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步就變成老茶客

這是什麼茶?

這茶怎麼泡?

要泡多久啊?

……

這是彌善君在上週末在一場活動中被問及最多的問題,老茶客們的心知肚明,卻是新茶友們愛茶路上的攔路虎。

我們不是專業茶藝師,不需要太過專業的知識和嚴格的手法,但瞭解一些茶的常識,貼近茶一點點,卻能讓我們獲得更多品茶的樂趣。

今天,跟彌善君一起七步走,和茶的情緣可以更近一點。

7步就變成老茶客

彌善茶具

//////////

1·茶,沒有想象中那麼難認

雖然我們自己買到手的茶都已經知道了它的種類名稱,但有時我們去別人家做客,主人拿出茶來招待,這時候我們若能一眼便能把茶識別個八九不離十,可以說就相當拉風了。

其實這種技能也沒有特別難,只需我們對一般茶類形態有大致瞭解,便能開始一展風采。

綠茶:大多為黃綠帶翠;

白茶:身披白毫,表面多顯白色;

黃茶:條索嫩黃、肥壯挺直;

烏龍茶:綠葉鑲紅邊,條索肥厚捲曲;

紅茶:

烏金色、茶芽少,帶有甜香;

黑茶:烏潤色澤,獨特陳香。

7步就變成老茶客

各式知名茶葉的不同外觀

//////////

2·水,茶之母的威力

要泡出好茶,就要先找到最適合它的水。泡茶用水的最基本原則:要用軟水,純淨水、礦泉水、過濾水,都比較適合用來泡茶。

7步就變成老茶客

彌善茶具套裝

//////////

3·器,茶之父的選擇

茶器要結合沖泡的茶類選擇,蓋碗和茶壺適用的茶類範圍很廣,平時多練習使用,泡一般茶類即可得心應手,但注意綠茶通常要用玻璃器皿沖泡。

其他的輔助性的器皿,如公道杯、品茗杯等,也需要看場合搭配使用。

7步就變成老茶客

彌善冰裂紋蓋碗茶具套裝

//////////

4·科學投茶,口味更佳

有的茶細小、扁平,或者是緊壓茶,看起來一點點,實際上已經夠重量了;有的茶粗壯、蓬鬆,看起來很多,卻輕飄飄的,差不多放大半壺才夠。

因此,根據茶葉的形態而使用“體積投茶法”——鬆散的放多一點、緊細的放少一點,是比較科學且便捷的方法。也可根據個人口感和實際情況調整。

7步就變成老茶客

根據不同茶葉做不同投茶

//////////

5·不同茶類,不同溫度

在同一濃度的茶湯中,高溫沖泡出的茶湯較強勁,低溫沖泡出來的茶湯較溫和。

嫩度較高的茶葉宜低溫沖泡,避免燙壞茶葉;粗老的茶葉可以用高溫沖泡,以激發出茶的香氣和滋味。品茶時可先嗅其香氣,待茶湯溫度略有下降,即可品飲。

不同茶類適應沖泡的水溫:

綠茶、黃茶、紅茶:80-90℃

烏龍茶、普洱茶、黑茶:100℃

白茶:嫩度高的白茶80-90℃,老白茶100℃

7步就變成老茶客

彌善杯碟禪意茶具套裝

//////////

6·泡茶時長,用心把握

針對功夫泡茶法,浸泡時長的掌握需要綜合考慮茶的品類、形態以及沖泡次數等因素。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沖泡所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比如紅茶,首泡的浸泡時間約為3-5秒,然後快速出湯。坐杯的時間可根據泡數而定,後面的每一泡可根據前一泡的坐杯時間適當地延長3-5秒。

另外茶葉如果較碎,則內含物質浸出速度快,需要適當減少時間,防止滋味苦澀。茶餅壓制較緊時,醒茶不容易將茶葉完全泡開,則需要適當延長沖泡時間。

7步就變成老茶客

彌善鎏金系列及天青禪意杯碟

//////////

7·最大樂趣,適口為珍

不一定要追逐珍稀昂貴的茶品,也不一定苛求沖泡技術,只要能夠享受當下喝茶的心情,享受有茶生活的美好,便是一杯好茶。畢竟適口為珍才是喝茶最大的快樂。

7步就變成老茶客

文:彌善說(mishansay)編輯整理

圖:彌善產品圖歸彌善所有,禁止商業轉載

而彌善想帶給您的

是精美的茶器

和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