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赵高是怎么死的?

dydes


秦始皇生前饶恕了两个不该饶恕的人,其一为李斯,当年秦始皇下逐客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其列,靠《谏逐客书》说动了秦始皇,成功留在秦国;其二为赵高,赵高做中车府令的时候曾犯下重罪,按律当斩,蒙毅准备按律办事,赵高却说动了秦始皇,官复原职。不想这两个人在秦始皇死后矫诏立胡亥而催促扶苏自杀。

其中赵高最是那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人,他说动李斯发动沙丘政变,之后成为秦二世最信任的人,实行重刑苛税,斩杀众公子,除掉蒙恬兄弟,后又设计除掉李斯成为丞相,孤立秦二世,指鹿为马,暗通刘邦,最后发动望夷宫政变,杀死胡亥,扶立子婴。

只是,子婴并非秦二世那般信任赵高,反而很快就设计诛杀赵高,夷其三族。说起来,赵高原本是秦国宗室远亲,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赵高是赵国公族,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赵国报仇。无论如何,赵高是个精通法律之人,判案断狱有一手,因此成为胡亥的老师,做了秦王政的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一做就是二十年,期间曾犯下重罪,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让秦王政赦免了他,并且官复原职。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重,于是写下诏书让扶苏回到咸阳主持丧事。但是诏书还没有来得及发出,秦始皇就死在了沙丘。皇帝死在外地,很容易引起天下的恐慌以及朝政政变,于是李斯下令秘不发丧,将秦始皇的遗体放在辒辌车中,一切照旧,不急不缓的往咸阳回撤。当时知道秦始皇去世的只有李斯、赵高、胡亥和几个近身服侍的宦官。

几天后,赵高找到了胡亥,挑唆胡亥继位,胡亥回以不孝不义无能,不堪大任,赵高却认为不必想那么多,机会不等人,于是胡亥“勉强”答应了。然后赵高又找到李斯来商量这件事,李斯断然拒绝,但赵高早就摸清了李斯的脾性,李斯能从厕所和粮仓中的老鼠对比中得出人生所求不过荣华富贵,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赵高告诉李斯倘若扶苏继位,那么蒙恬的地位便在李斯以上,甚至李斯的丞相之位也不一定能保住。李斯心动了。


两人矫诏让扶苏和蒙恬自杀,扶苏果然自杀,蒙恬不肯自杀而被囚禁,然后胡亥成了秦二世,赵高做为秦二世最信任的人,做了郎中令。之后赵高任由秦二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必有什么顾虑。又建议胡亥处死对沙丘政变有怀疑的公子和大臣们,于是胡亥将生杀大权交给了赵高,任由赵高屠杀秦国宗室和忠臣良将。赵高首先要除掉的就是蒙恬兄弟俩,子婴知道后跑到宫中劝说秦二世而不得,蒙恬兄弟最后不得不自杀,之后,赵高又对秦国宗室展开屠杀,在一次集中屠杀中,秦始皇的12个儿子被杀,10个女儿被杀,公子高见躲不过,又怕连累家人,竟想出为秦始皇殉葬的死法来,而胡亥竟也准了。

然后赵高的弟弟赵成做了中车府令,女婿阎乐做了咸阳县令,赵高将秦二世孤立起来,说服他躲在深宫内院装神秘。由此,赵高几乎把持了整个朝政。当时,秦国的暴政已经失去了民心,各地都有揭竿而起的起义军。李斯深以为虑,想进谏又总是见不到秦二世,赵高装模作样的问李斯对这种局势为啥不进谏,李斯说见不到秦二世,赵高贴心的提出若秦二世有时间了他就通知李斯。然后每次秦二世忙着找乐子的时候,李斯都被通知可以见秦二世,于是秦二世对李斯很有意见,然后赵高就说李斯的儿子李由做为三川郡守却不称职……



