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2月11日「倡明教育,開啓民智」之商務印書館在上海成立

1897年2月11日“倡明教育,開啟民智”之商務印書館在上海成立

1897年商務印書館創業時,初設在江西路德昌裡的廠屋

商務印書館,是中國第一家現代出版機構,由原美北長老會美華書館(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工人夏瑞芳、鮑鹹恩、鮑鹹昌、高鳳池四人得到長老會美國籍牧師費啟鴻的幫助,於1897年2月11日始創於上海,秉承“倡明教育,開啟民智”之宗旨,為中國現代出版業巨擘,在上百年的漫長歲月中,對中國現代的文化與教育事業發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商務印書館初期承印商業簿記表冊、賬本、教會圖書等印務,故得名商務。

1897年2月11日,夏瑞芳、鮑鹹恩、鮑鹹昌、高鳳池四人,集資3750元創立商務印書館,併購置印機數架,設址上海江西路北京路首德昌裡末街3號。1898年,因房屋失火,遷址北京路慶順裡。

1897年2月11日“倡明教育,開啟民智”之商務印書館在上海成立

商務印書館老標徽

當時社會上有學習英語的熱潮,商務印書館嗅出商機,開始譯介英語教材《華英初階》、《華英進階》,1898年出版後熱賣一時。甲午戰爭後,戊戌變革雖然遭到了失敗,但除舊佈新的思潮卻日增。後清政府下詔“變法”,國人開始研究西學、新學,新教育運動已經萌芽。1900年收購日本人開設的修文印刷所。1901年商務印書館擴大規模,添招新股,資本增加為5萬元,改為股份有限公司。

1902年正式開設印刷所、編譯所及發行所,聘蔡元培為編譯所所長,時任南洋公學譯書院院長的張元濟,以及高鳳岐、夏曾佑先後加入商務,開始發展教科書編寫工作。在蔡元培因蘇報案離開上海避居青島後,編譯所長便由張元濟直接擔任。翰林出身的張元濟思想維新,學貫中西,博古通今,有遠見,有魄力。他延請了一大批知名學者和專家加盟,制訂了系統全面的編輯出版計劃,奠定了商務新型出版事業的堅實根基。

1897年2月11日“倡明教育,開啟民智”之商務印書館在上海成立

1932年,轟炸後的上海商務印書館

1903年與日本金港堂的原亮三郎合作,吸收日資10萬元,成為資本20萬元的合資公司,由夏瑞芳任總經理,並聘請日籍技師指導,改進印刷技術,採用先進印刷設備,業務日益發展,至1905年資本額增至100萬元。1903年中國第一部小學教科書《最新教科書》出版,以後又編印了高小、中學教科書,風行全國,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創意義。同年出版嚴復譯《群學肄言》以及林紓等譯《伊索寓言》。後來多種嚴譯名著和林譯名著相繼面世,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