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P2P的未來 談談我的看法


‍‍‍覆盤:上回提到影響P2P行業的三大因素,分別是系統性風險、過去自律不強留下的病根、監管趨嚴轉型困難,目前看三隻烏鴉並未遠去,危中見機,P2P平臺能否涅槃重生?當前形勢下平臺有哪些可能的出路?今天繼續來做個探討。

一、未來轉型的幾大思路

1、按照國標做成百分百的信息中介平臺。這個定位太低,無利可圖,如果政策導向真按著這個路徑走,未來可能只剩下不到50家平臺;

2、轉型成為帶“民營銀行”屬性的平臺。這還得國家網開一面,學習英國模式,允許用拆標和期限錯配來分散風險,這對平臺專業性的要求算是上了一個臺階了,審核資質方面又是一道坎。

3、升級轉型成為帶“資管”性質。可以銷售理財產品、企業債、地方債的綜合金融超市。這條路只有規模較大、人員素質較高的平臺有這個可能,即平臺不但要公開借貸雙方的信息,還要對平臺上銷售的金融產品做進一步的信息穿透解讀和信用評估。

4、學習日本P2P行業的做法。風控不設在平臺而設在借款人這一級。通過線上大數據分析和線下事前盡職調查,並有盡職調查令的來控制風險。自建催收團隊做好事後把關。

可見,以上4個方向標準不是太高就是太低,即使有了方向,時間成本、人力成本、轉型風險等都要考慮進去,還有短短2年時間,平臺該如何自處?

二、不同平臺的生存之道

目前最大的風險還是政策風險,因國家處於多事之秋,前段時間央媽財爸打架,把貨幣政策基調都變了,這種宏觀面的不確定性也會影響P2P經營環境,國家給的政策環境是更寬還是更緊?各地的備案標準會不會殊途同歸?

這是懸在各大平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決策充滿了賭博的味道。

過去生存是最低標準,現在生存是最高要求——任正非。

1、背景雄厚,有穩定人氣且管理層有遠見的平臺,會謀求多元化發展。平臺不僅僅是單純作為借款人和投資人的中介,同時會沉澱不少用戶數據,用大數據一分析,就可以做出有價值的數據產品,對接精準廣告和個性化服務。

2、中部平臺要靠價值創新。比上不足以玩存量博弈(原來老路不好走了),比下還不至於為生計發愁,留出來的活路就是要搞創新,一種思路是對“抵押品”的重新定義。

和銀行爭奪住房抵押貸肯定不現實,車貸最近又受了政策打壓,那麼能不能擴充抵押其他的範疇?

車間、設備、票據、有價證券。不能馬上變現的抵押物也可以考慮。比如工資增長、還未完工作品(IP)的版權,這就有點風投的味道了。二種是在線下風控和催收環節上做文章,轉型成為專注於地方性質的平臺會容易跑得通這條路。

3、尾部平臺考慮良性出清。開公司和買股票一樣,要知道什麼時候形勢不對及時止損。就多數既無背景、又無人氣還在苦苦支撐的小平臺來說,能在還有點家底的時候把現有資產變現,無異於最好的選擇。

實在找不到買家,就走良性出清一路,讓自己在P2P圈留下個好名聲,為下次東山再起積累聲譽。

三、國家大力整頓行業現狀

國家也在完善對跑路平臺的追查和賠付措施,對於敢於席款逃跑的高管,發佈追擊令追查到天涯海角;

對於爆雷後走破產清盤路線的平臺,也在利用各種手段追索轉移、藏匿的資產,努力幫投資者維權。

同時要求在營平臺完善自身的信息披露流程,並用百行徵信讓老賴無所循序,還廣大投資者一個公道。

把這場爆雷,看成是一場正本清源的運動,有何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