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如何構建和諧醫患關係?聽聽三位全國人大代表的肺腑之言

2017年11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將每年的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

2018年8月19日,是第一個“中國醫師節”。首箇中國醫師節的主題是:尊醫重衛共享健康

“中國肺移植第一人”陳靜瑜:

“希望全社會理解

醫生一心赴救的艱辛”

全國人大代表陳靜瑜

“早!8月19日醫師節來臨前,接受採訪,要我說幾句話……”8月16日早上6點58分,記者收到陳靜瑜在機場發來的微信。這條信息同時發佈在他擁有14萬粉絲的微博上。採訪內容是記者在8月15日下午3點多發出的,這中間,陳靜瑜一直在做手術。

陳靜瑜是我國頂級的肺移植專家,江蘇省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是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關注陳靜瑜的微博會發現,他總髮一些手術中的照片,猛一看畫面挺嚇人,讀了其中關於保護肺、預防肺病的信息,卻受益良多。每到一處,陳靜瑜總是在微博裡故意“暴露”自己的行程,盡力去為當地的病友答疑解惑。在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方面,陳靜瑜確實有辦法。

記者:在2016年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您就在提交的建議中呼籲設立醫師節,當時出於什麼考慮?

陳靜瑜:醫師是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守護人,醫師職業是神聖的,需要社會各方面給予醫師群體應有的尊重和呵護。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全社會都應尊重醫師”這一條款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社會矛盾反映在醫患關係上,出現了令人不安的現象,傷醫辱醫事件時有發生,這種現象應該被遏制。

醫師節的設立可以增強醫師的職業自豪感,同時可以使醫師在自豪中約束執業行為,達到自律。醫師節的設立對促進醫患和諧意義重大。

記者:請您談談醫生與患者如何建立信任關係?

陳靜瑜:中國的患者不到迫不得已不會選擇肺移植,而且很多患者家屬為讓家人做這個手術會傾家蕩產,砸鍋賣鐵,這個手術總是關乎生死。所以,我在做肺移植手術之前,會把患者和家屬叫到一起談話,而且人越多越好。我建議患者親自去病房找肺移植術後的患者聊天,瞭解他們的實際情況。一旦患者對肺移植手術表現出一絲一毫的猶豫和擔心,我就不會做這臺手術。在這個問題上,應該留給患者更多的考慮時間和自主選擇的空間,不讓患者有壓力。

醫者救死扶傷,給患者帶去希望;患者理解支持,也給了醫生動力。是責任與包容撐起醫患間的良好關係。

陳靜瑜:我主要從事肺移植,是胸外科醫生,感恩我國每一個心腦死亡的愛心器官捐獻,我和我的團隊的工作狀態目前是不分白天黑夜,24小時待命,經常是維護獲取肺源,經飛機、高鐵、高速轉運到醫院,每天在生死之間奔波,為呼吸衰竭的受者完成肺移植手術。我想告訴呼吸衰竭的病人,目前我國的肺移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希望呼衰病人轉變觀念,不要瀕危才求助肺移植,希望全社會要理解醫生一心赴救付出的艱辛,醫患相互信任、共闖難關。

同時,希望醫生同道在繁忙的工作中,要享受醫學工作的樂趣,不要冷落了家庭、不要冷落了自己的孩子,更要注意自己身體的健康,也要享受生活的樂趣。

“最美醫生”陳瑋:

“患者以性命相托

醫生必傾心以對”

全國人大代表陳瑋

陳瑋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人民醫院危重症救治中心主任,全國人大代表。2014年,杭州火車東站一位旅客突然昏倒,正巧被陳瑋遇見。她顧不上趕車,立即對這位旅客進行心肺復甦術,一直做胸外按壓直到120救護車趕來。而長髮飄飄的她跪在地上救人的一幕,被杭州東站派出所工作人員拍下並傳上了網,陳瑋也因此被網友稱作“心靈與外貌一樣美麗”的“最美醫生”。

8月15日晚上9點多,在醫院忙碌了十幾個小時的陳瑋見縫插針地回撥了記者電話。

記者:救助陌生路人,需要什麼樣的醫者仁心?