李斯的麻烦由此而来,最终下了大狱,被赵高屈打成招,最终遭腰斩,夷三族。然后赵高做了丞相,就有了后来的指鹿为马,秦二世认为是鹿,却被太卜告知祭祀的时候没有戒斋沐浴所以迷了眼睛(原谅四姑娘不厚道的笑了)。望夷宫中一片太平盛世,外面却早已血光冲天,赵高更是和刘邦暗中接触,欲分天下,然后称病不朝,躲在了自己的安乐窝里,眼看着章邯投降了项羽,秦二世终于有了一丝恐慌,派人去质问赵高。

赵高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和赵成、阎乐一起商量弑君,不久发动望夷宫政变,杀死了秦二世,赵高本想自己做皇帝,结果群臣没有一个响应的,他自知还不是时候,就扶立秦始皇的弟弟子婴做了秦王(不是皇帝)。

子婴不傻,知道自己就是赵高扶立的一个傀儡,他不愿意做傀儡,于是和两个儿子还有宦官韩谈商量除掉赵高之事。眼看着子婴斋戒五日登基的日子到了,子婴却不慌不忙,推说有病不肯出门,赵高不得不亲自上门,然后再也没有出来。赵高被杀后,三族被夷。就这样,一代权臣走完了他的一生。

然而,赵高虽然已除,子婴虽有大志。天下大事却已不容子婴有所作为。不久,秦灭,子婴被杀。


萧晓四姑娘


赵高不是奸臣,而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章邯的投降对秦国统治阶层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大秦帝国此刻就像一个经营不善,债务累累的公司,一旦资金链断裂,剩下的只有破产倒闭这条路。

《史记》里把赵高描绘成为一个奸臣,但我更觉得他是一个冷静的实用主义者。正因为赵高是实用主义者,才会唆使李斯去扶持胡亥继位,才会继而除掉李斯。实用主义者的优点是所做的一切都会经过精心的算计,然而,缺点是不会相信理想、原则、道德这些在他们看来虚无缥缈的东西。

抗日战争的时候,汪精卫算计来算计去,认为中国的实力不如日本,只有投降一条道路。但他忘了除了实力,还有民族大义,所以他永远不能理解“地无分东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这句口号。

秦国当初能够从七国之中脱颖而出,最终横扫六合,正是因为商鞅变法,为秦人灌输了实用主义精神。比如军功只看战场上猎获的首级数目,一切都以有用为目的。商鞅虽然被诛杀,但他亲手播种的实用主义种子,无疑已经深深地植入了秦国君臣的大脑,并进而成为他们的一切行为准则。秦二世胡亥手下的大臣,李斯、赵高、章邯之流都是这样的实用主义者。

李斯年轻时在楚国为小官,赵高出生于秦国普通庶民阶层,章邯早年也是默默无闻,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贵族家世可以凭借,只能依靠自己的选择来趋利避害,赢取人生的富贵荣华。

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坚信地位决定贵贱,人生在于选择。利益所在,就是行动所向,这是李斯等一切实用主义者的行动准则。

不过,实用主义者可以共富贵,却不可以同患难,秦国国力蒸蒸日上时,所有人都能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而拼搏进取。但在风浪来袭的时候,他们所想的不是如何保住秦国这艘大船不让其沉没,而是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利益。

章邯投降之后,秦国再无资本对抗山东六国,最好的前景不过是回到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前的状态。根据《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谋逆杀死秦二世以后,召见所有的大臣和秦王宗室,宣布说要废除皇帝之位,秦国国君改回秦王称号,天下仍然回到最初的战国状态。

然而,赵高真的傻到以为大家可以握手言欢,不忘初心,回到开始?他说的和做的肯定不是一回事。《秦始皇本纪》里,子婴告诉儿子们,他杀赵高的理由是:“我闻赵高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可见,赵高并不打算与秦王宗室共患难,他嘴上说的是一套,背地里却在暗中勾结楚军,妄图和刘邦分王关中。

赵高和楚约,这个“楚”国的谈判对象究竟是项羽还是刘邦?在《高祖本纪》里面,有这样的记载,“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

章邯投降项羽在先,赵高在杀秦二世后,只能是派人悄悄去联系楚军的另一大势力——沛公刘邦。不过赵高人算不如天算,未曾预料到自己扶持的傀儡子婴居然不甘心任自己摆布。赵高最后身死族灭,约降刘邦分王关中的希望成为泡影。


