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黔城街道的兒時記憶

一座黔城街道的兒時記憶

每座城市都有它不為人知的痕跡

每個巷口都歷經了不一樣滄海桑田,

留下了無數車轍,

記載了風雲變幻!

也許有些時日小憩,不妨走遍這些黔城記憶的老街

回味兒時地道的貴陽味。

每一條老街都有一個記憶

同時也承載著這些老街道不完的話語!

每條街道都使人戀戀不忘,

勾起了無數兒時最懵懂的回憶!

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黔城記憶!

就回顧這些小巷子的記憶吧!

虎門巷

不知在貴陽熙熙攘攘的街道中

你是否還能憶起虎門巷這條老街

每一塊石板印出了別樣的歷史痕跡。

巷子裡住了好多人家緊緊的挨在一起

地方窄了大家的關係也就近了

白沙巷

白沙巷位於護國路與富水南路之間,

緊鄰中山東路,

巷子時寬時窄,

總長不過數百米。

然而,靜靜地處在鬧市區的這條靜默小巷,

卻有著吸引人的不尋常的過往記憶……

對於這裡,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記憶標籤:

對吃貨來說這裡是美食聚集地;

在老一點貴陽人的記憶裡,

這裡是劉統之先生對教育事業的貢獻,

是那些沒有明文記載的故事傳說;

而對於另一些人來說,

這裡記錄的是幼兒時代的“上學堂”記憶。

鯉魚巷

鯉魚街可以說濃縮了老貴陽的市井生活,

街邊的洗燙店,五金店,麵條鋪,擦鞋攤等,

離得都不遠。

紅磚青瓦的樓房,

趕上晴天裡,

家家都會晾曬床單和衣服。

深深的小巷裡,

你想見的老街坊,

沒準兒天天都能遇到。

電臺街

在貴陽,應該無人不曉得電臺街吧?即便沒去過,也該聽過。電臺街華家閣樓處,曾是貴州人民廣播電臺的辦公舊址。1939年國民黨時期的電臺設立於此,“電臺街”名字源於此。這條街雖然不是很長,但到處都有著貴陽地道的模樣,其中,還伴著一股濃濃的文藝氣息~

這裡雖是老街,但更受年輕人的青睞,時常會遇到很多人拿著相機在街拍,有的地方或許感覺環境有點破舊,卻是十分的有味道。一些咖啡店的老闆會把房子精心打扮一番,不再給人一種死氣沉沉的感覺,取而代之的是充滿了生命的力

彎弓街

彎弓街連接蔡家街和電臺街,形似弓而得名。從電臺街走很容易就會忽視進入彎弓街的入口,這條街比較熱鬧的一段就是從電臺街進入的一段,大概 50 米的樣子充滿著生活氣息,有一些小店和攤販,賣米、賣菜,還有縫紉店,相比於電臺街,彎弓街遺留的老建築的歷史風貌要更原汁原味,在這裡你可以見到老磚牆,老石墩、老木屋、木花雕……

鐵匠街

太平路原來叫鐵匠街,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這條小街的兩邊幾乎都是鐵匠鋪,各家鋪面櫃檯上都掛起或擺放著打造好的鋤頭、鐮刀、菜刀、釘錘、抓釘、馬掌等鐵器。櫃檯內就是操作間,一臺火爐、一個風箱、一個高鐵凳就是鐵匠鋪的主要家當。

文筆街

電臺街的大精覺舍門口是一個三叉路口,一直往下走就是文筆街。這是一條很短的小街,一百米不到的巷子貫通電臺街和文明路;巷子不大,包羅的內容卻不少。

這裡有貴州省工委舊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高家花園(開館時間為週一至週五),它和貴陽二中當街對望,除此,還有一些店鋪,文筆街的粽子在貴陽可是出了名的喲~每年端午節前,平時稍顯安靜的街道就會熱鬧起來了。老貴陽人愛聚集在這裡選購粽子。短短的小巷子,一眼望去,就有七八家粽子攤~

蔡家街

去小十字看過電影的朋友,看電影前應該沒少去逛過蔡家街吧?每次去這條街,基本上都很熱鬧蔡家街的美食很多,各種粉店、包子店、烤豆腐攤……還有彈棉絮的店鋪和幾家雜貨店,也有奶茶店~這條街除了平時都開門的小吃店外,大清早會有很多小吃攤,那味道也是不得了呢,炒粉、糯米飯……走在這裡,各種早餐味飄香,讓人直流口水。

省府路

石板街相對安靜,不止是車流量明顯減少,這條街的特殊“構造”也讓街道本身更顯幽靜,路面是一塊塊的大石塊鋪成,橫豎整齊,表面被磨得光亮。

在貴州有這麼一種說法“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竄竄”,省府路是外地遊客到貴陽必去的酸湯魚所在地,到了晚上這裡尤為熱鬧。

油榨街

有時候我們說油榨街更多指的是這裡的陽明花鳥市場,這裡除了賣花、鳥、魚、蟲以外,還有賣古玩玉器的、賣中草藥的、賣茶葉的、賣工具、賣廚具等等,一般到這裡都能找到你所需。這裡每逢星期日趕場,到了這天來趕場的人很多,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去得早的話,會有很多新鮮的水果、小菜攤……總之就是十分熱鬧。在這裡有幾家賣鳥籠、手杖、煙桿的店鋪,商品品質不錯,其中還有一些店家是幾十年的老手藝人呢。

更多的黔城生活信息

就在黔城記憶

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

關注:黔城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