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雁靈:醫師節就像「鬧鐘」,提醒人們記起醫生、尊重醫生

“節日就像一個鬧鐘,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一些重要的事和人。設立中國醫師節,就是提醒人們有這樣一個節日,讓大家記起這個群體,記起醫生。”在談到中國醫師節有何意義時,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如是說。

推動全社會尊重醫生

2017年11月,國務院批覆了原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申請設立“中國醫師節”的請示》,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這是繼護士節、教師節、記者節之後,國家設立的第四個行業性節日。它的設立也意味著醫療行業同時擁有了兩個行業性節日。

“醫生是上帝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從古至今,醫生都是備受社會關注的一個職業。張雁靈表示,人的生老病死,哪一樣都離不開醫生。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發生時,醫生也總是身穿白大褂最先出現在人們面前。

但近些年來,醫生這個職業面臨許多問題,既有廣大群眾對健康需求的增長,也有執業環境的改變,緊張的醫患關係更是深深“刺痛了”醫生們的心。

“在醫生職業環境惡化的情況下,設立醫師節的意義更加突出。”張雁靈表示,醫師節對提高醫生的社會地位、改善職業環境和醫患關係非常重要。

在他看來,中國應該形成一個尊重醫生的氛圍和文化,並使之成為一種社會風尚。因為尊重醫生不是尊重某一個人,也不僅僅是尊重這個群體,它體現的是人們對生命的尊重。換句話說,只有醫生有了尊嚴,生命才會顯的更有尊嚴。

在醫師節設立之初,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多名醫生就向記者表達過激動之情。

“工作幾十年了,聽到有醫師節還是很高興的,這是很大的榮耀,是對我們醫生的肯定,也是我們工作的動力!”胸部腫瘤中心副主任醫師張智略說。

胸部腫瘤中心的住院醫師滕飛甚至用“大快人心”來形容自己的心情,他覺得醫生這個職業越來越受重視了。

醫生們的職業榮譽感正隨著醫師節的設立逐漸在提升。但張雁靈強調,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醫師節在告訴社會尊敬醫生的同時,醫生也應自重、自省、自律,才能不辜負性命相托這樣一個重大責任。

在首箇中國醫師節即將到來之時,很多醫生都非常期待,很想知道這個節日到底怎麼過、怎麼慶祝。

張雁靈表示,醫師節應該讓醫生過的開心快樂有意義,最重要的是尊重醫生的意願。“他們怎麼高興怎麼過。”

那麼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醫生們最想要什麼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科醫生蔡珠華告訴搜狐健康,她最想要是患者的理解,假期和獎勵並不重要。

與蔡珠華有同樣想法的醫生不在少數。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腫瘤中心的一位醫生表示,就我國目前的醫患關係來說,彼此之間缺乏信任。如果情況允許,可以做一個開放日,讓群眾參觀學習,看看醫生如何進行一天的工作,增加彼此的瞭解和信任。

蔡珠華則希望利用醫師節,宣傳一些非常平常的病例和醫患故事,讓更多人知道醫學的侷限性,讓患者真正瞭解醫生的工作和生活,而不是過分誇大醫生的能力。

張智略和騰飛則表示,“想好好放一天假”。不過,就連他們自己也明白,假期是個奢望,只要能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讓社會真正關心醫生,理解醫生就足夠了。

實際上,張雁靈早就注意到了醫生們的辛苦。“大院的醫生一天三頓飯和家人吃的時間幾乎都沒有”,張雁靈說,希望醫師節這一天,醫生能夠在家裡和家人吃一天三頓的團圓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