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趙高是怎麼死的?

dydes


秦始皇生前饒恕了兩個不該饒恕的人,其一為李斯,當年秦始皇下逐客令驅逐客卿,李斯也在其列,靠《諫逐客書》說動了秦始皇,成功留在秦國;其二為趙高,趙高做中車府令的時候曾犯下重罪,按律當斬,蒙毅準備按律辦事,趙高卻說動了秦始皇,官復原職。不想這兩個人在秦始皇死後矯詔立胡亥而催促扶蘇自殺。

其中趙高最是那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之人,他說動李斯發動沙丘政變,之後成為秦二世最信任的人,實行重刑苛稅,斬殺眾公子,除掉蒙恬兄弟,後又設計除掉李斯成為丞相,孤立秦二世,指鹿為馬,暗通劉邦,最後發動望夷宮政變,殺死胡亥,扶立子嬰。

只是,子嬰並非秦二世那般信任趙高,反而很快就設計誅殺趙高,夷其三族。說起來,趙高原本是秦國宗室遠親,當然也有一種說法認為趙高是趙國公族,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給趙國報仇。無論如何,趙高是個精通法律之人,判案斷獄有一手,因此成為胡亥的老師,做了秦王政的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一做就是二十年,期間曾犯下重罪,卻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硬生生讓秦王政赦免了他,並且官復原職。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遊途中病重,於是寫下詔書讓扶蘇回到咸陽主持喪事。但是詔書還沒有來得及發出,秦始皇就死在了沙丘。皇帝死在外地,很容易引起天下的恐慌以及朝政政變,於是李斯下令秘不發喪,將秦始皇的遺體放在轀輬車中,一切照舊,不急不緩的往咸陽回撤。當時知道秦始皇去世的只有李斯、趙高、胡亥和幾個近身服侍的宦官。

幾天後,趙高找到了胡亥,挑唆胡亥繼位,胡亥回以不孝不義無能,不堪大任,趙高卻認為不必想那麼多,機會不等人,於是胡亥“勉強”答應了。然後趙高又找到李斯來商量這件事,李斯斷然拒絕,但趙高早就摸清了李斯的脾性,李斯能從廁所和糧倉中的老鼠對比中得出人生所求不過榮華富貴,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趙高告訴李斯倘若扶蘇繼位,那麼蒙恬的地位便在李斯以上,甚至李斯的丞相之位也不一定能保住。李斯心動了。


兩人矯詔讓扶蘇和蒙恬自殺,扶蘇果然自殺,蒙恬不肯自殺而被囚禁,然後胡亥成了秦二世,趙高做為秦二世最信任的人,做了郎中令。之後趙高任由秦二世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不必有什麼顧慮。又建議胡亥處死對沙丘政變有懷疑的公子和大臣們,於是胡亥將生殺大權交給了趙高,任由趙高屠殺秦國宗室和忠臣良將。趙高首先要除掉的就是蒙恬兄弟倆,子嬰知道後跑到宮中勸說秦二世而不得,蒙恬兄弟最後不得不自殺,之後,趙高又對秦國宗室展開屠殺,在一次集中屠殺中,秦始皇的12個兒子被殺,10個女兒被殺,公子高見躲不過,又怕連累家人,竟想出為秦始皇殉葬的死法來,而胡亥竟也準了。

然後趙高的弟弟趙成做了中車府令,女婿閻樂做了咸陽縣令,趙高將秦二世孤立起來,說服他躲在深宮內院裝神秘。由此,趙高几乎把持了整個朝政。當時,秦國的暴政已經失去了民心,各地都有揭竿而起的起義軍。李斯深以為慮,想進諫又總是見不到秦二世,趙高裝模作樣的問李斯對這種局勢為啥不進諫,李斯說見不到秦二世,趙高貼心的提出若秦二世有時間了他就通知李斯。然後每次秦二世忙著找樂子的時候,李斯都被通知可以見秦二世,於是秦二世對李斯很有意見,然後趙高就說李斯的兒子李由做為三川郡守卻不稱職……



李斯的麻煩由此而來,最終下了大獄,被趙高屈打成招,最終遭腰斬,夷三族。然後趙高做了丞相,就有了後來的指鹿為馬,秦二世認為是鹿,卻被太卜告知祭祀的時候沒有戒齋沐浴所以迷了眼睛(原諒四姑娘不厚道的笑了)。望夷宮中一片太平盛世,外面卻早已血光沖天,趙高更是和劉邦暗中接觸,欲分天下,然後稱病不朝,躲在了自己的安樂窩裡,眼看著章邯投降了項羽,秦二世終於有了一絲恐慌,派人去質問趙高。

