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此人,明朝撑不过100年,他救国于危难,却为何被斩首示众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被冤杀的文臣武将数不胜数,秦有白起、汉有韩信、唐有高仙芝、宋有岳飞...,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每个朝代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明朝的一件千古奇冤。

此人救国于危难,没有他,大明可能撑不过100年,但是这样的旷世功臣,最后却在天下人都知道他冤枉的情况下被斩首示众,连刽子手都不忍心下刀。

他是谁呢?没错,他就是于谦。

没有此人,明朝撑不过100年,他救国于危难,却为何被斩首示众

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一个“天子守国门”的朝代,而守卫的正是北方的蒙古部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对大明俯首称臣的瓦剌逐渐强大,于公元1449年挥师南下,直逼大同、威胁北京。

得知消息后,正处于热血之年的明英宗朱祁镇受宦官王振怂恿,不顾文武百官反对,决定御驾亲征。朱祁镇在京师附近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对外号称五十万,浩浩荡荡的向大同进发。可惜的是,朱祁镇没有朱元璋和朱棣的军事才华,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自己也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

没有此人,明朝撑不过100年,他救国于危难,却为何被斩首示众

土木堡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朝野上下一片哗然。这时京城只剩下不到十万的老弱残兵,很多人主张放弃北京、迁都南京,徐有贞甚至拿出星象变化欲说服众人。迁都南京无异于重蹈两宋的覆辙,而大明也可能在建国不到百年后便就此灭亡。

就在这国破家亡之际,于谦勇敢的站了出来,他厉声说道:“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最终,于谦在时任代理监国的郕王朱祁钰的支持下,力排众议,确定了誓死守卫北京城的决议,并由于谦全权负责守卫事宜。

没有此人,明朝撑不过100年,他救国于危难,却为何被斩首示众

于谦明白土木堡之败只是一场战役的失利,明朝当时各方面的实力都远在瓦剌之上。他一方面请求征调地方军队进行北京保卫战,一方面拥立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皇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并下令边关守将不必理会瓦剌的要挟。

在于谦的主导下,瓦剌进攻北京失败,利用朱祁镇作为要挟也没有骗得任何好处,最终只能携带朱祁镇一起返回漠北。一年之后,瓦剌方面看到留着朱祁镇也得不到什么利益,便卖了个顺水人情,将朱祁镇无条件释放。

于谦既保卫了大明,又利用明朝作为强大后盾保住了朱祁镇的性命。但是这样一位治世能臣、民族英雄,最后为何下场凄惨呢?

没有此人,明朝撑不过100年,他救国于危难,却为何被斩首示众

明英宗回朝后,明朝面临一朝两位皇帝的尴尬局面,但是一山岂能容二虎,初尝权力滋味的朱祁钰岂会甘心把皇位让给朱祁镇呢?最终,朱祁钰将哥哥朱祁镇软禁在南宫,日夜监视。于谦也深得朱祁钰的器重,把明朝治理的井井有条。

但是世事多变,几年后,朱祁钰突得重病,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复位。而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于谦押往崇文门外斩首示众!虽然明英宗朱祁镇知道于谦有功,但是从他的角度,于谦却必须死!

没有此人,明朝撑不过100年,他救国于危难,却为何被斩首示众

一、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后,于谦没有竭力营救,反而拥立一位新皇帝,所以即使朱祁镇能够生还和明朝的胜利有很大关系,他内心深处依然恨于谦。

二、朱祁钰在位期间,对于谦格外器重,于谦拥有巨大的威望与实力,而杀了于谦,便彻底断了朱祁钰复辟的可能,也扼杀了于谦功高盖主的危险。

三、石亨、徐有贞等人是朱祁镇复辟的功臣,而他们素与于谦不和,因此朱祁镇为了收买人心、平衡权力,也注定要杀于谦。

没有此人,明朝撑不过100年,他救国于危难,却为何被斩首示众

其实石亨等人的行动,于谦是提前知道的,凭于谦当时的威望,振臂一呼,平定作乱是轻而易举之事。但是于谦却选择了置之不理,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于谦想到的不是谁做皇帝,而是整个大明江山。他固然可以消灭石亨一党,但是代宗病重,太子未立,如果朱祁镇也被杀,那么大明又将再次陷入没有皇帝的动荡局面。到时,不管是立少帝,还是藩王起兵,都会使国家分崩离析,所以最后于谦选择了牺牲自己。即为了感谢英宗的知遇之恩,也为了保全天下苍生、黎民百姓,正所谓“顾一死保全社稷也”!

于谦“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伟大格局,千古能有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