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智能交通系统运用的几点思考

当前,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为治堵保畅防事故,坚持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强力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为推动科技强警战略、提高交管工作能效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运用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需要加强和改进,真正最大限度发挥能效。

一方面,存在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不少地方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可谓热情高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如路口路段的各类交通监控系统、指挥中心及其配套设施等等,都力求通过交通管理方式的智能化,解决交管“瓶颈”难题。但事实上,个别地方,尤其是一些基层县市区的公安交管机关,思想上高度重视,基础建设也落实到位,就是在实践运用方面明显不足,致使智能交通系统能效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这既有民警工作思想理念陈旧、不会运用等因素,也有智能交通系统运用培训不到位的因素,导致个别地方的建设成为了“摆设”。

另一方面,专业管理人才少、运行维护不够。当前,基层公安交管机关普遍缺乏科技方面的专业人才,对智能交通系统的运用大多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不仅制约了交管智能化进程,而且闲置浪费了资源。同时,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一旦系统在日常运行中发生故障或问题,根本不知如何处置和解决,绝大多数都要请专业公司来解决,面临时间效率和维保经费的难题。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为至少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解决好思想认识的问题。所谓思想决定行动,就必须强化公安交管队伍科技强警、智能交通思维的教育引导,营造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率的浓厚氛围,提高全警运用智能交通系统的积极主动性;二是解决好运用能力水平问题。基层交警大多处在实战一线,对于科技知识、尤其是智能交通管理的知识较为短缺,需要各级公安交管机关高度重视,有组织的进行系统学习培训,让民警懂流程、会操作、会运用,并突出专业骨干人才队伍的选配组建,形成“传、帮、带”效应,着力增强民警运用智能交通系统的能力水平;三是解决好智能交通建设单一的问题。要在当前建设中普遍注重在主干路口布建监控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条件,对重点路段布建全程实时监控系统,提高智能交管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