趙高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和趙成、閻樂一起商量弒君,不久發動望夷宮政變,殺死了秦二世,趙高本想自己做皇帝,結果群臣沒有一個響應的,他自知還不是時候,就扶立秦始皇的弟弟子嬰做了秦王(不是皇帝)。

子嬰不傻,知道自己就是趙高扶立的一個傀儡,他不願意做傀儡,於是和兩個兒子還有宦官韓談商量除掉趙高之事。眼看著子嬰齋戒五日登基的日子到了,子嬰卻不慌不忙,推說有病不肯出門,趙高不得不親自上門,然後再也沒有出來。趙高被殺後,三族被夷。就這樣,一代權臣走完了他的一生。

然而,趙高雖然已除,子嬰雖有大志。天下大事卻已不容子嬰有所作為。不久,秦滅,子嬰被殺。


蕭曉四姑娘


趙高不是奸臣,而是一個實用主義者

章邯的投降對秦國統治階層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大秦帝國此刻就像一個經營不善,債務累累的公司,一旦資金鍊斷裂,剩下的只有破產倒閉這條路。

《史記》裡把趙高描繪成為一個奸臣,但我更覺得他是一個冷靜的實用主義者。正因為趙高是實用主義者,才會唆使李斯去扶持胡亥繼位,才會繼而除掉李斯。實用主義者的優點是所做的一切都會經過精心的算計,然而,缺點是不會相信理想、原則、道德這些在他們看來虛無縹緲的東西。

抗日戰爭的時候,汪精衛算計來算計去,認為中國的實力不如日本,只有投降一條道路。但他忘了除了實力,還有民族大義,所以他永遠不能理解“地無分東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這句口號。

秦國當初能夠從七國之中脫穎而出,最終橫掃六合,正是因為商鞅變法,為秦人灌輸了實用主義精神。比如軍功只看戰場上獵獲的首級數目,一切都以有用為目的。商鞅雖然被誅殺,但他親手播種的實用主義種子,無疑已經深深地植入了秦國君臣的大腦,並進而成為他們的一切行為準則。秦二世胡亥手下的大臣,李斯、趙高、章邯之流都是這樣的實用主義者。

李斯年輕時在楚國為小官,趙高出生於秦國普通庶民階層,章邯早年也是默默無聞,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任何貴族家世可以憑藉,只能依靠自己的選擇來趨利避害,贏取人生的富貴榮華。

他們的共同點就在於堅信地位決定貴賤,人生在於選擇。利益所在,就是行動所向,這是李斯等一切實用主義者的行動準則。

不過,實用主義者可以共富貴,卻不可以同患難,秦國國力蒸蒸日上時,所有人都能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而拼搏進取。但在風浪來襲的時候,他們所想的不是如何保住秦國這艘大船不讓其沉沒,而是想方設法保住自己的利益。

章邯投降之後,秦國再無資本對抗山東六國,最好的前景不過是回到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前的狀態。根據《秦始皇本紀》記載,趙高謀逆殺死秦二世以後,召見所有的大臣和秦王宗室,宣佈說要廢除皇帝之位,秦國國君改回秦王稱號,天下仍然回到最初的戰國狀態。

然而,趙高真的傻到以為大家可以握手言歡,不忘初心,回到開始?他說的和做的肯定不是一回事。《秦始皇本紀》裡,子嬰告訴兒子們,他殺趙高的理由是:“我聞趙高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可見,趙高並不打算與秦王宗室共患難,他嘴上說的是一套,背地裡卻在暗中勾結楚軍,妄圖和劉邦分王關中。

趙高和楚約,這個“楚”國的談判對象究竟是項羽還是劉邦?在《高祖本紀》裡面,有這樣的記載,“及趙高已殺二世,使人來,欲約分王關中。”

章邯投降項羽在先,趙高在殺秦二世後,只能是派人悄悄去聯繫楚軍的另一大勢力——沛公劉邦。不過趙高人算不如天算,未曾預料到自己扶持的傀儡子嬰居然不甘心任自己擺佈。趙高最後身死族滅,約降劉邦分王關中的希望成為泡影。


