.36亿元,较3月4.86亿元,增幅442%。长期而言,随我国金融开放提速,A股纳入进程加快,国际联动增强,A股投资氛围将更加成熟理性,更重企业价值。

平安证券:A股全球配置价值显现,蓝筹迎修复行情

平安证券认为,MSCI的正式纳入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以及资产定价均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8年的首轮纳入预计给A股市场带来千亿规模的增量资金,境外资金正在成为重要的边际交易变量,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比重抬升,给予价值投资更多估值溢价。尽管MSCI纳入于6月1日以及9月3日正式生效,但是在2018年4月以来北上资金已经开始呈现加速流入的迹象,在金融开放市场化以及制度化的双重推动下,A股市场的全球配置价值在逐渐显现,人民币资产配置经历从无到有,全球资金的陆续进场是大势所趋。

兴业证券研究:中期将有望推动蓝筹龙头的价值重估

短期MSCI纳入A股预计带来的增量资金:基于5%的纳入因子,预计A股加入MSCI后初始资金流入在170亿美元-180亿美元左右。在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和A股加入MSCI事件的驱动下,北上资金4月净流入达到开通以来的次高,达到386.5亿人民币,从周度数据可以看出,3月底以来北上资金出现持续较强的六周净流入,且这六周的资金的流入结构开始偏向于A股加入MSCI成分组成。

中长期资本市场开放推动A股价值体系更加完善。随着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加入到A股的投资中,中期蓝筹龙头的价值重估趋势不容小觑。长期看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将逐步改变A股游戏规则。2017年以来外资流入加速,2018年3月底持股市值为1.2万亿,较2016年末增加85%。境外机构影响力越来越大,当前持股规模与境内公募基金公司持A股规模之比约为1.2vs1.8万亿。

广发策略:对A股整体影响不大,对大盘股风险偏好将有所增加

广发策略研报认为,纳入MSCI预计短期内会给A股额外带来约1000亿元的流入资金。短期来看,纳入MSCI对A股整体影响不大,在A股正式纳入MSCI前后市场对大盘股的风险偏好将有所增加。长期来看,机构投资者占比提高有助于A股长期保持稳定健康发展。

安信策略:短期来看,并未超出市场预期

短期来看,并未超出市场预期。本次MSCI半年度指数调整,继续遵循了MSCI此前制定的纳入A股的规则和步骤,预期差不大。从权重上看,0.39%的权重与去年此时公布方案时的0.37%差距不大,带来的增量资金符合预期,资金规模有限。从成分股上看,增加11家并剔除9家,整体变动不大。未停牌的沪深港通大盘股都能获得纳入。长期看,A股“入摩”仍然意义巨大,A股市场将进一步国际化。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A股对应地位将使其在MSCI权重不断上升,MSCI也将带动更多海外主动配置资金通过沪深股通进入A股。A股投资者结构、理念以及市场机制将进一步国际化,整个A股估值体系势将重构。A股投资者需要更具备国际视野,具有全球竞争力与稀缺性的优秀公司的估值溢价将进一步凸显。

申万宏源:新增MSCI相关基金11只,募集总份额114亿份

申万宏源认为,国内基金2018年以来布局MSCI指数相关产品呈现加速态势。当前布局MSCI相关指数基金发行数量达到13只,其中华安和华夏的两只MSCI中国A股指数基金布局较早,2018年新增相关基金发行数量为11只,已募集总份额为114亿。

东北证券:A股纳入MSCI最终方案落地,总体符合预期

总体来看,昨日市场在临近MSCI公布最终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方案的影响下,表现出明显的MSCI驱动特征。涨幅前三位的行业一直以来均为陆股通所代表的外资所追捧的行业,涨幅位居其后的非银金融和银行同样备受北上资金青睐。在当前扰动因素减少叠加经济韧性不断被验证的背景下,市场将逐步转入扩张修复阶段,A股纳入MSCI所带来的情绪提振有望在短期助力市场表现,但中长期的核心变量则在于能否观察到明显的增量外资持续流入。

中信建投:A股入摩短期大金融与大消费龙头将受益

根据测算,A股纳入MSCI预计短期带来资金流入约千亿,完全纳入有望带来2.3万亿增量资金,大金融与大消费龙头在短期内受配置资金驱动而受益。近期国内外资金加紧布局MSCI,短期内投资热度上升。长远而言,借鉴韩国经验,受益最为显著的方向仍然是经济转型方向。以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有力地支撑了通信、电子等高技术产业的崛起,对韩国经济与社会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资本市场表现看,韩国在整个纳入MSCI的过程中表现最好的是电子与电子设备、食品饮料、金属制造与保险,这也充分反映了韩国经济转型中结构的变化。

光大证券:MSCI不是救世主,短期助力反弹长期不改走势

光大证券认为,MSCI不是救世主,短期助力反弹,长期不改走势。纳入MSCI指数对A股市场5月走势有积极影响,但不决定长期趋势。跟踪MSCI的160亿美元中,只有10亿美元是挂钩跟踪型的指数基金,不过,考虑到参考跟踪型基金的择时规律,在当下A股估值偏低的背景下,5月依然有可能有数百亿的资金流入A股。在当前A股市场情绪偏弱的情况下,增量资金的入市对于5月的市场走势是有积极影响的。当然,从韩国股市纳入MSCI的历史来看,加入MSCI虽有短期的利好影响,却无法决定趋势。韩国综指在韩国股市纳入MSCI的三次过程中均有短期的上涨行情,之后再次回到基本面决定的长期趋势之中。

天风证券:短期有情绪提振作用,中长期取决于国内市场的吸引力

金融资本一般不作为行情的启动者,但是对市场风格偏好拥有一定投票权。考虑到MSCI短期流入的规模并不大,认为短期有情绪提振作用,中长期取决于国内市场的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