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好女兒——楊丹

陇南好女儿——杨丹

陇南好女儿——杨丹

8月11日上午,第十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在西和縣拉開帷幕,傳承千年的古老民俗文化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

與歷屆相比,本屆乞巧女兒節開幕式最大的亮點就在於通過藝術的手法展演乞巧程式的同時,穿插講述了隴南優秀婦女代表的感人故事,使整場開幕式演出在帶給現場所有嘉賓、觀眾歡愉的同時更多了一份感動。其中禮縣寬川鄉大樹村村民貧困學子楊丹的感人事蹟,讓人們為之動容並紛紛點贊。

《媽媽的心願》——楊丹

推薦人:方新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禮縣委書記)

楊丹,一位陽光、勵志的留守女孩。她至今還記得第一次在北京的公立小學回答問題的情景,記得初二後半年返回家鄉讀書後,留守求學生活中堅毅、自強的點點滴滴;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各界的關心和幫助,讓她知感恩、勇追夢。今年高考,她以556分的成績被北京林業大學錄取。

推薦詞

貧困少年,留守學子,

不論求學之路多坎坷,始終相信:

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

十年寒窗,不負家人期望,

今朝魚躍龍門,名列金榜。

一路走來收穫的恩情伴隨成長,

最大的感恩是自強;

最堅韌的力量,是守住夢想,

無所畏懼地展開翅膀,高高飛翔!

她就是自強勵志、留守學生的代表,

隴南好女兒——楊丹。

陇南好女儿——杨丹
陇南好女儿——杨丹陇南好女儿——杨丹
陇南好女儿——杨丹

楊丹,一個瘦弱而陽光的女孩。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強不息的精神,看到了燕雀也有鴻鵠之志,面對物慾橫流的社會誘惑,她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始終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奮鬥創造未來,證明了雖然自己只是農村孩子,但只要努力、勤奮,未必不如城裡娃。她應當是零零後在逆境中成長,獨立、自強、樂觀面對生活考驗的青少年代表。

陇南好女儿——杨丹

楊丹,女,漢族,1999年2月出生,禮縣實驗中學高三應屆畢業生。談起楊丹就要從她輾轉的成長經歷說起。1998年2月在北京打工的楊實權、張轉慧夫婦迎來了他們愛情的結晶——楊丹出生了。然而棘手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孩子該怎麼帶?住在北京,開支會很大,靠微薄的薪水無疑會讓本來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夫婦倆商量,有妻子張轉慧帶楊丹回老家甘肅禮縣。可回去沒多久,敏銳的張轉慧就發現,家鄉人的教育觀念極為落後,只管讓孩子吃飽穿暖,對於教育孩子成長的問題,一點也不熱心。尤其如果是女孩子,供養到適婚年齡,家裡往往會收一份豐厚的彩禮,也就算完成了撫養孩子的義務。因此,清醒的張轉慧下定決心,無論多苦,哪怕多難,也要帶孩子在北京接受好的教育,來家鄉不到三個月,張轉慧毅然帶女兒楊丹回到了北京。

背井離鄉,又要維持生計,還要帶孩子,可想而知,楊、張夫婦的生活又該是怎樣的。但也正因如此,自小楊丹就錘鍊了獨立且勇於擔當的能力。2001年,隨著弟弟楊曦的出生,三歲的楊丹儼然成了一個小大人,她也學著父母的樣子照看還在嬰兒床上的弟弟。用布娃娃逗弟弟開心,唱歌哄弟弟睡覺。有時候也會急得哭鬧,因為媽媽出門時會將房門反鎖,因為畢竟孩子太小,母親怕亂跑,只能如此。後來楊丹稍大一點,父母把她送進了就近的私立幼兒園,在這裡楊丹學會了禮貌待人,團結同學,度過了她快樂的幼兒生活。

轉眼到了上小學的年紀,起初父母給楊丹報了一傢俬立的小學,可這裡花費實在太高,剛上了一年,楊丹的父母就無法承受這巨大的經濟壓力,沒辦法只能轉到公立的小學,可對於外地打工的人而言,上北京市公立的小學,談何容易。一開始楊丹的母親四處打聽,到處求人,瞭解到的情況都是一樣,要上可以,但必須通過學校內部的選拔考試,可每次無論楊丹考的如何好,學校的答覆都是一樣,你家孩子不合格,不能錄取。眼看開學在即,可楊丹上學的事依然沒有著落,這給幼小的楊丹上了一堂殘酷的社會生活課,她在心裡暗自下決心,我一定要努力,將來把根紮在北京。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通過楊丹母親四處求人,在幾個熱心人的幫助下,楊丹最終被北京西城區鴉兒衚衕小學接納。然而,由於楊丹入學時,已是開學第二週,所以當她走進教室時,面對的是既無坐椅又無書本的窘境,可是她並未因此而失落,因為能有學校接納她,她覺得已是很幸運的事了。

楊丹至今還記得,第一天去鴉兒衚衕小學上課時的情形,母親把她送到教室門口,她在緊張與忐忑中走進教室,老師將她安排在靠窗口最後一排,可是沒有坐椅,她只好站著上課。當老師問誰會背《桂林山水》時,班裡同學幾乎無人舉手,正當楊丹猶豫要不要舉手時,她突然發現站在窗外的母親正在示意她,因為在沒入學的日子,楊丹一直在家自學,聰明的她已經將近幾周要學的課文全都預習完了。《桂林山水》正好她背過,看到母親殷切的眼神,楊丹同學鼓足勇氣,將自己的小手高高地舉起,當老師發現這個站在角落裡的轉校生舉手時,老師很意外,同時也很高興。於是楊丹就在同學、老師的注視下,開始《桂林山水》的背誦,由於緊張的原因,背到中間時,一下子忘了,這時,老師和同學都鼓勵她,楊丹終於放鬆了緊張的神經,很快的將課文背誦完,於此同時,全班在老師的帶領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而站在窗外的母親看到女兒如此的表現後,眼淚劃過了她的臉頰。當楊丹向窗外望去時,母親輕拭眼睛,報以微笑,揮了一下手,消失在了窗外。