小奔說史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指鹿為馬、葬送了整個大秦王朝的趙高自然是不得善終的。

首先,來看趙高的罪行。

趙高自從假傳聖旨,把胡亥扶上皇帝的寶座後,就牢牢掌控著朝中的大權,後來又排除異己,除去了李斯等朝中重臣,朝中更是唯他獨尊,連皇帝都要唯他是從,這其中著名的“指鹿為馬”可見一斑。

也正是趙高的胡作非為,秦朝很快被折騰到了腐敗昏庸、暗無天日的地步,導致了天下群雄、廣大百姓揭竿而起。幾經變革,到了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鉅鹿之戰後,秦軍大將章邯向項羽投降,而西進的劉邦通過一柔克剛的戰術,很快佔領了秦朝首都咸陽的門戶之要地武關,秦室已是危在旦夕。

而朝中的“攝政王”趙高眼見秦朝大勢已去,一方面裝病不上朝,躲在家裡成一統。另一方面冥思又苦想,思索今後該何去何從。

直到這時,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秦二世終於清醒過不,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聽說劉邦的革命軍都打到武關了,都火燒眉毛了,卻老是不見趙高上朝,一直軟弱無能的胡亥終於強硬了一回。他直接派人去指責趙高說他鎮壓不力。

趙高是個眼裡揉不下一粒沙子的人,他不幹了:胡亥這小子是在追究我的軍事失敗責任啊。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把胡亥殺了,把一切罪過都推在胡亥身上,弄個除暴君的功名,再投靠劉邦,以圖明哲保身。

於是,趙高找了兩個幫兇:弟弟趙成和他女婿閻樂。一切佈置妥當後,馬上付諸於行動:閻高借說宮中發生了變故,帶一隊人馬入宮,二話不說就把秦二世胡亥給解決掉了。

總之,趙高禍國殃民、弒君弄權,他的罪刑可以說是罄竹難書。

其次,來看趙高的惡報。

秦二世死後,趙高立秦始皇的孫子、秦始皇長子公子扶蘇的兒子子嬰為秦王(並沒有立為皇帝)。老謀深算的趙高讓子嬰繼位,是想讓他代替胡亥成新的“傀儡王”,然而,他不會料到,這一回,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馬失前蹄了。

因為子嬰上任後非,把除去禍國殃民的趙高當成了自己的己任。為此,他也找了兩個幫手——兩個弱冠之年的兒子。就這樣,父子三人開始了“清君側”的密謀。

很快,就等來了下手良機:一年一度的朝拜祖廟的日子到了。子嬰開始亮劍了:裝病,不去朝拜。

朝拜祖廟是一件天大的事,趙高覺得皇帝此時突然生病不來,是存心放他的鴿子,於是派人去請他。結果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子嬰來。

這個子嬰吃了雄子心豹子膽了,敢蔑視我的權威,盛怒之下的趙高親自走進宮中去“請”子嬰。

接下來上演的是翁中捉鱉的好戲,趙高見了子嬰,破口大罵,恨不能用口沫子把他淹死。而子嬰一點反應也沒有,趙高罵著罵著,聲音突然嘎然而止,因為他胸口突然多了兩把劍。

原來子嬰的兩個兒子就埋伏在子嬰的蚊帳後,趁趙高居高臨下地責罵子嬰時,就地解決了萬惡不赦的趙高。

惡善有報,惡貫滿盈的趙高終於得到了因果報應。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趙高,趙國人,貴族,家境顯赫,大多死於長亭之戰。高幼隨母被俘於秦。高立志,滅掉秦為己任,屈身入宮做差。二十一歲時,以具晉升之格。但秦規,被俘者唯太監方可重用。此時,高以成家,且有一女。為亡秦,高自宮,潛伏嬴政左右。因善揣摩嬴政喜怒,迎合嬴政秉性,殷勤至極,加之才學不淺,得嬴政重用。


嬴政東巡歸途駕崩,高勾結李斯,篡改遺詔,殺死扶蘇,蒙田等。立門徒胡亥為帝。不久,又陷害李斯,予以除之。李斯死後,高得丞相位,堪稱太上之皇。


此時高羽翼已豐,藐視胡亥,群臣朝賀之時,引一鹿獻胡亥,說:“臣進獻一馬供陛下賞玩。”胡亥笑道:“丞相差異,此分明鹿也!高厲呵群臣,是鹿是馬?”圍觀大臣,膽戰心驚,皆曰馬也。(此為成語“指鹿為馬”出處)從此,高為所欲為。