小奔说史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指鹿为马、葬送了整个大秦王朝的赵高自然是不得善终的。

首先,来看赵高的罪行。

赵高自从假传圣旨,把胡亥扶上皇帝的宝座后,就牢牢掌控着朝中的大权,后来又排除异己,除去了李斯等朝中重臣,朝中更是唯他独尊,连皇帝都要唯他是从,这其中著名的“指鹿为马”可见一斑。

也正是赵高的胡作非为,秦朝很快被折腾到了腐败昏庸、暗无天日的地步,导致了天下群雄、广大百姓揭竿而起。几经变革,到了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后,秦军大将章邯向项羽投降,而西进的刘邦通过一柔克刚的战术,很快占领了秦朝首都咸阳的门户之要地武关,秦室已是危在旦夕。

而朝中的“摄政王”赵高眼见秦朝大势已去,一方面装病不上朝,躲在家里成一统。另一方面冥思又苦想,思索今后该何去何从。

直到这时,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秦二世终于清醒过不,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听说刘邦的革命军都打到武关了,都火烧眉毛了,却老是不见赵高上朝,一直软弱无能的胡亥终于强硬了一回。他直接派人去指责赵高说他镇压不力。

赵高是个眼里揉不下一粒沙子的人,他不干了:胡亥这小子是在追究我的军事失败责任啊。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把胡亥杀了,把一切罪过都推在胡亥身上,弄个除暴君的功名,再投靠刘邦,以图明哲保身。

于是,赵高找了两个帮凶:弟弟赵成和他女婿阎乐。一切布置妥当后,马上付诸于行动:阎高借说宫中发生了变故,带一队人马入宫,二话不说就把秦二世胡亥给解决掉了。

总之,赵高祸国殃民、弑君弄权,他的罪刑可以说是罄竹难书。

其次,来看赵高的恶报。

秦二世死后,赵高立秦始皇的孙子、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的儿子子婴为秦王(并没有立为皇帝)。老谋深算的赵高让子婴继位,是想让他代替胡亥成新的“傀儡王”,然而,他不会料到,这一回,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马失前蹄了。

因为子婴上任后非,把除去祸国殃民的赵高当成了自己的己任。为此,他也找了两个帮手——两个弱冠之年的儿子。就这样,父子三人开始了“清君侧”的密谋。

很快,就等来了下手良机:一年一度的朝拜祖庙的日子到了。子婴开始亮剑了:装病,不去朝拜。

朝拜祖庙是一件天大的事,赵高觉得皇帝此时突然生病不来,是存心放他的鸽子,于是派人去请他。结果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子婴来。

这个子婴吃了雄子心豹子胆了,敢蔑视我的权威,盛怒之下的赵高亲自走进宫中去“请”子婴。

接下来上演的是翁中捉鳖的好戏,赵高见了子婴,破口大骂,恨不能用口沫子把他淹死。而子婴一点反应也没有,赵高骂着骂着,声音突然嘎然而止,因为他胸口突然多了两把剑。

原来子婴的两个儿子就埋伏在子婴的蚊帐后,趁赵高居高临下地责骂子婴时,就地解决了万恶不赦的赵高。

恶善有报,恶贯满盈的赵高终于得到了因果报应。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赵高,赵国人,贵族,家境显赫,大多死于长亭之战。高幼随母被俘于秦。高立志,灭掉秦为己任,屈身入宫做差。二十一岁时,以具晋升之格。但秦规,被俘者唯太监方可重用。此时,高以成家,且有一女。为亡秦,高自宫,潜伏嬴政左右。因善揣摩嬴政喜怒,迎合嬴政秉性,殷勤至极,加之才学不浅,得嬴政重用。


嬴政东巡归途驾崩,高勾结李斯,篡改遗诏,杀死扶苏,蒙田等。立门徒胡亥为帝。不久,又陷害李斯,予以除之。李斯死后,高得丞相位,堪称太上之皇。


此时高羽翼已丰,藐视胡亥,群臣朝贺之时,引一鹿献胡亥,说:“臣进献一马供陛下赏玩。”胡亥笑道:“丞相差异,此分明鹿也!高厉呵群臣,是鹿是马?”围观大臣,胆战心惊,皆曰马也。(此为成语“指鹿为马”出处)从此,高为所欲为。


