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建築會說話,平遙古城不僅是商業繁華,更是晉商文化的沉澱

穿過“三賢故里”介休,路過“古玩小鎮”張蘭,來到平遙古城。經常來的一個景點,因為他的魅力太大了。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2009年,平遙古城被世界紀錄協會評為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2015年7月13日,平遙古城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點。

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聯合國教科文世界遺產委員會)。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平遙古城不僅是商業繁華,更是晉商文化的沉澱

兒時“‘日升昌票號’”還在課本記錄,其中不乏誠信的故事,一座老城,晉商文化的古韻味。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創建於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百年滄桑,業績輝煌,執全國金融之牛耳,分號遍佈全國30餘個城市、商埠重鎮,遠及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著稱於世。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就坐落於平遙古城西大街的繁華地段。整座舊址佔地2324平方米,用地緊湊,功能分明。但就是這樣一座小小院落,開中國民族銀行業之先河,並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

晉商文化,是以整個山西為背景,以商貿為中心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也是以晉商在中國市場上發跡、稱雄為起點,從明、清兩代延續到民國時期,以商業為紐帶的一系列文化現象。在中國近代經濟發展史上,馳騁華夏的晉商令國人矚目,以平遙、太谷、祁縣為代表的商貿金融前驅,舉商貿大業,奪金融之聲,票號匯天下,稱雄數百年,創造了亙古未有的世紀性繁榮。晉商是中國最早的商人,歷史可遠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明清兩代是晉商的鼎盛時期,晉商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首,在中國商界稱雄達500年之久,晉商家族是具有商業烙印特徵的中國傳統文化家族。晉商文化立足全省,影響全國,其力度和涉及層次廣闊,文化形式的方方面面滲透在晉中傳統文化中,對國人認識和反思中國文明史具有重要意義。(來源於百科摘錄)。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平遙古城不僅是商業繁華,更是晉商文化的沉澱

景美人更美,誠信經營,坦誠做事。如今的日升昌舊址,已開闢為中國票號博物館。人們在這裡所見所聞的是一百多年的過去。儘管日升昌小小的院落無法與現代銀行的摩天大樓相比,日升昌僅有的分號也無法與當代覆蓋全國的金融網點相比,但我們可以從日升昌看到當代銀行的影子;從日升昌領略到中華民族的智慧;我們可以從日升昌感受一種銳意改革的精神,鼓聞一個時代進步的聲音。給後世留下的精神成為行業的典範。更是傳統文化的載體。中國票號博物館“日升昌”票號舊址坐南朝北,南北長為65米,東西寬為20米,總建築面積為1300平方米。票號內三進院落,臨街面闊五間,中間為通道,兩邊是鋪面,上面建樓存放財物。前院、東西兩邊各有櫃房兩間,中院東西各建客房三間。正面,為票號中廳,面闊也是三間,是匯兌業務具體辦理的重要場所。中廳上面建有樓房,放物品的場所。緊靠中廳南簷平房三間,中間為走道,東西兩邊為小套間。在後院南邊,有正廳五間,東西兩面各有客房三間。整個院落佈局考究,格式別緻,高牆、大院、深宅。由於職業原因,出於對安全的重視,在院內所有被認為不安全的地方,都架設有鐵絲天網。網上,繫有響鈴,只要臨街鋪面五合堅實大門一關閉,可算得上固若金湯萬無一失。可見,古代人的細緻。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平遙古城不僅是商業繁華,更是晉商文化的沉澱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平遙古城不僅是商業繁華,更是晉商文化的沉澱

創始人雷履泰創立“日升昌”後,匯兌業務愈來愈多。作為商界能手,諳熟生財的雷履泰,由此及彼,推想到其它商埠的山西商人託鏢局起運銀錢亦有諸多不便,於是深入調查晉商所經營藥材、茶葉、夏布、綢緞、雜貨等進銷地點,親派精明、誠實、可靠的夥友,先後於漢口、天津、濟南、西安、開封、成都、重慶、長沙、廈門、廣州、桂林、南昌、蘇州、揚州、上海、鎮江、奉天、南京等地設票號分莊。雷履泰連絡晉商,招攬業務,此處交錢,彼處用款,從無空票。因信用可靠,不但山西商人與“日升昌”交往頻繁,外省、沿海一帶米幫、絲幫亦通過“日升昌”匯兌款項。由於雷履泰經營有方,“日升昌”門庭若市,業務蒸蒸日上。隨著通匯擴大,繼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利潤大增,“日升昌”更是日升月昌,一片興旺景象。有鑑於此,山西商人紛起效尤,投資票號。從此山西票號業大盛,鼎盛時期,曾執全國金融界牛耳。(上圖)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平遙古城不僅是商業繁華,更是晉商文化的沉澱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平遙古城不僅是商業繁華,更是晉商文化的沉澱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平遙古城不僅是商業繁華,更是晉商文化的沉澱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平遙古城不僅是商業繁華,更是晉商文化的沉澱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平遙古城不僅是商業繁華,更是晉商文化的沉澱

牛肉博物館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平遙古城不僅是商業繁華,更是晉商文化的沉澱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平遙古城不僅是商業繁華,更是晉商文化的沉澱

 清末時期,平遙城內一位沿街討飯數十年的寡婦老太太,有一天持一數額為12000兩的日升昌張家口分號匯票,到日升昌總號提取銀兩。任櫃頭的一看簽發時間在同治七年(1868年),與取款時間相隔了30多年,趕緊跑到後廳詢問大掌櫃,兩人問清了匯票來歷,並認真查閱了數十年的帳簿,如數兌付了現銀。原來,老太太的丈夫早年到張家口經商做皮貨生意,同治七年收拾盈餘,在日升昌分號匯款12000兩白銀,起程回籍,不料途中得病身亡。屍體運回家裡,妻子哭得死去活來。換完衣服擇日出殯後,一個好端端的家庭開始敗落。妻子十幾年熬過來,一天,這位早已淪為乞丐的老婦,拿起丈夫留下的唯一一件夾襖,從衣角摸到一張日升昌匯票,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到日升昌兌取現銀。這件事之後,日升昌名聲大振,匯兌、存放款業務一天比一天紅火。 匯業經營,不欺童叟。行業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