咸陽城外,亡秦風暴,四方襲來。陳、吳未成,項、劉又至。高借秦軍敗北之際,欲乘亂奪位。


高有一婿,名曰閻樂,握有軍權。裡應外合,終除掉胡亥。高欣喜若狂,取胡亥玉璽,大步上殿,欲行登基。怎奈,文武百官,皆低頭不從,無聲抗命。高無計可施,將玉璽傳於子嬰。子嬰消帝號,複稱秦王。

  子嬰不願傀儡,決議力挽狂瀾,密謀近臣,欲除趙高。

 

子嬰登基,虛齋戒五日,後正式即王位。五日後,高遣人請子嬰接受王印,正式登基。子嬰推說身體有恙,不肯前往。高無奈,只得親往。等高一到,宦官韓談,眼疾手快,一刀將其斃命。子嬰隨即登基,歷數了趙高罪孽,並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史說,秦亡因於暴政,不如說毀於趙高。高不得善終,被夷三族,也是罪有應得。


利劍擱


惡有惡報,趙高最終被公子嬰設計殺死!

一、趙高受到寵幸。趙高本是秦國嬴姓宗室的遠房親戚,後來當了太監,在秦宮幹了二十多年,後任中車府令,執掌乘輿,兼管符璽令事,掌管帝王的符和印信。趙高生性陰摯,狡詐多謀,朝野上下口碑很差,但他擅長察顏觀色,懂得秦始皇的脾氣,加上博聞強記,精通秦朝律令,秦始皇帝批閱奏章,遇到不懂的,還叫他前來解說解說,深得秦始皇的信任,並讓他教兒子胡亥獄法。

二、陰謀除掉扶蘇、蒙恬、李斯、胡亥。秦始皇在巡視的路上去世後,李斯害怕生變,囑咐左右秘不發喪,將秦始皇的棺殮裝在車中,安排掌管印信的趙高給公子扶蘇發出璽書,召公速歸,再繼續趕往秦都咸陽。在行進的路上,趙高想方設法說動胡亥、李斯,決定篡改璽書,將內容寫成立胡亥為太子,賜扶蘇和蒙恬死罪,使扶蘇和蒙恬相繼自殺。趙高又陰謀殺死了李斯,在劉邦攻入關中後,趙高又聯合女婿閻樂、弟弟趙成,逼秦二世胡亥自殺身亡。

三、趙高之死。趙高逼死胡亥後,他自己本來有篡位之心,而且,他甚至還跑到宮中搶到了玉璽。但他也知道,秦宮上下不會服他,他決定故伎重演,先立胡亥的侄子公子嬰為王,自己則挾天子以令群臣。但是,公子嬰被立為秦王后,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反而非常鬱悶。因為趙高既然可以殺胡亥,適當的時候當然也可以殺他公子嬰。所以,子嬰召來兩個兒子,還心腹太監韓談,決定先下手為強,在告廟之日向趙高動手。

到了那日,趙高安排人來請公子嬰,公子嬰說有病在身。趙高非常生氣,並親自到公子嬰的宮殿來請,結果人剛進宮,就被埋伏在兩邊的人一頓刀劍,趙高立刻喪命。


帝國的臉譜


秦朝的趙高最後是被秦二世的侄子公子嬰,誅殺於公子嬰的齋宮中的。並被滅三族。他罪大惡極,死有餘辜,是我國曆史上最為臭名昭著的宦官和反面人物。

趙高出身於趙國的王室家族,有高貴血統。其父犯罪被處以宮刑,其母被罰沒為官奴。他與兄弟一併被閹割了。秦始皇見他有才,竟讓他當了公子胡亥的師傅。他曾犯了死罪,秦始皇愛其才,被特赦。

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病重於巡狩東南的旅途中,臨死之前寫下遺詔:令公子扶蘇會葬咸陽。其有要扶蘇接班的意義。然而,其遺迢還沒送給使者,就一命嗚呼了。這為趙高陰謀纂詔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先找到胡亥,鼓動他纂權繼位。胡亥開始是有點良知和道義的,說:“廢兄立弟是不義也……”但最後被權慾薰心,而決心纂位。趙高又找到丞相李斯。開始李斯大義凜然,斥之為“亡國之言”,“非人臣所當議”。李斯最後計較個人和家族利害得失,答應與趙高合夥搞天大的陰謀。