咸阳城外,亡秦风暴,四方袭来。陈、吴未成,项、刘又至。高借秦军败北之际,欲乘乱夺位。


高有一婿,名曰阎乐,握有军权。里应外合,终除掉胡亥。高欣喜若狂,取胡亥玉玺,大步上殿,欲行登基。怎奈,文武百官,皆低头不从,无声抗命。高无计可施,将玉玺传于子婴。子婴消帝号,复称秦王。

  子婴不愿傀儡,决议力挽狂澜,密谋近臣,欲除赵高。

 

子婴登基,虚斋戒五日,后正式即王位。五日后,高遣人请子婴接受王印,正式登基。子婴推说身体有恙,不肯前往。高无奈,只得亲往。等高一到,宦官韩谈,眼疾手快,一刀将其毙命。子婴随即登基,历数了赵高罪孽,并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史说,秦亡因于暴政,不如说毁于赵高。高不得善终,被夷三族,也是罪有应得。


利剑搁


恶有恶报,赵高最终被公子婴设计杀死!

一、赵高受到宠幸。赵高本是秦国嬴姓宗室的远房亲戚,后来当了太监,在秦宫干了二十多年,后任中车府令,执掌乘舆,兼管符玺令事,掌管帝王的符和印信。赵高生性阴挚,狡诈多谋,朝野上下口碑很差,但他擅长察颜观色,懂得秦始皇的脾气,加上博闻强记,精通秦朝律令,秦始皇帝批阅奏章,遇到不懂的,还叫他前来解说解说,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并让他教儿子胡亥狱法。

二、阴谋除掉扶苏、蒙恬、李斯、胡亥。秦始皇在巡视的路上去世后,李斯害怕生变,嘱咐左右秘不发丧,将秦始皇的棺殓装在车中,安排掌管印信的赵高给公子扶苏发出玺书,召公速归,再继续赶往秦都咸阳。在行进的路上,赵高想方设法说动胡亥、李斯,决定篡改玺书,将内容写成立胡亥为太子,赐扶苏和蒙恬死罪,使扶苏和蒙恬相继自杀。赵高又阴谋杀死了李斯,在刘邦攻入关中后,赵高又联合女婿阎乐、弟弟赵成,逼秦二世胡亥自杀身亡。

三、赵高之死。赵高逼死胡亥后,他自己本来有篡位之心,而且,他甚至还跑到宫中抢到了玉玺。但他也知道,秦宫上下不会服他,他决定故伎重演,先立胡亥的侄子公子婴为王,自己则挟天子以令群臣。但是,公子婴被立为秦王后,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反而非常郁闷。因为赵高既然可以杀胡亥,适当的时候当然也可以杀他公子婴。所以,子婴召来两个儿子,还心腹太监韩谈,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告庙之日向赵高动手。

到了那日,赵高安排人来请公子婴,公子婴说有病在身。赵高非常生气,并亲自到公子婴的宫殿来请,结果人刚进宫,就被埋伏在两边的人一顿刀剑,赵高立刻丧命。


帝国的脸谱


秦朝的赵高最后是被秦二世的侄子公子婴,诛杀于公子婴的斋宫中的。并被灭三族。他罪大恶极,死有余辜,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宦官和反面人物。

赵高出身于赵国的王室家族,有高贵血统。其父犯罪被处以宫刑,其母被罚没为官奴。他与兄弟一并被阉割了。秦始皇见他有才,竟让他当了公子胡亥的师傅。他曾犯了死罪,秦始皇爱其才,被特赦。

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病重于巡狩东南的旅途中,临死之前写下遗诏:令公子扶苏会葬咸阳。其有要扶苏接班的意义。然而,其遗迢还没送给使者,就一命呜呼了。这为赵高阴谋纂诏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先找到胡亥,鼓动他纂权继位。胡亥开始是有点良知和道义的,说:“废兄立弟是不义也……”但最后被权欲熏心,而决心纂位。赵高又找到丞相李斯。开始李斯大义凛然,斥之为“亡国之言”,“非人臣所当议”。李斯最后计较个人和家族利害得失,答应与赵高合伙搞天大的阴谋。

