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戶口與房子脫鉤,哪些城市未來發展空間更大?

來源| 金融街見聞綜合

對於外來務工人員來說,大城市的落戶門檻在不斷降低,未來落戶大城市的機會越來越多。歡迎添加見聞哥:jinrong301,一起來交流。

國家發改委13日發佈的《關於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下稱《通知》)稱,今年要全面放寬城市落戶條件,2018年實現進城落戶1300萬人。

在這個通知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這樣一句表述: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要全面放開落戶限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探索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

是的,又一枚炸雷在樓市爆響了——“租房可落戶”正在走來。這可謂一個劃時代的歷史性特大利好!

01

戶口與房子脫鉤,租房也能落戶

3月13日,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通知》提出,全面放寬城市落戶條件。

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要求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根據國務院發佈《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 ,中小城市是指城區常住人口在100萬以下的城市。如拉薩、鳳陽、崑山、商洛等。

大城市對參加城鎮社保年限的要求不得超過5年,其中Ⅱ型大城市不得實行積分落戶,有條件城市要進一步降低社保年限要求;Ⅰ型大城市中實行積分落戶的要大幅提高社保和居住年限的權重,鼓勵取消年度落戶數量限制。

大城市是指城區常住人口100萬至500萬的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

如:無錫、常州、洛陽、漢中等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區分城區、新區和所轄市縣,制定差別化落戶條件,探索搭建區域間轉積分和轉戶籍通道。要探索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

超大城市指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特大城市指城區常住人口500萬至1000萬的城市,如杭州、蘇州、東莞、太原等。

《通知》要求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在城鎮就業居住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入城鎮人口在城市舉家落戶,鼓勵對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及技術工人實行零門檻落戶。

在加強落戶的同時,強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居住證制度覆蓋城鎮全部未落戶常住人口,顯著提高居住證發放量。

以居住證為載體向未落戶人口提供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及辦事便利,鼓勵城市群及都市圈內居住證互認。落實“兩為主、兩納入”要求,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

《通知》要求繼續落實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2018年實現進城落戶1300萬人。

02

戶口有多重要?

在一座城市裡,其不僅僅是一種身份,更是能否享受到這個城市教育、醫療、社保等資源的標誌。

所以,對絕大部分人來說,能夠拿到自己長期發展城市的戶口,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

在戶口制度上,2015年起,我國開始實行“積分落戶”制,且積分入戶的條款裡,各大城市基本上都不設置“必須購買住房”的條款,因此,“落戶”和“租房”在事實上並不是針鋒相對的關係。

然而,不要求買房的同時,大部分城市在積分條款中卻設置了諸多其它的要求,比如年齡、文化程度、專業職稱、參保情況、居住年限等,越是發達的城市,落戶門檻就被設置的越高,這也導致真正能夠符合條件的人少之又少!

為了形成互補,很多城市便開闢了另外一條入戶通道,那就是“購房入戶”政策,只要你購入的房子符合一定的條件,就可以憑著不動產證辦理入戶。

顯然,對於想要落戶的人來說,後者來得更方便、更快捷,所以,

“積分落戶”雖實施多年,但並沒有打破大家“房地產-戶口-城市福利”的邏輯觀念,

很多人哪怕節衣縮食,也要想方設法去買房!

正如鏈家集團董事長左暉此前所說的,“租賃在住房領域還不算是一種選擇,僅僅是一種過渡。

對於大部分租房一族來說,因為缺乏足夠多的財富和收入去支付首付與按揭,所以只能暫時靠租房居住,但一旦經濟條件允許,大家又會快速轉向購房。

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除了房地產之前所擁有的強投資屬性之外,

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還在於房地產與戶口的強相關關係,以及由此導致的租客沒法享受到房屋產權人同等公共權力的問題。

然而,若是房子與戶口以及背後所牽扯的福利鏈條的邏輯關係不徹底打破的話,

很多人恐怕依然會將買房當成信仰,無法接受長期租房的生活方式,

所以,讓房地產與戶口脫鉤, 就成了房地產長效機制得以實施的重要保障!

03

二線城市發展空間大

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之外,對於城區人口介於300萬到500萬之間的Ⅰ型大城市,《通知》的要求是“實行積分落戶的要大幅提高社保和居住年限的權重,鼓勵取消年度落戶數量限制”。這也意味著包括長沙、合肥等省會城市和廈門、青島等計劃單列市的落戶將變得比較容易。

實際上,無論是Ⅰ型大城市,還是特大城市,大多屬於二線城市行列,它們無論是產業還是人口規模,都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從去年開始,武漢、成都、杭州、西安、鄭州等二線城市相繼出臺了優厚的人才政策,這些二線城市就像約定好似的,集中發起了“人才爭奪戰”。

就在幾天前,杭州網友從地鐵1號線龍翔橋站C出口出來時,發現地鐵廣告牌上有一則“招人啟事”——“‘蓉漂’計劃青年人才驛站”、“成都·許你一個美好的未來”,成都“搶人”都搶到了杭州家門口。

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一線城市作為城區人口超過千萬的超大城市,人口規模太大,確實需要控制;但對二線城市來說,仍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杭州、南京、武漢、成都、鄭州、長沙等二線城市,近幾年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與一線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小,居住條件好,生活壓力沒那麼大。近幾年,往一線城市走的人越來越少,更多的人留在了二線城市。

以杭州為例,2015年、2016年、2017年,杭州新增常住人口分別飆漲了12.6萬、17萬、28萬,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根據媒體報道,杭州市人才服務局畢業生就業服務處處長祝國群介紹,2015年,杭州接收應屆畢業生首次突破7.5萬人,此後進入高位運行階段,且每一年增長態勢都十分明顯,“來杭應屆畢業生中,超過六成來自市外高校,湖南、江西高校畢業生的增幅擴大。”

在武漢,得益於武漢在高教方面的優勢,近年來以光谷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良好。目前東湖高新區集聚了烽火通信、華工科技等30多家上市公司。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也讓武漢成為目前最具產業競爭力的二線城市之一,對人才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強。

根據武漢名校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的研究生畢業質量報告,有43.5%的畢業生選擇留在湖北工作,這也是連續兩年就業湖北人數超過40%,其中絕大多數留在了武漢。

彭澎認為,北上廣深作為一線城市,未來將會繼續推進建設全球性城市、國際性樞紐。而在北上廣深之外,將有更多二線城市崛起為新一線城市,以這些城市為龍頭,通過軌道交通的發展,帶動城市群的發展。

“二線城市未來將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它們的發展空間甚至大過一線城市。”彭澎說,一方面二線城市發展起來後,可有效減輕一線城市的壓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起到區域龍頭帶動作用,帶動更多中小城市、區域經濟的發展,有利於縮小區域差距,使得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更加均衡。

與此同時,中小城市也將加快發展。《通知》提到,要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穩妥有序增設一批中小城市,繼續開展撤縣設市、撤地設市,推動城市群及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範圍內符合條件的縣和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率先設市。優化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制定《市轄區設置標準》《市轄區設置審核辦法》,穩步推進撤縣(市)設區,增強設區市輻射帶動作用。

表:我國各大城市城區人口數量

突發!戶口與房子脫鉤,哪些城市未來發展空間更大?

來源:金融街見聞綜合21財經搜索(www-21so-com)、第一財經(CBNGroup)、FX168、財經內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