於是,三人密謀。趙高仿效秦始皇的手跡,分別寫了兩張假遺詔。第一張寫道:“立子胡亥為太子”第二張寫道:關於扶蘇說“為人子不孝,其賜劍自裁”;關於大將蒙恬說“為人臣不忠,共賜死”。二人從萬里奔赴而來的使者手中接過詔書,雖有疑慮,但一個愚孝,一個愚忠,就在使者的一再催促下,就自殺了。

胡亥登上皇位後,被趙高玩弄於股掌之間。他唆使胡亥把胡亥的兄弟姐妹殺得所剩無幾,他對李斯族滅三族,還羅織莫須的罪名,逼死了丞相馮去疾。然後,趙高故弄玄虛,把胡亥騙到與世隔絕的望夷宮。趙高就派咸陽公閔樂等人來殺他。胡亥在屠刀之下,先是請求為一郡之主,再是請求為萬戶侯,最而請求與妻同為黔首,但都被拒絕。趙高殺了胡亥後,就穿著皇帝的服飾,舉行登基儀式。但“左右百官莫從”,並恍惚感到宮殿在搖搖晃晃。就覺得天意不許,而暫時放棄當皇帝。

於是,作為權宜之計,趙高就封胡亥的侄子公子嬰為秦王。不封為秦三世,是因為趙高還想當皇帝。

此時,陳勝、吳廣起義早已爆發了。各地群雄並起。秦朝的上層建築已面臨土崩瓦解。內憂外困的處境中,公子嬰深知趙高一曰不除,將更是災禍無窮。他就設計要殺掉趙高。他以秦王身份登基,按禮儀規定,要先沐浴齋戒,再去祖廟拜祖和登基。他先在齋宮裡,按排許多頂尖殺手埋伏起來。然後裝病。趙高派使者一次又一次去催促,可他就是裝著要死不活的樣子不動身。趙高在秦朝祖廟等得實在不耐煩,就親自來請。他一進齋宮,就被砍成肉泥。然後,公子嬰滅其三族。

然而,誅殺了趙高,並不能挽救秦朝的覆亡。公子嬰僅登基四十六天,劉邦就率兵攻入武關,駐軍於霸上。子嬰率眾投降了。又過了一個多月,項羽率領大軍進入咸陽,放一把火,把秦宮和圖書統統燒為灰燼;拿一把刀,把秦始皇的子子孫孫殺得乾乾淨淨。據說公子扶蘇後代的一支曾輾轉流落到日本去了,世代以種麻為生。

禍國殃民的趙高,是封建專制制度的產物,後有來者。


黃生君


趙高之死

秦王子嬰不甘如秦二世胡亥一般為趙高傀儡,於公元前207年設計殺趙高,夷其三族。

這裡糾正一個觀點,在秦漢時,宦人並非單指太監,也涵蓋在內廷造冊當差之人。趙高就是作為秦始皇的近侍之臣混跡於秦宮,而非後世一些人所認知的太監。據《史記》載,趙高有“宦籍”,即出入宮門所造之冊。



趙高(?-公元前207年),嬴姓趙氏,為秦朝宗室遠親,官至中車府令、丞相,掌事達二十餘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於第五次出巡路上病死,留下遺詔委公子扶蘇為二世君。趙高以一己之私,威逼利誘時任宰相的李斯,改篡詔書,偽詔以逼死“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的扶蘇,使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上位,是為秦二世,史稱“沙丘之謀”。若無趙高唆使,李斯縱知曉扶蘇性格,上臺後權勢縮減,但多半不敢對始皇遺詔下手。不久,李斯矯詔,申斥扶蘇、蒙恬“不忠不孝”,令以自裁,扶蘇得詔令後,不疑有他,拔劍自刎,扶蘇一派的名將蒙恬卻看出蹊蹺,不肯就死,被幽於陽周(今陝西子長縣境內)。其後,副將王離接管大軍,軍權漸為趙高一系掌控,不久蒙毅亦被拘於代地(今河北蔚縣境內)。趙高几乎一力主導這場鬧劇,以推二世之功,得郞中令,以二世之昏庸,他幾乎成為秦王朝實質上的掌控者。