于是,三人密谋。赵高仿效秦始皇的手迹,分别写了两张假遗诏。第一张写道:“立子胡亥为太子”第二张写道:关于扶苏说“为人子不孝,其赐剑自裁”;关于大将蒙恬说“为人臣不忠,共赐死”。二人从万里奔赴而来的使者手中接过诏书,虽有疑虑,但一个愚孝,一个愚忠,就在使者的一再催促下,就自杀了。

胡亥登上皇位后,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他唆使胡亥把胡亥的兄弟姐妹杀得所剩无几,他对李斯族灭三族,还罗织莫须的罪名,逼死了丞相冯去疾。然后,赵高故弄玄虚,把胡亥骗到与世隔绝的望夷宫。赵高就派咸阳公闵乐等人来杀他。胡亥在屠刀之下,先是请求为一郡之主,再是请求为万户侯,最而请求与妻同为黔首,但都被拒绝。赵高杀了胡亥后,就穿着皇帝的服饰,举行登基仪式。但“左右百官莫从”,并恍惚感到宫殿在摇摇晃晃。就觉得天意不许,而暂时放弃当皇帝。

于是,作为权宜之计,赵高就封胡亥的侄子公子婴为秦王。不封为秦三世,是因为赵高还想当皇帝。

此时,陈胜、吴广起义早已爆发了。各地群雄并起。秦朝的上层建筑已面临土崩瓦解。内忧外困的处境中,公子婴深知赵高一曰不除,将更是灾祸无穷。他就设计要杀掉赵高。他以秦王身份登基,按礼仪规定,要先沐浴斋戒,再去祖庙拜祖和登基。他先在斋宫里,按排许多顶尖杀手埋伏起来。然后装病。赵高派使者一次又一次去催促,可他就是装着要死不活的样子不动身。赵高在秦朝祖庙等得实在不耐烦,就亲自来请。他一进斋宫,就被砍成肉泥。然后,公子婴灭其三族。

然而,诛杀了赵高,并不能挽救秦朝的覆亡。公子婴仅登基四十六天,刘邦就率兵攻入武关,驻军于霸上。子婴率众投降了。又过了一个多月,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咸阳,放一把火,把秦宫和图书统统烧为灰烬;拿一把刀,把秦始皇的子子孙孙杀得干干净净。据说公子扶苏后代的一支曾辗转流落到日本去了,世代以种麻为生。

祸国殃民的赵高,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后有来者。


黄生君


赵高之死

秦王子婴不甘如秦二世胡亥一般为赵高傀儡,于公元前207年设计杀赵高,夷其三族。

这里纠正一个观点,在秦汉时,宦人并非单指太监,也涵盖在内廷造册当差之人。赵高就是作为秦始皇的近侍之臣混迹于秦宫,而非后世一些人所认知的太监。据《史记》载,赵高有“宦籍”,即出入宫门所造之册。



赵高(?-公元前207年),嬴姓赵氏,为秦朝宗室远亲,官至中车府令、丞相,掌事达二十余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第五次出巡路上病死,留下遗诏委公子扶苏为二世君。赵高以一己之私,威逼利诱时任宰相的李斯,改篡诏书,伪诏以逼死“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的扶苏,使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上位,是为秦二世,史称“沙丘之谋”。若无赵高唆使,李斯纵知晓扶苏性格,上台后权势缩减,但多半不敢对始皇遗诏下手。不久,李斯矫诏,申斥扶苏、蒙恬“不忠不孝”,令以自裁,扶苏得诏令后,不疑有他,拔剑自刎,扶苏一派的名将蒙恬却看出蹊跷,不肯就死,被幽于阳周(今陕西子长县境内)。其后,副将王离接管大军,军权渐为赵高一系掌控,不久蒙毅亦被拘于代地(今河北蔚县境内)。赵高几乎一力主导这场闹剧,以推二世之功,得郞中令,以二世之昏庸,他几乎成为秦王朝实质上的掌控者。



