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個人信息!

近日,浙江紹興越城區警方成功偵破史上最大規模的數據竊取案,阻止30億條公民信息洩漏。警方查明,北京一個以新媒體營銷為主業的上市公司,與覆蓋十餘省市的運營商簽訂營銷廣告系統服務合同,鑽運營商監管不力的空子,在運營商服務器中佈置惡意採集信息程序,從運營商流量池中非法獲取用戶數據,為逃避監管追查,還將部分數據存儲於日本的服務器上。——法制日報

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個人信息!

什麼情況?居然阻止了30億條公民信息洩露!那沒阻止的信息洩露到底有多少次?我們的個人信息是不是一直在裸奔?。

看到這些新聞,我們終於明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己的微博、QQ等社交賬戶添加了陌生好友、關注,手機經常莫名其妙收到各種垃圾廣告彈窗、短信,可能都是自己的個人信息洩露啦!

如何能夠防止個人信息洩露,在自己不是計算機高手的現狀下。

首先要防範“信息病毒”,不要不輕易連接免費Wi-Fi和無加密防護的Wi-Fi網絡;不隨意打開陌生短信、彩信發來的鏈接;不隨意掃描來路不明的二維碼。把上述入口擋住,防止惡意程序和木馬病毒,威脅自己的隱私和財產安全。

其次是謹慎開啟定位功能。像導航、打車、點評、購物,開啟定位要適當,尤其附近的人等等。均給信息洩露提供可乘之機。

不輕易出售廢舊手機,廢舊手機及存儲卡通常存儲有用戶的通訊錄、圖文數據,即便刪除,也極易運用軟件恢復,從而威脅用戶的隱私、財產和數據安全。

還有一條特別重要,就是及時報警。發現收到垃圾信息,比如賭博信息、貸款信息、兜售保健品等等。第一時間平臺舉報或者報警。讓自己裸奔的信息時間短一些。

在這個案件中,除了個人信息洩露,還暴露出互聯網運營的內部黑暗。

警方發現有超過50家公司與該公司進行推廣、加粉等業務合作,涉及北京、杭州、福州、深圳、臨汾、東莞、廈門、上海、廣州、成都等10個地市區。

這樣的加分推廣,營造的粉絲關注度上十萬百萬,滿滿的都是泡沫。那些動不動百萬粉絲的網紅小姐姐,可能都是這些黑公司幕後刷出來的,擦亮眼,不要總看誰的粉絲高就挺誰,捫心自問,是不是你喜歡的粉再說吧!

除了自保,更是呼籲從法律的角度,對黑灰產團伙或黑數據平臺進行嚴厲打擊,面對這樣海量的數據洩露,不嚴懲恐怕無疑遏制。同時也要加大行業管理力度,對於攻擊數據平臺的碼農要建立准入制度,不允許他們再碰電腦,設立禁止令,震懾那些無底線的幕後黑手。社會共同治理打擊黑灰產,要像治理霧霾一樣打擊黑灰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