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中國醫師節 我省三名醫生獲 第十一屆「中國醫師獎」

首箇中國醫師節 我省三名醫生獲 第十一屆“中國醫師獎”

(文圖無關)

他們默默奉獻,救死扶傷,用辛苦換來百姓的安康。8月19日,我國400餘萬醫生迎來了首個“中國醫師節”。記者昨日獲悉,今年我省三名醫生榮獲第十一屆“中國醫師獎”的殊榮。

8月19日,中國醫師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首屆“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暨第十一屆“中國醫師獎”頒獎大會。本屆“中國醫師獎”經過層層選舉、推薦和嚴格評審,最終產生了80名獲獎醫師,他們中有享譽國內外的名醫大家,有引領學科發展的院士,也有長期耕耘在臨床醫療一線的專家,還有紮根基層的全科和鄉村醫生。此次,西安市紅會醫院副院長、骨創傷醫院院長張堃,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劉青光,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傳染科副主任連建奇分別榮獲第十一屆“中國醫師獎”。

“這個獎不僅是對我的認可,也是對我們團隊以及紅會醫院的肯定。”張堃表示,在首屆“中國醫師節”中能獲得“中國醫師獎”是非常有紀念意義的。張堃是西安市紅會醫院副院長,骨科創傷醫院院長,從事骨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已經32年了,累計主刀各類創傷骨科手術1萬餘例,在四肢複雜骨折手術治療、骨不連、骨缺損、運動損傷等方面有著不小的成就。他開展的採取單一前側入路解決複雜髖臼骨折、微創治療複雜骨盆骨折、以袢鋼板技術解決複雜肘關節骨折等多項技術填補了西北地區乃至全國的空白。提到“中國醫師節”,張堃說,這是國家和政府對於醫務人員的重視和關心,在“健康中國”建設過程中,以“中國醫師節”的設立為契機,給了醫務人員巨大的鼓勵。“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帶領團隊提高水平,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在我們國家‘健康中國’和醫療改革發展的道路上盡一點微薄之力。”

“榮譽是對之前工作的總結,但榮譽更應該成為一種鞭策。”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肝膽病院院長劉青光,是國內外著名的肝膽外科專家,如今從業已經35年,在肝臟腫瘤及複雜膽道疾病、胰腺疾病、門脈高壓症等外科治療和微創技術的外科應用上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劉青光告訴記者,這個表彰是交大一附院和所有西安臨床一線工作人員的榮譽。他提到,這幾年隨著醫療改革推進,醫療任務艱鉅,醫務人員也非常辛苦。國家設立“中國醫師節”是對醫務人員的認可和尊重,這不僅能提高醫務人員的歸屬感和榮譽感,也能提高行業自律性和服務水平。劉青光說,在日後的工作中,他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要發揮自己臨床的特長為患者服務,只有這樣才能不負眾望,對得起這份沉甸甸的表彰。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傳染科副主任連建奇從事傳染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近三十年了,曾多次參加部隊和地方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汶川抗震救災、西非利比里亞埃博拉疫情,H7N9防控等重大突發應急處置的工作中都有他的身影。說到這次榮譽,連建奇說:“我要感謝我的團隊,每次應急工作都離不開團隊合作,這是很多醫務人員共同努力的榮譽。”連建奇表示,國家給了他這份榮譽,這將是一種督促,督促他擔起更多的責任,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為軍隊為百姓服務。在以後的工作中,再遇到突發事件的應急,他一定會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利用自己的臨床經驗完成國家和軍隊交給他的任務。

(記者 張黎娜 見習記者 馬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