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鄭州有個「小故宮」

你知道嗎?鄭州有個“小故宮”

都知道北京故宮在建築、歷史、文化上的價值,作為鄭州人,你知道嗎?咱們身邊就有一個 " 小故宮 "。

河南登封嵩山中嶽廟,位於太室山腳下,已有兩千多年曆史,比少林寺還早一千多年,是五嶽中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廟宇建築群。

嵩山的中嶽廟有很多神奇故事值得傳揚,還有很多文化景觀值得敬仰。

你知道嗎?鄭州有個“小故宮”

正正堂堂地,巍巍煥煥京

古時候,嵩山就被認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在“君權神授”的古代,嵩山就成了歷代帝王接天通地、永固江山、昌盛國運的祭祀所在。《史記》曾記載說中華人文始祖黃帝就常到嵩山“與神會”,開創了祭祀嵩山的先河。

之後,中國各代帝王相信五嶽不僅僅是五座名山,它們還是國家疆域的象徵,是帝王舉行受命於天、擁有天下象徵的封禪聖地。帝王總是滿懷虔誠地對五嶽進行祭祀,目的就是為了讓上蒼保佑江山社稷萬年永固。

據記載,人文初祖黃帝、夏王朝的立國始祖大禹、殷商中興的少康、湯武革命的商湯、一代雄傑周武王、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銳意改革的北魏孝文帝、實現光武中興的劉秀、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創立“康乾盛世”的乾隆帝都祭祀過中嶽嵩山。有史可查的親至、望祭和遣使祭祀、封禪或朝聖中嶽嵩山的有73位皇帝。

歷代帝王在祭祀五嶽的同時,也不斷地給五嶽封爵,而且是越封越高。

你知道嗎?鄭州有個“小故宮”

中嶽和帝王故事之漢武帝

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遊覽和禮祭嵩山,在登上太室山時發生了奇蹟:隨從的官員在山上聽到好像有呼"萬歲"的聲音,其實,這是方士們為博得漢武帝歡心,投其所好而設的一個騙局。但晚年好大喜功,貪戀長壽的漢武帝聽後十分高興,於是下令叫祠官增建太室神祠,禁止砍伐山上的樹木,以山下之百產封給神祠作為供奉之用,使中嶽廟地位更加鞏固。

同時,太室山也被封為"嵩高山",簡稱"嵩山",正式與中國原有的四嶽並列,稱為"中嶽"。

你知道嗎?鄭州有個“小故宮”

中嶽和帝王故事之武則天

大殿內供奉著中嶽大帝,中嶽大帝本是鎮守中嶽的山神,經過唐宋歷代皇帝的冊封,從嵩山君神乃至到中嶽中天大寧崇聖帝,護佑著這方水土的平安。

後來,武則天覺得他很孤寂,又給他賜了一位夫人,這就是天靈妃。

據說封天王天后,來自武則天的一個夢。

武則天夢到了天帝。在夢中,天帝用慈悲的聲音對她說:“你是我去往人間的女兒,你的妹妹天靈,已被我許配給嵩山山神。”“你到嵩山去吧,為他們兩人做個紅娘。”

這是多麼浪漫的藉口,只憑這個,武則天就能證明自己不愧為一位女性。她高高興興地帶著這個無限榮光的使命出發,不僅為嵩嶽山神封官加爵,更為自己贏得了天帝之女的名號。

於是皆大歡喜。嵩山旺了香火、天神得了官位,女皇成了神仙。下山後,武則天將這年改元為萬歲登封,將嵩陽縣改為登封縣,將陽城縣改為告成縣。

你知道嗎?鄭州有個“小故宮”

中嶽和帝王故事之乾隆

清代的乾隆皇帝由於距今時間較近,因此在嵩山留下的故事至今仍然在嵩山地區廣為傳頌。公元1750年秋,乾隆皇帝帶著皇太后來河南巡視,當他登上十八盤,過了轘轅關後,登封的官員及百姓代表都雲集關內,並制彩亭香案,歡迎鑾駕。乾隆皇帝看到這種情興,非常高興,當即對隨從說,80歲以上、還有在場民婦,每人賜白金一錠。此言一出,百姓夾道高呼:“萬歲!萬萬歲!”雖然不是山嶽在呼,但乾隆皇帝卻真切地感受到了百姓對他的擁戴。

乾隆皇帝當晚夜宿少林寺,當時正值登封大旱,那晚卻下起了一場大雨,群眾萬分高興,認為是皇帝給他們帶來了甘霖,歡呼之聲遍於巖谷。乾隆皇帝見此情景,便制詩三章,以抒發高興的心情。其中一首為:“明日瞻中嶽,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禪靜,寺據萬山深。樹古風留籟,地靈夕作陰。應教半巖雨,發我夜窗吟。”今天,這首詩還刻在少林寺大雄寶殿前的御碑上,前往少林寺的遊人總會在此駐足欣賞。

之後,乾隆帝回到北京,下令嵩山的中嶽廟按照北京故宮的形式佈局的,因此有 " 小故宮 " 之稱。

中嶽之鐵人認親

中嶽廟崇聖門東側有四尊宋代鐵人,高3.5米,昂首挺胸,振臂握拳,屹立在古神庫四隅,是我國形體最大、保存最好、造型最佳的鐵鑄藝術珍品,也是嵩山的鎮山之寶。據說每逢三月、十月廟會,眾多百姓會攜子來此排隊認乾親。

你知道嗎?鄭州有個“小故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