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僅有一次,惟願此心不怨尤——寫於21歲|渡過

生命仅有一次,惟愿此心不怨尤——写于21岁|渡过

不知道世界黑暗就貿然前行的人,是單純的。

知道了世界黑暗而黯然止步的人,是現實的。

知道了世界黑暗卻仍然挺進的人,是勇敢的。

——題記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心靈平靜不易得。

生活既充滿著機會,也充滿壓力。機會誘惑人去嘗試,壓力逼迫人去奮鬥,使人難以靜心。許多人在喧囂的社會中,日益失去純潔,忘記了愛和寬容,忽視了善良與美好。

不如找個機會靜下心來,審視一下自己有些病態甚至扭曲的心靈。

(一)

初中前的我,單純而且無知。那時,想哭就大聲地哭,想笑便大聲地笑,不懂何為憂傷。周圍有好友,無論我怎麼任性、怎麼胡鬧,她們都會最大限度地包容我。那時的友誼,沒有競爭、沒有功利,是最單純的。

身在附小,我的成績既不優異,也不墊底,從不用因排名而焦慮。進入初中,好友們去了其他學校,和同學的關係不像小學時那般單純,在班級排名、年級排名的重壓下,我開始出現抑鬱症狀。

除了讀書、學習,我幾乎喪失了對任何事情的興趣。時常感到精疲力竭,記憶開始減退,且難以集中思想。12歲前的我,背誦古詩、古文、記英語單詞最多看三遍便深入腦海,但初中背一篇《送東陽馬生序》卻花費近一個小時。各科課程難以集中精力,聽不進去。

同時感到軀體不適。時常胃痛、頭痛、肩頸痠痛,每次考試前就感冒發燒,去醫院檢查卻沒有發現什麼大毛病。也開始逃避教室和社交。

當時,大眾對抑鬱症相關的認識十分有限,媽媽帶著我輾轉於各大醫院檢查,查不出問題,卻從未想過去看精神心理科。

中考前,我上吐下瀉、高燒不退,帶病考完試後,進入了全省排名前三的中學,於是成績不好成為一種罪。偏科嚴重的我排名不忍直視,這樣的環境讓我感到異常壓抑。加之分班後有些科目立即進入高考複習,週考、月考,一次次的考試填滿了我的生活,令我窒息。

並不高漲的學習熱情,在高三上學期期末戛然而止。由於身體缺陷受到歧視,導致我差點自殺,並患上了創傷應激綜合症,使我走上了一條自暴自棄、自我放逐、自我封閉的道路。

高考前,我不好好複習,還看完多部小說,成日裡與差生為伍,蜷縮在最後一排的角落裡自我封閉,拒絕與同學們做任何言語的溝通。 高考失利,我來到了偏遠的大西北。而原先的同學,基本都在985、211,除了我!

在失落中,我的脾氣越來越怪,越來越喜歡為一點小事就和別人爭吵,不能控制自己的衝動。高考前,由於壓力過大我曾患上了神經性貪食症,從高一時的40kg,發胖至近60kg。進入大學後,我進食減少,開始厭食,體重又迅速從60kg降至45kg。

時而處於躁狂期的我,熱情高漲、精力充沛,思如泉湧,自我評價較高,覺得自己一定能拿到保研名額。社交活動也相應增多,還瘋狂採購了大批用不著的物品。一旦在抑鬱期,我又萎靡不振、焦慮恐慌、坐立不安、暴躁易怒、情緒低落,週末時除了洗澡,一整天都癱在床上,不吃不喝、不語不動。

在學習上,我極端強迫。從高中起,筆記寫錯一字就換紙重頭再來,每個字基本都同一大小。到大學,筆記不大記了,卻有了期中、期末的課程論文,每次論文都耗紙頗豐,也耗時頗多。我也想得過且過,嘗試著不在意卷面,但卻始終過不了自己的心理關。期末考試時我做不到一字不錯,卷面整潔,考完後便萬分糾結,上不了90分甚至會自罪、自傷。

在生活中,我不僅強迫而且潔癖,必須每天洗澡。我喜歡每天在同一時間段、同一地點,按照同樣的程序洗澡,若違反,我就會萬分難受!洗完澡後我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喜歡直接回自己的宿舍,因為我害怕沾染到別人的氣味……強迫症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困擾,令我身心俱疲。

重度躁鬱、重度強迫、重度焦慮,嚴重影響了我的學習、生活、工作、社交,我不得不進行治療。

(二)

2017年8月末,我終於開始正視疾病。

在朋友的介紹下,我選擇到昆醫附二院精神科看病。初診後,醫生鑑定我患有重度抑鬱,讓我住院治療。

重度抑鬱已不適用心理治療,我開始服用抗抑鬱藥。抗抑鬱藥起效較慢,最少需花費半個月。我重返學校時,藥效還未凸顯,不良反應卻很大,且藥物初期會增加自殺的風險,差點釀成大禍。

回昆後,我換了醫生、換了藥。熬過最初的1個月,情緒逐漸得到改善,一步步走向臨床治癒。

因為躁鬱症,我的生命變得深刻而強烈。經歷過冬日的嚴寒,走過死亡的深谷,所以更明白生命的意義。

“你若是覺得人世寒涼,那是因為沒有見過真正的地獄。一個人本心若善,縱使烈獄歸來,其赤子之心,亦可永生不死。”無論如何選擇,只要心中無怨無尤,便是無憾。

(三)

對於這場疾病,我現在這麼理解:我是在給自己放一個長假,讓我能安靜下來,審視自己的心靈。

在是非面前,是否能夠堅持正義與信仰;

在威脅與誘惑面前,是否能夠堅守良知與原則;

在逆境之中,是否能相信生活而曠達樂觀;

在黑暗之中,是否能繼續挺進,勇敢面對?

現在的我雖不敢說能勇敢直面社會陰暗面,卻不會再膽怯、躲避。從地獄歸來,我將來要做什麼樣的人,只在於從今日起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生命僅有一次,惟願此心不怨尤!

生命仅有一次,惟愿此心不怨尤——写于21岁|渡过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本公號圖片除註明外皆由張進所攝。文字、圖片版權均為作者和公號所有,未經同意禁止商業應用。本公號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