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空巢老人是孤獨患者,是時候該回家看看了

大多數空巢老人是孤獨患者,是時候該回家看看了

生子方明父母愛,育子更覺肩難抗。是啊,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無私的,而往往子女都後知後覺。很多人,只有當自己成家後,才知道父母的無私。只是老人幸福了孩子,苦了自己。現在,很多空巢老人,雖還不算衣不粘體。只是,他們幸福嗎?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大多數空巢老人是孤獨患者,是時候該回家看看了

現在的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時期。青壯年等主要勞動力人員外出經商、務工,只留下老人在家。很多老人為了孩子既要幹農活,又要幫忙照料教育孩子。這看似很自然,卻構成一群空巢老人的無奈。雖然,這是社會發展必然會發生的事情。但是根據空巢老人的調查,大多留守老人因子女外出務工患上孤獨症。而生活條件,也讓其現在面臨了四大大問題,牽掛了所有人的心。

精神慰籍:很多子女以為錢到了,就可以無牽無掛。然不知道,父母不在乎錢,只是在乎他們的陪伴,在乎他們的笑容和那一聲聲爸爸媽媽的叫喚聲。

生活照料問題:生老病死,身體行動不了,成了累贅。

看病難:老人都基本上生活在農村,因此,很多地區沒有醫院在,看病很困難。

經濟困難:很多子女來城務工,卻很多賺不來錢,卻不想回家去務農。家庭的負擔,讓子女們選擇養老或養子。於是,老人被留下了。

務工者:我們也不容易

大多數空巢老人是孤獨患者,是時候該回家看看了

孤獨,是打工者的又一辛酸。人生地不熟,身在他鄉為客。忙碌了一整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住處。有些男人靠打牌和喝酒來消遣時光,有的調侃著一些不痛不癢的話題,也有的玩手機。華燈初上,夜景似乎與他們無關;燈紅酒綠,浪漫時尚也與他們無關。他們只想好好的睡一覺,他們只想明天能否找到活,或者,明天要幾點起床才能趕緊完成今天未完的活有些打工者,是全家一起來的,相對而言好一些,有自己的租住房子,有親人勞累後的歡聲笑語,這一切,似乎彌補了空虛孤獨。但是,獨在異鄉為異客,孤獨感,是內心的一種親情和鄉情的呼喚,是遠方故土家園根的召回!但是,生活,為了生活。打工者,忍受著、對抗著孤獨!

不過,我們是不是該反省下自己?

大多數空巢老人是孤獨患者,是時候該回家看看了

大多數空巢老人是孤獨患者,是時候該回家看看了

我不否認我們年輕一代生活壓力的強大,我也不否認我們年輕人追逐夢想渴望成功的心境。但是,當我們在父母身邊的時候,即便不能同住,是不是應該常回家看看?當父母當中有一人成為獨居老人的時候,我們是否能給他找個伴?當他沒有找到伴的時候,我們能否把他接來同住以方便照顧?如果你不具備條件接他同住,你能不能保證每天打一個電話,保證通信的暢通,以便確定他尚且安好。

不要再找理由,是該回去看看了。

小時候不懂事,很難理解父母那無微不至的關愛;長大些開始上學了,又忙於功課常常忽略父母的良苦用心;走上社會又開始忙事業,想靜下心來陪父母聊天卻發現很少有空閒;戀愛後忙於處對象,又怕父母問東問西而冷落了父母;有了子女後,更是難得有時間顧及父母的感受。

大多數空巢老人是孤獨患者,是時候該回家看看了

我們總是能夠給自己找出理由,認為自己以後會有時間陪伴父母。熟不知“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或許當我們真有時間去陪伴父母,去孝敬他們的時候,卻會發現他們真的老了,想爬山看風景卻走不動,想品嚐山珍海味卻沒有牙齒,想聊天說話卻眼花耳聾了。趁著父母能吃能動、能說能笑時多盡些孝道吧。其實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並不多,只是希望看著我們幸福的生活,偶爾可以給他們打個電話,看望一下他們,他們就會心滿意足了。

你是否開始計劃回去看看了呢? (單選)
0
0%
該回去看看了
0
0%
不回去,錢難賺,孩子小。
0
0%
我都陪伴在父母旁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