答:前不久,新聞報道了杭州市一個小夥子在路邊搶救老人的事情。他是酒店服務員,運用在紅會學習的心肺復甦術把老人救了回來。看到這篇文章我心裡特別高興。

正因為多次在路上救人,我發現公眾對急救知識的匱乏。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我提交了《關於推廣普及急救知識技能、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的建議》和《關於啟動自動除顫計劃、降低猝死率的建議》。

我相信每個人心底都存有善念,而且事實上,具備急救知識的非醫務人員也是越來越多,這讓我很欣慰。尤其是在醫師節到來之際聽到這個好消息,我要為杭州的小夥子點贊!

記者:您所從事的工作,每天都在與死神對抗。醫患之間,如何實現理解和良好溝通?

陳瑋:患者以性命相托,醫生必傾心以對。凡是到醫院就診的患者,都希望能夠把病看好,恢復健康。所以,在醫治過程中,醫生不僅要盡一切努力祛除患者的病痛,而且要理解患者的感受,安撫他們痛苦焦急的心情。

醫學是一門科學,還有許多有待探索的未知領域。而醫生不是神仙,醫院更不是保險箱。在全力拯救之後仍不能挽回生命的時候,絕大多數患者家屬是能夠理解的。畢竟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

陳瑋:對我來說,在患者床前為他們驅走病痛,把他們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就是給自己最好的節日禮物。

醫生是特殊的職業,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無論走到哪一步都離不開醫生。他們的工作不分春夏秋冬,沒有白天黑夜。都說“德不近佛者,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醫生是平凡而聖潔、辛勞而偉大的,相信隨著醫師節的設立,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和社會正能量的傳遞,醫生應該可以恢復到先生的尊稱。當然這也要求我們醫生做到自尊、自重、自律。尊重是相互的。

全國人大代表張治芬

陳瑋呼籲關注醫生身心健康

“醫生健康,才能實現共享健康”

全國人大代表張治芬

「關注」如何構建和諧醫患關係?聽聽三位全國人大代表的肺腑之言

近年有多部醫療題材的電視劇反映了醫生工作的緊張和忙碌。圖為電視劇《急診科醫生》的劇照。

2018年8月19日,中國首個醫師節。

本該用鮮花裝扮的節日,卻沒有節日輕鬆的氛圍。絕大多數醫生跟平常沒有什麼不同,他們或忙碌於ICU與死神爭分奪秒,或在手術檯前為患者祛除病痛,或在診室裡醫治絡繹不絕的患者……

就在兩星期前的8月6日,湖北省荊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萬正美,突發心臟病,在連續搶救30小時後離開人世。年僅46歲。

據記者粗略統計,2017年至少有15位醫生猝死離世。令人揪心!

中國醫師協會2017年12月發佈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39%的醫師患有不同疾病:其中,高血脂佔10.4%,高血壓佔9.4%,哮喘佔6.4%,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腦出血、糖尿病、腦血栓、腫瘤等都佔一定比例。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婦產醫院院長張治芬深有感觸。“醫生的工作強度很大,醫生有時候一天只休息幾個小時就繼續上班,連軸轉,時間長了身體肯定吃不消。”張治芬呼籲推行分級診療措施,堅持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

8月11日是週六,早上8點30分左右,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心臟內科門診外已經排起了長隊。診室裡還站著三四位患者。這種場景在三甲醫院非常普遍。每一位患者都希望醫生趕緊給自己診治,而且排了一兩個小時的隊,都希望給自己看病的時候醫生能多跟自己說幾句,多用些時間檢查。

“絕大多數的醫生都非常有責任心,他們也希望把排隊的病人儘快看完,減少等候時間。就節省時間儘量不上廁所,經常有醫生會出現餓過頭,或者憋尿憋過頭的情況。”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人民醫院危重症救治中心主任陳瑋建議,實行門診限號非常必要,既是對患者負責,也是對醫生的健康負責。

在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陳瑋表示,“希望醫生們能夠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休息時間儘量補充睡眠,加上適當的身體鍛鍊。同時,也希望廣大患者能夠理解醫生,理解醫生也是凡人,他們也需要休息。只有醫生健康,才能夠更好地守護患者的健康,才能實現共享健康。”

陳瑋說,所有事情是互相的,多一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包容,醫患關係就會和諧起來,和諧的醫患關係也會給患者和醫生帶來身心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