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糧價上漲,我國夏糧減產玉米缺口增大,國人「飯碗」有保障嗎?你怎麼看?

雲南戴普軍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我國夏糧減產玉米缺口大,這話不假!但是科學興農可以明確的說我國人民的飯碗依舊有保障的!我國一直以來倡導的理念就是將國人飯碗掌握在自己手中,雖然今年我國小麥、玉米均有所減產,但是我國的糧食自給率依然保持在90%以上,而且我國的小麥、玉米庫存量依然十分充足,對於今年這個缺口來說真的微不足道。

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預計今年玉米缺口量咋2000-4000萬噸,然而我國目前玉米庫存量在一億噸,完全可以彌補市場供給短缺,更何況在如今優化我國糧食供給結構,調減玉米的大背景下,應對眼下這個糧食缺口的底氣還是有的。而今年小麥雖然遭遇凍害,有所減產,然而據統計今年夏糧減產額度僅僅2.2%,減少306萬噸。

據統計2017年我國進口糧食總量為1.32億噸,總體自給率為82.3%,然而其中谷物自給率為95.55%,主要的問題就是我國大豆過分短缺,以2017年來說大豆進口量就高達9553萬噸,也就是說我國糧食存在的大問題是結構不平衡,我國的水稻、小麥、玉米連年產能過剩,然而我國的大豆進口量卻在逐年增加。然而這種供給失衡不會對我國的糧食安全造成影響。

雖然今年預計糧食總產會有所下降,然而這一狀況並未改變我國糧食豐收的局面,自從2004年到2017年的十四年時間,我國已經創造了連續14年糧食增產的記錄。而目前來說我國糧食所存在的大問題並非糧食安全問題,而是糧食供給失衡問題。

比如在2010年以及2016年的夏糧都曾經出現了下滑的跡象,然而對於我國糧食的年度總產並未產生重大影響。反而我國的糧食依舊實現了增產。而目前來說對於今年我國糧食總產是否真的下滑還不能下結論。而即便真的減產,我國的穀物供給依舊完全可以實現自己,不會導致我國陷入饑荒。

目前來說三大主糧水稻、小麥、玉米的自給率達到了98%,而這才是我國人民飯碗的主要保障,從目前我國的糧食人均統計看,每個人糧食供給達到447公斤,而目前世界人均糧食供給不過400公斤。因此,我國糧食供給不會因為因為今年的短缺以及國際糧價變化受到影響的。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的,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國儲糧儲存充足,外國爭相出口我國,沒問題了!關鍵是吃的安全健康享受一一來自五常稻花香大米主產區。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8e1c2153c14ab990087c8759ca405b48\

不吃五常大米就餓得慌


今年國內糧食生產形勢不樂觀,再加上中美加徵關稅,以及國際上部分小麥主產國因為不利天氣使得小麥產量面臨下降等,感覺上是今年的國內外糧食供求可能將發生大的變化,甚至聯合國糧農組織提醒部分地區可能會發生糧食危機。但對於國內來說,儘管今年的小麥已經減產,玉米現在來看也不容樂觀,可能會影響到下年度的供需關係,甚至導致玉米供需缺口進一步拉大,但不至於出現題主說的對國人“飯碗”的擔憂。



一方面,2018年國內小麥減產降等,使得今年小麥的供需上出現了明顯的區域性、結構性矛盾,質量好的小麥供應不足,後期看漲預期比較明顯。從實際瞭解的情況看,小麥減產的幅度要遠遠大於國家有關部門公佈的數據,普遍被認同的比去年減產的幅度應該在20-30%,局部地區在30%左右。那麼在小麥消費存在剛需的形勢下,減產疊加質量下降,肯定會影響市場供應量和供應結構。但,從主產區的小麥價格走勢來看,並沒有出現預期中的大幅上漲行情,反而是有漲有跌,穩步走高。這說明以麵粉加工企業為主的市場化收購,對小麥的價格支撐力有限,畢竟往年託市收購為主的年份,每年都有1/6以上的產量進入了臨時收儲庫存。同時,也說明了國家還有7000多萬噸的往年收購的託市小麥庫存,對市場供應起著穩定器的作用。



另一方面,今年我國玉米生產可以用“命運多舛”來形容,各種不利的天氣以及病蟲害,而且發生的區域又覆蓋了傳統的玉米產糧區,比如東北的黃金玉米帶,長勢層次不齊,旱情影響較重。而且,由於東北產區因為局部春播推遲,以及後期天氣也延遲了玉米價格生長髮育,使得後期最終產量面臨不利天氣影響的風險較大;再疊加華北黃淮地區每年收穫前後都可能會出現的陰雨天氣,整個國內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也讓人擔憂。但,今年的玉米播種面積是比去年增加的,有的行業機構認為增幅在1500-2500萬畝,有的認為增幅在4000萬畝左右,局部地區玉米單產下降的既定事實,與玉米播種面積增加對總產量的影響還存在博弈。當然,不管怎麼說,在下年度玉米需求依然保持增長的態勢下,今年玉米產量儘管不會減產,二者之間的缺口也是拉大的。但別忘了,國家還有很多臨儲玉米庫存,儘管主要是2015年產的,到明年再拍賣已經存放3-4年,但深加工企業是可以使用的。所以,產量下降引起的供需關係變化值得關注和重視,但並不足以過分擔憂,畢竟玉米的生產在價格支撐下,明年面積繼續增加是很容易實現的。



總的來看,我國的主要口糧品種自給率依然很高,除去一些高端品種的需求之外,自給率幾乎是在100%以上,玉米的缺口雖然存在,但隨時也可能會影響種植結構的調整,其實值得關注的仍是中美貿易戰影響下的大豆供應,畢竟我國大豆需求的85%以上是依賴進口的,而且如果大力發展國內種植,又必然與玉米作物發生爭地現象。


糧小咖


國際糧價上漲,其實和我國關係真的不大,特別是小麥,玉米和稻穀這三大糧食品種,其價格上漲與否更多情況下並不是由進口來決定,而是由國內的供需關係來決定。

簡單來說,今年國際糧價有所上漲,國內糧食產量有所下降都不會從根本上對我國的糧食安全造成太大的影響, 因為我國有一個定海神針來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它就是臨儲收購政策。

臨儲收購讓我國糧食安全有保障。

所以大家不必擔心,在今年我國夏糧減產,秋糧歉收的大背景下,我國也不會出現糧荒,我國實行多年的臨儲收購政策在平時的時候看起來像個累贅一樣,但是在糧食產量不及預期的時候卻能夠發揮奇效。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國目前各大糧食的庫存量是遠遠大於本年度我國減產的糧食總量。

其中,根據國家權威機構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小麥減產總量在350萬噸左右,約佔我國小麥總產量的百分之2.5,而我國目前的小麥臨儲庫存量卻高達7400萬噸,是今年減產總量的20倍以上,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說我國小麥市場會出現糧荒?我不信!

而關於本年度我國的玉米產量下降,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給出的預測數據是,供需缺口將達到2000萬噸左右,這個數據確實很高,也是歷史最高值,但是要知道截至目前,我國臨儲玉米庫存量還有1.2億噸左右,完全有能力和條件來彌補今年的供需缺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玉米市場會出現糧荒麼?


所以,那些擔心因為今年我國糧食減產而大量進口糧食,使得我國糧食自給率出現大幅下降的朋友,你們關心我國糧食安全的心是應該的,但是實景情況比你們想象中的要好得多。

2018年,中國人飯碗裡盛的幾乎都是中國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