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阿華級戰列艦在海灣戰爭中起到了什麼作用?這種二戰老艦爲何用了這麼久?

軍史吐槽君


在海灣戰爭中參戰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主要有兩艘,分別是“威斯康星號”和“密蘇里號”,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個小插曲,本來預訂參戰的序列中並沒有“威斯康星號”,而是他的哥哥“衣阿華號”,可是這位哥可能是真的年老體衰,1989年在波多黎各附近海面進行實彈訓練時,炮管連續發生兩次大爆炸,1噸彈藥瞬爆,在帶走了47名水兵性命的同時,也將自己最後的作戰機會拱手讓給了弟弟“威斯康星號”。那作為當時一種已經嚴重落後於時代,並且已經服役近50年的老艦,衣阿華級戰列艦為何還能在海灣戰爭發光發熱呢?他們在這次戰爭中又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了?

主要執行三板斧的敲門磚作用,執行對地打擊任務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海灣戰爭中兩艘“衣阿華級”戰列艦打響了海灣戰爭的第一槍,從1991年2月4日開始,在掃雷艦的護送下,“威斯康星號”和“密蘇里號”突破伊軍水雷封鎖區,抵近科威特海岸,利用自己的406MM MK7型主炮和MK12型127毫米副炮以及戰俘發射平臺對沿海地區的伊軍指揮所、彈藥庫、雷達站、防空陣地等重要目標進行炮火覆蓋,在“先鋒”無人機的引導下,這些古董大炮發揮了前所未有的威力,打的十分精準。在2月6日的炮擊中,“威斯康星號”發射11發406毫米高爆彈直接摧毀了伊軍的一個炮兵陣地,取得了輝煌的戰果。整個海灣戰爭期間兩艘艦總共發射了52枚戰斧式巡航導彈和1078枚炮彈,給與了伊軍沉重的打擊,也為後來的空中和地面戰鬥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兩匹老馬為何能在信息化戰爭中嶄露頭角?

第一、改造擔負戰斧巡航導彈的載艦,當時美國人MK41垂髮系統還未成熟,阿利伯克級也還未形成戰鬥力,所有戰艦使用的都是箱式導彈發射架,強大如弗吉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也只能同時裝備兩組四聯裝戰俘導彈,而衣阿華級憑藉巨大的船體優勢,經過改造之後可以一次性裝配32發,已經是當時地表最強了。

第二、伊拉克的反艦能力不足也是衣阿華級得以參戰的原因,美軍在戰前就評估過伊拉克的防空和反艦能力,在綜合判斷之後才決定讓衣阿華級參戰。事實證明美軍的判斷沒有錯,2月25日“密蘇里號”戰列艦遭受伊軍兩枚老古董的“蠶”式反艦導彈攻擊,其中一枚被被密蘇里號實施電子干擾後墜海,另一枚被旁邊的經過“格洛斯特”驅逐艦打下來了,沒有構成任何有效威脅。

第三、作為信息化戰爭的開局,單打獨鬥已經不是戰爭的主流,體系與體系的對抗才是趨勢,衣阿華級雖然落後,但在美軍強大的體系作戰系統中卻發揮了自己所能發揮的最大作用,太空有衛星偵查,天上有無人機指引,身邊有護航艦護航,戰場傳輸系統讓戰爭態勢一覽無遺,衣阿華級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火力優勢並且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這是美軍整個作戰體系的勝利,並不是單獨幾艘戰艦的勝利。


軍史吐槽君


衣阿華戰列艦中的“威斯康辛”號和“密蘇里”號參加了對伊拉克的作戰。

由於這種戰列艦是二戰末期生產的,屬於最現代化的戰列艦,並在上世紀80年代進行了現代化的改裝,安裝了“戰斧”巡航導彈發射箱和“魚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還配置了新型的“密集陣”近程防禦系統,使得該艦無論是打擊能力還是反艦作戰能力,甚至是自身防禦能力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而且從二戰結束到海灣戰爭爆發,其實也就是40年多點,對於這種龐然大物來說,仍然在其艦體壽命範圍內。

對於讓兩艘戰列艦參戰,是有具體考量的。

一方面是由於這兩艘戰列艦分別攜帶了32枚“戰斧”巡航導彈,在當時MK41垂直髮射系統還沒有成熟的年代,主要的戰鬥力並非阿利·伯克驅逐艦,而是裝有雙臂防空導彈發射架而沒有“戰斧”導彈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以及有箱式“戰斧”導彈發射箱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這樣的話,當時的戰列艦就是單艦攜帶“戰斧”導彈最多的艦隻了,因此美國海軍當然需要將其用於作戰。

另一方面是從大戰略上需要這兩艘鉅艦吸引伊拉克的防禦眼光。由於美國有兩棲登陸作戰的傳統,而且往往是在鉅艦火力掃蕩之後。所以,美國將戰列艦開到伊拉克沿海,對其海岸炮兵陣地和反艦導彈陣地進行火力襲擊,這堅定了伊拉克人認為美國人一定會實施兩棲登陸的想法,將大軍排兵佈陣在海岸線以執行抗登陸作戰。哪想到美軍一擊漂亮的右勾拳,從陸上突破了伊拉克的邊境線,裝甲洪流直插巴格達!

所以,相比較兩艘戰艦發射的52枚戰斧式巡航導彈和1078枚炮彈來說,這兩艘海獸其實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於戰略欺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