秦二世胡亥,是真正意義上的廢物,除了窮奢極欲,可說是再無建樹,幾為趙高提在手中的木偶。在趙高的提議下,胡亥興嚴法、用酷吏,不僅蒙家兄弟死在他們手下,甚至百官亦以殺人眾者為忠。此後,趙高借二世之勢,大肆屠戮秦朝王室,拔擢其兄弟趙成為中車府令,女婿閻樂為咸陽縣令等。不久,秦二世便專事享樂,不再上朝,委政事於趙高等人,更使其肆無忌憚。

趙高以李斯宰輔之尊,為其上位路上的絆腳石,決定除掉他。李斯亦看清形勢,只怕死在趙高手裡,遂數次未見二世,未得到預期效果,不久便被趙高一個“欲裂地而王”的帽子扣進大牢。李斯本欲堅守待其子營救,不料李由死在對抗農民起義的戰役之中,不久便被趙高以謀反之名夷平了三族。



提到趙高,便繞不開“指鹿為馬”這個故事,敢說是鹿的,都成了趙高的刀下亡魂,這也是他排除異己的手段。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其實並不被趙高放在眼中,但項羽、劉邦異軍突起,使他產生了嚴重的危機感。秦二世三年,項羽鉅鹿之戰中,擊潰秦軍主力,秦將領自章邯以下,二十萬大軍投誠項羽部。



如此形勢,引發秦二世對趙高的嚴重不滿,趙高遂先下手為強,夥同其北趙成、女婿閻樂弒君,解其玉璽欲為帝,為百官所阻,遂以子嬰為首,削帝號,複稱秦王。子嬰耳聞目睹趙高的種種行徑,不想做他的傀儡,遂與親信合謀,陰斬趙高,夷其三族,登基為王。

趙高一生所為,脫不出陰謀詭計的範疇,其行徑甚至稱不上政治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爭權奪利無可厚非,但於危亡視而不見,不過是逐利而已。


古今事


趙高(?-前207年)是秦朝末期的大陰謀家,是沙丘之謀和望夷宮政變的始作俑者。史記沒有為趙高單獨立傳,他的記載主要見於李斯列傳和蒙恬列傳。 趙高的祖上是趙國王室的疏遠者。趙高的母親因犯罪在隱官工作時,與在隱官當文法小官吏的趙高的父親結合,生下趙高兄弟多人,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只有趙高的一個弟弟趙成。趙高受到父親的耳濡目染,精於法律,書法水平也很高,著有爰歷篇,是秦代官方指定的

識字課本

。據陳捷夫考證,小篆是趙高所創。 青年趙高通過層層考試在秦始皇身邊從事文秘工作,因為精明幹練,得到秦始皇的欣賞,當了中車府令,負責掌管皇家車隊,同時秦始皇還把幼子嬴胡亥的教育委託給趙高。 後來趙高犯下重罪,案件由蒙毅審理,當判死刑,後得秦始皇赦免,因此與蒙毅結仇。秦始皇駕崩後,趙高說服胡亥,脅迫丞相李斯,擁立秦始皇的

十八子

胡亥繼位,同時矯詔令長子扶蘇和蒙恬自殺,是為沙丘之謀。扶蘇接詔書後立即自殺,蒙恬與蒙毅不服被拘。秦二世繼位後欲釋放蒙氏兄弟,趙高與李斯進讒言,使蒙氏兄弟最終冤死。二世期間,李斯亦力諌二世疏遠趙高,趙高得知後陷殺李斯。後又迫胡亥自殺,是為望夷宮政變。最後秦三世嬴嬰登位,嬴嬰聯合韓談,殺死趙高。一般認為趙高直接導致了秦朝的覆滅。 關於趙高是否是閹人存在爭議。李開元認為東漢以來誤解趙高是宦官,一是因為司馬遷的史記誤將隱官寫作隱宮,使得人們將隱宮與宮刑聯繫起來。二是混淆了秦漢(西漢)時期的宦人與後來的宦官,秦漢時宦的意思是在宮中任職,宦閹才是在宮中任職的太監


瘋蜜醬




首先我先說明大家的一個誤解,事實上趙高並不是一個宦官。《史記 李斯列傳》記載說趙高是宦人,有宦籍。這是趙高被誤解為宦官的重要原因。然而,研究新出土的《張家山漢墓竹簡》就會知道,"宦”其實就是宮中內廷任職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職於宮內的人,相當於皇帝的親近侍衛之臣。宦籍,其實就是登記出入宮門的小冊子。秦漢時代,不管是宦人,宦籍,還是宦官的用語,都沒有太監的含義。當時,被去勢後的男人被稱為"奄([閹)人”,在宮中任職的閹人被稱為"宦奄(閹)。,定義非常清楚。趙高是皇帝的親近之臣,而不是被去勢的宦閹。