秦二世胡亥,是真正意义上的废物,除了穷奢极欲,可说是再无建树,几为赵高提在手中的木偶。在赵高的提议下,胡亥兴严法、用酷吏,不仅蒙家兄弟死在他们手下,甚至百官亦以杀人众者为忠。此后,赵高借二世之势,大肆屠戮秦朝王室,拔擢其兄弟赵成为中车府令,女婿阎乐为咸阳县令等。不久,秦二世便专事享乐,不再上朝,委政事于赵高等人,更使其肆无忌惮。

赵高以李斯宰辅之尊,为其上位路上的绊脚石,决定除掉他。李斯亦看清形势,只怕死在赵高手里,遂数次未见二世,未得到预期效果,不久便被赵高一个“欲裂地而王”的帽子扣进大牢。李斯本欲坚守待其子营救,不料李由死在对抗农民起义的战役之中,不久便被赵高以谋反之名夷平了三族。



提到赵高,便绕不开“指鹿为马”这个故事,敢说是鹿的,都成了赵高的刀下亡魂,这也是他排除异己的手段。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其实并不被赵高放在眼中,但项羽、刘邦异军突起,使他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秦二世三年,项羽巨鹿之战中,击溃秦军主力,秦将领自章邯以下,二十万大军投诚项羽部。



如此形势,引发秦二世对赵高的严重不满,赵高遂先下手为强,伙同其北赵成、女婿阎乐弑君,解其玉玺欲为帝,为百官所阻,遂以子婴为首,削帝号,复称秦王。子婴耳闻目睹赵高的种种行径,不想做他的傀儡,遂与亲信合谋,阴斩赵高,夷其三族,登基为王。

赵高一生所为,脱不出阴谋诡计的范畴,其行径甚至称不上政治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争权夺利无可厚非,但于危亡视而不见,不过是逐利而已。


古今事


赵高(?-前207年)是秦朝末期的大阴谋家,是沙丘之谋和望夷宫政变的始作俑者。史记没有为赵高单独立传,他的记载主要见于李斯列传和蒙恬列传。 赵高的祖上是赵国王室的疏远者。赵高的母亲因犯罪在隐官工作时,与在隐官当文法小官吏的赵高的父亲结合,生下赵高兄弟多人,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只有赵高的一个弟弟赵成。赵高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精于法律,书法水平也很高,著有爰历篇,是秦代官方指定的

识字课本

。据陈捷夫考证,小篆是赵高所创。 青年赵高通过层层考试在秦始皇身边从事文秘工作,因为精明干练,得到秦始皇的欣赏,当了中车府令,负责掌管皇家车队,同时秦始皇还把幼子嬴胡亥的教育委托给赵高。 后来赵高犯下重罪,案件由蒙毅审理,当判死刑,后得秦始皇赦免,因此与蒙毅结仇。秦始皇驾崩后,赵高说服胡亥,胁迫丞相李斯,拥立秦始皇的

十八子

胡亥继位,同时矫诏令长子扶苏和蒙恬自杀,是为沙丘之谋。扶苏接诏书后立即自杀,蒙恬与蒙毅不服被拘。秦二世继位后欲释放蒙氏兄弟,赵高与李斯进谗言,使蒙氏兄弟最终冤死。二世期间,李斯亦力諌二世疏远赵高,赵高得知后陷杀李斯。后又迫胡亥自杀,是为望夷宫政变。最后秦三世嬴婴登位,嬴婴联合韩谈,杀死赵高。一般认为赵高直接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关于赵高是否是阉人存在争议。李开元认为东汉以来误解赵高是宦官,一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误将隐官写作隐宫,使得人们将隐宫与宫刑联系起来。二是混淆了秦汉(西汉)时期的宦人与后来的宦官,秦汉时宦的意思是在宫中任职,宦阉才是在宫中任职的太监


