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斗劇《延禧攻略》爲什麼這火?

宮鬥劇《延禧攻略》為什麼這火?

文 風青楊

朋友圈很多《延禧攻略》轉發,看了看似乎是《甄嬛傳》換一幫演員再演一遍。

《甄嬛傳》當年如此高的收視率,除了其製作精緻之外。其最大的看點,也就是勾心鬥角,這無疑是迎合了中國人某些文化心態。比如傾軋、鬥爭、篡奪、猜忌、彈劾、籠絡等種種權謀手段,無一遺漏地展現。一個圈套連接著一個圈套,一招計謀通向另一招計謀。各種陰謀暗算都運用得爐火純青,以至於有不少人將該劇稱為清宮版的《杜拉拉昇職記》。不少人甚至認為學會甄嬛一樣的本領,在職場和官場之中,有起有落但最後終將得到自己想要的,是一種本事。

甄嬛剛剛入宮,就好比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通過父母的關係進入到一家很大的企業!……為了保全職位,在不斷的工作中步步小心仔細,拉攏同事,建立自己的戰線,開始反擊,終於扳倒了最大的競爭對手,成為了老闆眼前的紅人。從這個角度來說,《甄嬛傳》又正好滿足了中國人窺視獲得權力訣竅的願望。明白了這一點,你就能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餘則成了。

而那些喜歡“後宮小說”的讀者群,以18歲至35歲的城市白領女性為主。她們大多受過良好教育,自我意識很強,有不少還是獨生女,而她們面對的職場、愛情壓力又非常大,需要被肯定、被嬌寵的心理沒有得到滿足,於是,便從小說中尋找安慰。“後宮小說”中關於權謀、溝通技巧的描寫,也能給她們的職場生活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比如堅強、隱忍,宮鬥劇《甄嬛傳》就是在這種社會心理背景下大紅大紫的。

回到真實的生活裡再看一看鄧文迪。為了達到目的,她不擇手段,每一步都計劃周詳,爭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終躋身美國上流社會。縱然人們對她介入別人婚姻有頗多微詞,但很多人都認為,從去美國加州大學求學,到成為耶魯大學MBA,再到進入星空衛視工作,她履歷上的每一段經歷,也都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多少女人,在電視劇裡向甄嬛學習,在現實中向鄧文迪靠攏。那不也是一種成功嗎?

翻開古代中國的後宮政治史,裡面充斥著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呂后專權致殘戚夫人,趙飛燕害死與為皇帝生子的宮女和許美人,武則天從自己親手殺死自己的女兒開始其奪權之路,慈禧從後宮中脫穎而出垂簾聽政,其宮鬥手腕幾乎顛覆了整個大清王朝……一個“鬥”字更是深入中國人骨髓。“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中國的傳統文化裡,莫說上下五千年,哪怕是近代以來,一直就是個“鬥”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中國人早已將“鬥”這一法寶深深地印刻到了骨髓裡。

中國人的內鬥也是全世界聞名,日本人就是看準了中國這樣的弱點,當然滿清殺入關內也是抓住了明朝這樣的弱點,還有元朝差不多也是通過瓦解宋朝內部才得以一統天下的,再遠西晉的滅亡也是因為八王之亂的內部鬥爭亡國的,而東漢的瓦解基本也是因為黨錮之禁的內鬥內耗死的…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的每次王朝的滅亡,基本上都能看到內鬥致死的痕跡,多多少少都與內耗有這必然的關聯。

有一個流傳很多年的網絡段子曾經這樣評價日本、美國和中國企業的風格:日本企業是下圍棋,培養團隊意識,為整體利益和最終勝利不惜犧牲局部棋子;美國企業是打橋牌,和夥伴緊密團結一直對外,利益平均分配;而中國企業間更像“國粹”打麻將,看住上家、防住下家,自己不和也不讓別人和。

中國式內鬥最奇怪之處在於,是損人不利己的,片面謀求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拼個魚死網破。中國人很聰明,這麼一個一點就通的道理,為何卻窮無數代人,依舊擺不脫“內鬥”這個魔障呢?

宮鬥劇的熱播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整個社會叢林法則的盛行,給了“宮鬥”生長的土壤。這種環境,又“成功”的影響了多少中國女性?

作者:風青楊 :知名評論人。一個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惡如仇,從善如流! 微博@風青楊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