自此,楊丹同學在雅爾小學開始了她緊張而快樂的小學生活,她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樂觀,幾乎每年都是“三好學生”、“學習標兵”。在小學升入初中時,由於品學兼優,被學校推優進了北京市第十三中學,要知道,她可是雅爾小學畢業生中唯一一個被推薦去這所重點中學的學生。當這個好消息傳遍全校時,楊丹的班主任李月老師激動地說:“楊丹,你是最棒的!”

在北京市第十三中學就讀的兩年裡,楊丹被分在13班,這也是全級中的重點班,她不負眾望,一直勤奮學習,謙卑做人,因此,在這裡她不僅收穫了知識,更收穫了友誼。然而,一切美好的生活都是短暫的,由於楊丹是外來打工人員的孩子,沒有北京戶口,面對一年之後的中考,所有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沒有辦法,在八年級即將結束的時刻,楊丹也不得不與她心愛的學校,敬愛的老師,可愛的同學告別。

為了送別楊丹同學,全班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給她開了一場歡送會,並且邀請楊丹的母親也參加。由於不捨,由於難過,由於心中種種的不甘,從沒有說過重話的楊丹在歡送會歇斯底里的哭著質問自己的母親:“別的同學的父母和你是同齡人,為什麼人家都是博士生,研究生?你和爸爸為什麼不好好讀書?現在只能打工,連將我留在北京唸書都沒有這個能力,既然這樣,當初你們就不該生我!”楊丹撕心裂肺地哭訴著,而她的母親此刻已是心如刀割,痛苦難言。自責、慚愧、委屈,此刻在這個倔強女人的內心翻滾著。要知道,她們兩口子為了讓女兒讀書,這些年可真是省吃儉用,力所能及的為女兒提供好的讀書條件。有一年,楊丹的父親在舊貨市場花一百塊錢買了一臺舊電視,他想在工作之餘,用看電視放鬆一下,然而租住的房間就那麼大,電視一開,就會影響楊丹的學習,為此,夫婦爭吵了好幾次,最終,楊丹的母親乘丈夫去工作,十塊錢將電視買給了收破爛的人。她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一心給楊丹創造一個安靜的在家學習環境。然而,如今聽到女兒如此責怪自己,張轉慧這個女人的心裡除了委屈還有難以掩飾的悲傷。可是無論楊丹如何的不情願,如何的不捨,必須離開,這個殘酷的現實已經擺在了面前。臨走時,許多同學和老師都送她,就這樣,懷著萬般無奈與不捨,楊丹同學回到了這個聽起來熟悉,但事實上陌生的家鄉——禮縣。

回來後的楊丹進入了禮縣實驗中學,剛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學校,楊丹一切都要學著重新適應,從小沒有離開過父母,可現在她卻成了徹底的留守少年,母親送她回來,安排她上學的事情後,就急匆匆趕回北京繼續打工,為了不讓楊丹太過吃苦,她的外公、外婆擔起了照顧她日常生活的工作。然而,這個倔強的女孩,沒有因為環境改變而放棄對知識的渴求,對夢想的追逐。

由於楊丹是轉校生,所以一開始,學校對於這個女孩兒的情況也不是十分了解。在安排班級,座位時,將這個瘦小的女孩放在了最後,歷史似乎又重演了,楊丹要在禮縣實驗中學證明自己的價值。在來校的第一次月測考試時,楊丹被分到全級最後一個考場的最後一桌,因為學校在安排考生考試時是依據上次考試的成績進行劃分考場的,也就是說,楊丹所處的考場是全級成績最差的學生的大集合,她此刻被安排在這裡,楊丹的心裡別提有多麼尷尬了,要知道她可一直是個優秀的學生。不過也沒關係,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通過這次考試,楊丹一躍成為全級前三,班級第一名。這也讓起初對楊丹飽含成見的同學們對她刮目相看,他們認識到,原來這個來自異鄉的家鄉人實力不凡呀。人是瘦小了一些,可這腦袋瓜還是蠻厲害的。

自此,楊丹同學在外公、外婆的陪伴下,從初三一直到今年高三畢業,在來家鄉學習的這幾年,楊丹同學也受到了政府給予的幫助,由於他們家是精準扶貧戶,所以實驗中學給予了她減免學雜費的優惠條件,同時由於她品學兼優,她還獲得過相關助學金補助,正是在這種社會關注,學校關心,個人努力的結果下,楊丹同學高考取得556分的成績。在問她報什麼志願時,她告訴我們,全部都是與醫學相關的學校,問她為什麼這樣填寫志願,她告訴我們,一來由於母親長年在外奔波,身體不好,她要學有所成,照顧好母親,還她一個健康的身體;二來,在她成長求學的路上,有太多的熱心人、關懷她、幫助她,給予了她力量,她要用所學回報社會。

監製:薛小平 審核:賈繼平 編輯:馬寬

陇南好女儿——杨丹
陇南好女儿——杨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