疯蜜酱




首先我先说明大家的一个误解,事实上赵高并不是一个宦官。《史记 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这是赵高被误解为宦官的重要原因。然而,研究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就会知道,"宦”其实就是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的人,相当于皇帝的亲近侍卫之臣。宦籍,其实就是登记出入宫门的小册子。秦汉时代,不管是宦人,宦籍,还是宦官的用语,都没有太监的含义。当时,被去势后的男人被称为"奄([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人被称为"宦奄(阉)。,定义非常清楚。赵高是皇帝的亲近之臣,而不是被去势的宦阉。

赵高,本为赵国贵族,后入秦为宦官(并非太监),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王政三十七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病倒。秦始皇感觉自己大限将到,他想立长子扶苏,于是召来赵高,但赵高想立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二世胡亥为帝,他假意允诺了嬴政,暗中扣了遗诏。最后与丞相李斯密谋,拟定了假召书,立了胡亥为帝,又设计令扶苏自裁!赵高开始了真正的翻云覆雨,只手遮天!先拿蒙氏兄弟开刀,又密谋杀掉了胡亥的十二个兄弟,将十名公主碾死于杜邮。又杀掉了不少直言进谏的大臣。随着权利的不断扩大,赵高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又看上了丞相之位,设计杀害了李斯!李斯死后,赵高几乎成了太上皇,就有了后来我们所熟知的指鹿为马的典故。

当陈胜,吴广揭竿起义时,大秦的江山已摇摇欲坠。赵高还想着的当皇帝呢,随即密谋杀害了秦二世。自己准备登基是,看文武百官皆低头不从,于是临时改变主意将玉玺传给了扶苏长子子婴。子婴知道赵高害死了自己的父亲,目睹了赵高的种种罪行,于是便与自己的贴身太监韩淡密谋斩出赵高的计划。原来赵高要子婴斋戒五日后正式即位。等期限到了,赵高便派人来请子婴接受王印,正式登基。可子婴推说有病,不肯前往。赵高无奈只得亲自去请。等赵高一到,太监韩淡手疾眼快,一刀将他砍死。子婴随即召群臣进宫历数了赵高的罪孽,并夷其三族。赵高就这样game over.


长安街太史


赵高可以说一手葬送了大秦王朝,因为他与李斯假诏立了胡亥为帝,命公子扶苏自尽,如果没有赵高的这一手,秦始皇死后,如果能让公子扶苏继位,那么就会一改秦朝的很多政策,比如不要征发那么多的徭役,那么秦朝是不会这么快灭亡的。

赵高是秦始皇的宗室远亲,因为秦始皇的本名叫赵政,赵高是宦官,但是他并不是太监,因为他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咸阳令阎乐。赵高这个人还是很勤奋的,尤其擅长律法,秦始皇就让他担任中车府令,并让他成为胡亥的老师。

正因为他是胡亥的老师,而且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的时候,胡亥有随行,这个也就是为什么赵高要假诏让胡亥继位的原因,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赵高与蒙恬的弟弟蒙毅有矛盾。

因为有一次赵高犯了重罪,蒙毅依律是要判赵高死罪的,但是秦始皇毕竟还是比较信任赵高的,就赦免了赵高,而我们知道蒙恬是很受公子扶苏的器重的,所以赵高是不可能让扶苏继位的。

另外为什么李斯会支持赵高与胡亥呢?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第一,一旦公子扶苏继位,必然会重用蒙氏兄弟,比较不会重用李斯,第二,秦始皇死的时候,身边只有赵高与胡亥,如果李斯不同意,他们会先除掉李斯,李斯也是出于自保。

胡亥继位之后,就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其他各地纷纷响应,赵高先是除掉了李斯,而巨鹿之战后,项羽打败了王离军团,而章邯也向项羽投降后,胡亥就派人前去质问赵高,赵高就命自己的女婿阎乐率军杀入了望夷宫,杀死了胡亥。

赵高是想自立为帝的,但是群臣都不说话,赵高知道他现在是当不了皇帝的,于是就立子婴为帝,又说现在秦朝已不是原来的秦朝了,子婴只能称秦王。秦王子婴当然知道赵高的想法。

他就与身边的宦官韩谈定了一个计划,本来秦王子婴应该五天后即王位的,赵高派人来请秦王子婴,子婴假装有病说不能去,赵高只能自己来请,可赵高刚一进门,就被韩谈杀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