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从这幢楼里开始发迹,百年堡垒式建筑,后成囚禁杨虎城第一站

在今天的南昌东湖二纬路3号,有一幢三层楼建筑,房子整体由青砖砌成,为仿欧式风格,整个建筑没有阳台,墙体有40公分厚,具备防弹的功能,这幢绿树掩映的幽静百年古宅,却守着鲜为人知的秘密。

戴笠从这幢楼里开始发迹,百年堡垒式建筑,后成囚禁杨虎城第一站

原来,这是当年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在担任南昌行营总部情报科科长,设立在这里的住所和办公场所。

戴笠从这幢楼里开始发迹,百年堡垒式建筑,后成囚禁杨虎城第一站

当初,蒋介石为加强情治工作,先组织三民主义力行社,随后秘密成立中华民族复兴社,戴笠任复兴社特务处处长,与CC系的中央情报处各别独立,戴笠借由力行社等机构发展情报网络。

戴笠从这幢楼里开始发迹,百年堡垒式建筑,后成囚禁杨虎城第一站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革命的烽火先由江西的井冈山燃起,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后来星星之火,慢慢地成了燎原之势,在赣南、闽西等建立起了规模很大的根据地,这个时候,蒋介石为了扑灭这股革命烽火,一方面调集重军对根据地红军进行围剿,另外,发展特务组织对根据地进行破坏。

戴笠从这幢楼里开始发迹,百年堡垒式建筑,后成囚禁杨虎城第一站

一时间,江西成为蒋介石的重点区域,戴笠成为南昌行营总部情报科科长,一方面督促蒋介石领导的一些杂牌军所谓的“剿匪”,另外处理军队一些不听从命令的军官,特别是当年福建事变爆发,戴笠的执行科负责策反十九路军将领,配合蒋介石的军事进攻对福建当局进行打击,并向蒋介石汇报了“闽方新兵多,逃亡众,能作战者不上三万五千人”的军事情报。 得到了蒋介石的高度评价。

戴笠从这幢楼里开始发迹,百年堡垒式建筑,后成囚禁杨虎城第一站

同时,在这里,戴笠的在这一时期管辖的新部门包括延伸到南昌卫戍部队控制的所有省份内的常务情报机关,其中包括徐州行辕调查科,武汉行营调查科,以及浙、赣、鄂、皖、湘、桂、黔、陕等省保安处谍报股(有的改为调查股或第四科)先后都归戴笠掌握。

戴笠从这幢楼里开始发迹,百年堡垒式建筑,后成囚禁杨虎城第一站

从此,戴笠特务系统透入了国民党的军事机关和地方保安系统,披上了公开的外衣。因此,此时戴笠所拥有的人员数目得到非同小可的增长,从一百多人,猛增至数千人规模的单位,而且这些都是成为日后的骨干力量。

戴笠从这幢楼里开始发迹,百年堡垒式建筑,后成囚禁杨虎城第一站

今天这座布历史阴霾的小洋楼,在二纬路3号院子左边房间一墙角下,一块界碑上刻着的抹不去岁月痕迹的“笠园界”。如今界碑已经重新描绘了一层黄漆,只能凭借着依旧清晰可见的“笠园界”三个字感悟它被尘封许久的历史,意思就是戴笠这座公馆的界限。

戴笠从这幢楼里开始发迹,百年堡垒式建筑,后成囚禁杨虎城第一站

这期间,戴笠在这座房子里,策划、实施了不少特务活动和重大事件,比如刺杀一些重要人员,更重要的是,在1937年12月,戴笠设计将杨虎城从武汉骗至南昌,将其安排住进这座房子,而成为杨虎城软禁生涯的第一站,杨虎城将军12年的禁锢生涯中也是从这里开始。

戴笠从这幢楼里开始发迹,百年堡垒式建筑,后成囚禁杨虎城第一站

西安事变震惊中外,杨虎城在结束内战扭转中国危机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以后就出国争取国际上的援助,1937年11月下旬,蒋介石在南昌召见戴笠,正式向他下达了扣押杨虎城的命令。并指示,第一步可以考虑先将杨虎城软禁在南昌,然后视战事的发展再向内地转移。

戴笠从这幢楼里开始发迹,百年堡垒式建筑,后成囚禁杨虎城第一站

蒋介石以回国共商抗日大事的借口将杨虎城骗回来。回国后杨虎城从香港到长沙再到武汉,戴笠就是把杨虎城从武汉接到了南昌,南昌的这栋小洋楼也是杨虎城回国被软禁的第一站。而后惨遭杀害的悲惨命运。

戴笠从这幢楼里开始发迹,百年堡垒式建筑,后成囚禁杨虎城第一站

戴笠安排好杨虎城住在这里,每日亲自陪同他吃喝游玩,缄口不谈蒋介石接见之事。每当杨虎城问起此事,戴笠则虚与委蛇,敷衍过去。此时,杨虎城已发现寓所周围宪兵、特务密布,这才发现自己被骗到南昌禁锢。虽满腔悲愤之情,但在笠园内空怀报国之志的杨虎城也只能希望蒋介石能抗战到底。

戴笠从这幢楼里开始发迹,百年堡垒式建筑,后成囚禁杨虎城第一站

后来,南昌连遭敌机轰炸,戴笠考虑寓所已不甚安全。便借当时江西省政府主席兼南昌行营主任熊式辉的百花洲别墅,作囚禁杨虎城之用。一直到1938 年初春,日军在攻陷南京后,战线西移,蒋介石离开南昌赴武昌指挥抗战。戴笠奉蒋命,将杨虎城经浙赣线移押长沙。1949年,小洋楼由省军区接管后曾作过民居使用。

戴笠从这幢楼里开始发迹,百年堡垒式建筑,后成囚禁杨虎城第一站

房子内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近八十年过去了,小楼远离历史阴霾,掩映在明媚阳光之中,一度成了农家饭庄,但当年“笠园界”的牌子,仿佛在向从这里匆匆而过的人们诉说着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