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居于闽西一隅的村庄,被1.2亿人视为祖地

衣冠南渡,是指在古代,因为战乱、饥荒等原因,北方汉人数次大规模南迁,而这些南迁的汉人被称为“客家人”。客家人在南迁的路上大多经过福建的一个村庄,在此繁衍生息数代或者数百年之后,再转迁到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甚至是香港、台湾、东南亚。许多从这迁出的客家人都认为这个村庄是自己的祖地,是客家人的第二祖籍地。这个村庄就是福建三明宁化县石壁村。

偏居于闽西一隅的村庄,被1.2亿人视为祖地

有民谣,“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其意思是:北方移民中心是大槐树,南方移民中心则是石壁村。大槐树移民历经金、元、明、清四个朝代,时间跨度600多年,有文献记载的移民有18次,其中以明朝洪武年间移民次数就有10次,移民人口超过80万,涵括北方常见的100多个姓氏。

偏居于闽西一隅的村庄,被1.2亿人视为祖地

与北方移民中心——“大槐树”作为官方的移民聚散地不同,“石壁村”是民间的移民聚散地。因此,石壁村被贴上了许多标签,比如“客家南迁的中转站”,“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带”,“客家祖地”,“世界客家人的朝圣中心”等等。

偏居于闽西一隅的村庄,被1.2亿人视为祖地

从东晋时期开始,中原一直处于战乱,民不聊生,大量中原人不得不举家南下,史称“衣冠南渡”,唐朝末年的“黄巢之乱”,南宋期间的“靖康之难”,还有明清时期的战乱,这一千多年来,大量中原人过长江,从江西赣州进到三明宁化石壁村。

偏居于闽西一隅的村庄,被1.2亿人视为祖地

来自北方八省的五十多个州县,汇聚于宁化石壁村。为什么会集中到石壁村呢?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自然条件,石壁村处于一个200多平方公里的平坦盆地之中,土地肥沃,提供了优越的生息条件。客家人主流是经江西来,闽赣交界有武夷山相隔,石城到石壁的隘口比其它闽赣交界的隘口更为低矮,交通方便,而且宁化是闽江、赣江、韩江的源头,水路交通便利。

二是人为条件,石壁村开发较早,在南宋之前没有战乱,社会安定。唐末的黄巢起义军自北南下,从江西、浙江进入福建、广东,接着又转了一圈,又北上江西,并没有进入到宁化,石壁村便成了世外桃源。

偏居于闽西一隅的村庄,被1.2亿人视为祖地

历经千年发展,如今1.2亿客家后裔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因为石壁村特殊的历史地位,被视为客家的圣地、图腾。每年海内外客家人纷纷前来寻根谒祖。

偏居于闽西一隅的村庄,被1.2亿人视为祖地

方町

说明:

1、[方町]链接一方点滴,传播中国特色文化,文章文字为原创,部分视频、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若有异议请联络我们。

2、你若想分享你家乡的故事,可以私信方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