趙高,本為趙國貴族,後入秦為宦官(並非太監),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秦王政三十七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病倒。秦始皇感覺自己大限將到,他想立長子扶蘇,於是召來趙高,但趙高想立對自己言聽計從的二世胡亥為帝,他假意允諾了嬴政,暗中扣了遺詔。最後與丞相李斯密謀,擬定了假召書,立了胡亥為帝,又設計令扶蘇自裁!趙高開始了真正的翻雲覆雨,隻手遮天!先拿蒙氏兄弟開刀,又密謀殺掉了胡亥的十二個兄弟,將十名公主碾死於杜郵。又殺掉了不少直言進諫的大臣。隨著權利的不斷擴大,趙高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他又看上了丞相之位,設計殺害了李斯!李斯死後,趙高几乎成了太上皇,就有了後來我們所熟知的指鹿為馬的典故。

當陳勝,吳廣揭竿起義時,大秦的江山已搖搖欲墜。趙高還想著的當皇帝呢,隨即密謀殺害了秦二世。自己準備登基是,看文武百官皆低頭不從,於是臨時改變主意將玉璽傳給了扶蘇長子子嬰。子嬰知道趙高害死了自己的父親,目睹了趙高的種種罪行,於是便與自己的貼身太監韓淡密謀斬出趙高的計劃。原來趙高要子嬰齋戒五日後正式即位。等期限到了,趙高便派人來請子嬰接受王印,正式登基。可子嬰推說有病,不肯前往。趙高無奈只得親自去請。等趙高一到,太監韓淡手疾眼快,一刀將他砍死。子嬰隨即召群臣進宮歷數了趙高的罪孽,並夷其三族。趙高就這樣game over.


長安街太史


趙高可以說一手葬送了大秦王朝,因為他與李斯假詔立了胡亥為帝,命公子扶蘇自盡,如果沒有趙高的這一手,秦始皇死後,如果能讓公子扶蘇繼位,那麼就會一改秦朝的很多政策,比如不要徵發那麼多的徭役,那麼秦朝是不會這麼快滅亡的。

趙高是秦始皇的宗室遠親,因為秦始皇的本名叫趙政,趙高是宦官,但是他並不是太監,因為他還有一個女兒,嫁給了咸陽令閻樂。趙高這個人還是很勤奮的,尤其擅長律法,秦始皇就讓他擔任中車府令,並讓他成為胡亥的老師。

正因為他是胡亥的老師,而且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的時候,胡亥有隨行,這個也就是為什麼趙高要假詔讓胡亥繼位的原因,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趙高與蒙恬的弟弟蒙毅有矛盾。

因為有一次趙高犯了重罪,蒙毅依律是要判趙高死罪的,但是秦始皇畢竟還是比較信任趙高的,就赦免了趙高,而我們知道蒙恬是很受公子扶蘇的器重的,所以趙高是不可能讓扶蘇繼位的。

另外為什麼李斯會支持趙高與胡亥呢?主要有以下幾個理由,第一,一旦公子扶蘇繼位,必然會重用蒙氏兄弟,比較不會重用李斯,第二,秦始皇死的時候,身邊只有趙高與胡亥,如果李斯不同意,他們會先除掉李斯,李斯也是出於自保。

胡亥繼位之後,就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其他各地紛紛響應,趙高先是除掉了李斯,而鉅鹿之戰後,項羽打敗了王離軍團,而章邯也向項羽投降後,胡亥就派人前去質問趙高,趙高就命自己的女婿閻樂率軍殺入瞭望夷宮,殺死了胡亥。

趙高是想自立為帝的,但是群臣都不說話,趙高知道他現在是當不了皇帝的,於是就立子嬰為帝,又說現在秦朝已不是原來的秦朝了,子嬰只能稱秦王。秦王子嬰當然知道趙高的想法。

他就與身邊的宦官韓談定了一個計劃,本來秦王子嬰應該五天後即王位的,趙高派人來請秦王子嬰,子嬰假裝有病說不能去,趙高只能自己來請,可趙高剛一進門,就被韓談殺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