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人生四步驟,直達逍遙之境!

莊子:人生四步驟,直達逍遙之境!

很多人都知道莊子的人生境界高,也知道那種境界叫逍遙,至於這到底是怎樣一種境界,又該如何抵達,就不明所以了。其實,莊子已經用四個詞親口告訴了我們,一共四步,所指出的正是那條逍遙之路。

這四個詞,出自莊子親筆的內七篇中的《人間世》和《大宗師》。老莊常言天道與境界,卻很少去說抵達的路徑和方法。所以莊子明白講出的這四個詞非常之難得,值得一再珍視和細細品悟。

這便是——心齋、坐忘、懸解、見獨。

莊子:人生四步驟,直達逍遙之境!

心齋

虛心,遠比你想象的高明

有個詞叫“齋戒”。心齋,就是心的齋戒。齋戒有兩大要點,心要誠,行須戒。心齋,也是一樣。

要誠於什麼,如何是戒?《人間世》中莊子借孔子之口說:

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心志專一,不用耳去聽而用心去體會,不用心去體會而用氣去感應。耳的作用止於聆聽外物,心的作用止於感受現象。氣是虛空而能容納萬物的。只有大道能虛。人心能達到與道相合的虛空境界,就叫心齋。

道,就是那應奉若神明而心誠之物;虛,就是戒。道就是虛,虛就是氣。只有虛空如氣,才能涵藏萬物。做人如此,便是心胸的博大;做事如此,便是格局之廣闊。這便是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真諦。

這是典型的道家心性——虛靜。也是典型的道家思維——通達。之所以虛靜和通達,是因為貫通了陰陽之道——留,一定要通過放手;得,必然要通過放棄;取,必須得通過給予。而平常人留只是去留,得只是去得,取只是去取,與道相悖,自然事與願違。能通陰陽,方知迂迴;直來直去,只能越走越窄,一條道走到黑。所謂虛靜,正是陰陽的混一之態。

太多人,都不明白這一點。

道家所謂“不求而得,求而不得”,看懂其中的陰陽之理才能通透領悟和把握。修心養性要如此,不求才能豐盛;做人做事也要如此,不欲得才能大得。

我們常說“虛心”,卻很少有人瞭解其中深意。所以我們把它當做一種美德,而其實,那是一種高明的智慧和境界。

佛家所謂“悟後起修”,看清楚、想明白再去做,才能不入歧路。有這樣的悟,才是真修行的開始。

莊子:人生四步驟,直達逍遙之境!

坐忘

多少人死在跳不出來

坐忘,則是修的過程。

何為“坐忘”?《大宗師》裡莊子借顏回之口說:

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忘卻自己的形體,拋棄自己的聰明,擺脫身心兩重束縛,與大道融通為一,這就叫坐忘。

這種境界似乎太高了,我們大多數人永遠夠不著,其實不是的。因為“忘”的實質,與我們每個人的身心福祉,都有著至為密切的關係。

《大宗師》中,莊子讓已經年老卻容顏如孩童的神人女偊,自述了自己得道的七個步驟,最開始的三個步驟是“外天下”“外物”“外生”。連續三個“外”,昭示的也是悟道的過程,所以正是“忘”的真諦。什麼是外?出來。出來得越遠,才能忘得越徹底。我們的忘不掉,只是因為身在局中。

所以忘不是醉生夢死的逃避,而是從局中跳出來的出離。跳出來,是為了做一個旁觀者清的局外人,而不再是當局者迷的局內人。

這既是為了清醒,也是為了自在。因為,人在哪個局內,必為局內的規則和關係所牽絆而受累,身心皆是如此。這便是不自在的源頭。跳出來,就是跳出了束縛。如同青蛙跳出了那口井,井的外面,才是可堪逍遙的天與地。

如何能忘?所謂坐忘,便是要坐。這不只指修道之人的打坐入定,更是關乎所有人的靜心。老子所謂“濁以靜之徐清”,靜下來渾濁的心就能慢慢沉澱清徹,便不再在雜亂紛擾中,也就出來了。

靜的法門,便是心齋中的“若一志”,心思專一,不論專一於什麼,觀心也好,做事也罷。只因為,人心的大病是散亂浮躁、猿跳馬奔,必須以專一對治。

莊子:人生四步驟,直達逍遙之境!

懸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場

坐忘之後,還需要“懸解”的驗證和鞏固。

何為懸解?就是解除束縛。《大宗師》中說:

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懸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也。

得,是適時;失,是順應。能夠安心適時而順應變化,哀樂之情就不會侵入心中,這就是古來所說的解除束縛。那些不能自求解脫的人,仍被外物所累。

安時處順,才能懸解。如何才能安時處順?此句言得失、哀樂,皆是世間事,辦法恰恰就寓於其中。

女偊總結自己得道的狀態為“攖寧”,並說“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攖是動,煩動;寧是靜,寧靜。“攖而後成”,安寧和寧靜從哪裡來?從煩亂干擾中來,“靜中得靜未必靜,動中得靜方是靜”,靜中所得之靜要經過動中的考驗,才能算數;動中能修出一份靜來,最是靠譜。

王陽明主張事上磨練,宋代高僧大慧宗杲認為能於動處悟禪者是為大徹大悟,莊子主張攖而後寧。世間是道場,活著是修行,乃儒釋道共同之真髓。

靜中的靜,是夜深無人時的片刻安寧;動中的靜,才是風吹雨打中永恆屹立的穩如泰山。山須經風吹雨打,人須經艱苦歷煉。

而這一切,需要去擔當。這無關出世入世,只關係淬鍊昇華。

莊子:人生四步驟,直達逍遙之境!

見獨

精神的獨立,最珍貴

見獨,何謂“獨”?便是道。老子所謂“獨立而不改”。

心齋是明道和悟道,坐忘和懸解是修道,見獨則是見道。

見獨,如同禪宗的明心見性。這一步是女偊得道七步驟的第五步,其實是最終一步,後面的“無古今”“入於不死不生”不過是明心見性的境界而已。

《大宗師》中說,“朝徹,而後能見獨”。什麼是朝徹?早晨太陽昇起,頃刻便刺穿驅盡無盡的黑暗,哪怕這黑暗曾經再深重、再漫長。人生,其實也是這樣,一悟那刻,一切煙消雲散。

最值得我們回味的是見獨的這個“獨”字。對於求道之人,“獨”是宋代高僧圓悟克勤開悟時“只許佳人獨自知”和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那樣難為人道、自知自明的體驗;對於我們普通人,則是歷經打開思維、靜心出離、世間磨礪之後,所獲得的一種精神獨立。

這種精神的獨立太珍貴。君不見,世間多少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操守喪盡,都是因為不得這份獨立的清醒和高貴。

莊子:人生四步驟,直達逍遙之境!

總結起來,莊子心齋、坐忘、懸解、見獨的四個步驟,對於悟道是明理、實修、淬鍊、得道的歷程。對於人生,則是在不斷抵達四種人格——明白人、局外人、擔當的人和獨立的人的過程中,完成一種圓滿。

其中的邏輯是——有一份通達事理的明白,才能有抽身而出的清醒;有一份局外人的看破,才能有對自己和世間的真正擔當;能夠擔當得起來,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所謂道不遠人。莊子的逍遙,用平實一點的話說,也不過是12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拿得起,立得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