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多源一體的中華文明是眾多支流融匯而成的浩瀚江河,我們把目光放到兩千年前的

大西南

從三星堆到夜郎、古滇

1980年代突破性的三星堆考古所揭示的古蜀文明震驚了世界,我們今天仍對古蜀人的歷史知之甚少。還有多數人僅從成語有知的夜郎國,也位於西南部的貴州境內,建國後在畢節市赫章可樂村同樣發掘了夜郎國遺址。

“ 漢孰與我大”?這是夜郎王對漢使的無知之問;殊不知此問最先出自另一西南古國—滇國國王之口!為何流傳下來的不是“滇王自大”?因為滇國本身就的確是一個不小的國家。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史記》

張騫出使西域歸來之後,根據方位和在大夏國(今阿富汗)看到來自身毒(印度)產自四川的筇竹和蜀布,推測西南到印度有更近通道,公元前122年漢武帝遣使專程去尋找,路過滇國與夜郎,二國國王同有此問。

古滇國範圍集中在雲南滇池撫仙湖星雲湖之間的狹長地帶。都城在今昆明市晉寧縣。自1955年起一直持續到現在的考古挖掘在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呈貢天子廟、澄江金蓮山四個滇池東南岸小山丘下出土了豐富的地下文物。滇池東南岸是古滇文化的重點分佈區,也是東南亞青銅文明的一箇中心。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根據《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公元前279年的戰國時期,楚國遣大將莊礄率領一支隊伍到達滇池地區,征服了當地人。後因歸路被秦國所斷,就留在這裡,莊礄做了“滇王”。漢使訪滇的十三年之後(109B.C.),漢王朝發巴蜀兵數萬人徵古滇國,兵臨城下之際當時的滇王降漢,漢武帝在“滇王”統治區設置了益州郡,並賜給滇王金印,仍讓其管轄這片地區。1956年,這枚金印在石寨山被髮掘出土,可稱是類似殷墟考古的又一次對《史記》內容真實性的完美證明。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1956年挖掘出土《史記》中記載的滇王金印

從考古探秘古滇人

出土的大量文物顯示其青銅工藝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也可以讓我們從中一窺古滇人的社會生活與神秘文明: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西漢時期鎏金八人樂舞扣飾(石寨山出土)

樂舞人物為巫者,其他青銅釦飾顯示他們與迫於秦人壓力從甘青地區南遷的

氐羌部落發生過融合。但土著古滇人的身份我們仍知之甚少。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西漢時期牛紋銅鼓

古滇人記錄歷史的方式非常特別:他們把重大的事件場面做成青銅雕塑作為貯貝器的蓋子,這個器物的實際用途就相當於現在的存錢罐。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疊鼓形戰爭場面貯貝器蓋

上面的器蓋上飾有一組人物,反映了滇族與敵人昆明族軍交戰的場景。雕鑄人物13人,馬一匹。其中一方是椎髻的滇國將士,一位通體鎏金的騎馬將軍,四周為一群裝備精良的士兵;一方為辮髮的昆明人,均為步兵,似乎裝備不如滇人,已被擊敗。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宗教儀式:車內坐者為女巫

這個貯貝器顯示了女巫在他們宗教儀式中的重要地位。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還有眾多貯貝器顯示他們居住的房屋是一種奇怪的倒梯形杆欄式建築。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貯貝器獵頭場景:左側被綁縛者為俘虜

上面的貯貝器還顯示了滇國一個被稱為獵頭的駭人習俗:滇人舉行女巫主持的盛大儀式,殺死敵對方的俘虜進行活人祭祀。此外,也有人推測撫仙湖發現的水下祭臺式建築也與古滇文明有關。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在雲南、越南尋找滇人後裔

在西漢征服這裡不久,古滇人卻神秘的消失在歷史中去了。他們從何而來,誰是他們的後裔呢?民族人類學者開始了艱難的尋找。

首先使人想到的是同樣具有女巫信仰的花腰傣,然而古滇時期還沒有西雙版納的傣族部落,古滇的習俗無法傳到那裡。

在雲南的少數民族當中, 的確有一個民族存在獵頭習俗,就是佤族。但通過考察,發現佤族的獵頭是慶祝豐收的偷襲行為,佤族世代山居也不同於傍水而居的古滇人,佤族的杆欄式建築也與古滇的樣式大為不同,所以基本否定了他們與古滇人存在淵源。

雲南無法找到,考古學家不得不把目光放在臨近的東南亞。在越南的東山文化考古出土了大量與滇文化類似的銅鼓,銅鼓上面滇人特有的長獨木舟的紋飾也基本一致。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在接下來的深入探究中,還發現更多的細節讓研究者們大吃一驚,在東山文化的銅鼓上,赫然刻有古滇樣式的屋脊呈馬鞍形高高翹起的杆欄式建築。此外,裝束髮飾、銅劍銅戈、羊角紐鍾也都出奇的一致!東山文化幾乎就是滇國社會生活的翻版。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東山文化銅鼓上屋脊呈馬鞍形翹起的杆欄式建築

考古與歷史學者就此推斷:當年西漢征服滇國之後,一部分尤其是上層的滇人不願接受漢朝統治,選擇向南遷徙,在越南紅河流域形成南遷的第一個定居點。同時學者也發現,滇人到達這裡這前,東山就已經是一個很發達的文明瞭。東山文化也顯示出部分不同於滇文化的特徵,如還有一種圓形杆欄建築,在今天的越南仍然比比皆是。而滇式的杆欄建築卻也從未發現過。南遷的滇人到底去了哪裡?他們是今天的什麼人?

意外的收穫—考古所見的夜郎人南遷

這時在柬埔寨的波赫發掘出古滇和東山文化一樣的銅鼓,正當專家揣測會否可能是滇人南遷又一個落腳點時,又瞭解到波赫出土的每一個銅鼓裡都發現一個下葬者的頭骨,這種被稱為套頭葬的奇怪葬俗把類似的文化指向夜郎國的赫章

可樂文化而不是古滇國。柬埔寨的遺址反映出漢滅夜郎後,部分夜郎人南遷中南半島的史實,這在史料中有所記載,終於發現考古的證據。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從雲南滇池到蘇門答臘沙摩西島

一則來自印度尼西亞

的消息給這一問題帶來了決定性的轉機: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島上,部分居民至今還住在古滇式杆欄建築裡。專家趕到位於蘇門答臘北部馬達高原的多巴湖畔,湖中的沙摩西島是印尼少數民族巴達克人的故鄉。在這裡發現古滇青銅器上的船形屋一排排的在現實中展現!連角度和花紋裝飾都別無二致!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沙摩西島上的拉達克族杆欄式建築群

拉達克居民只能記起祖先是從印度支那半島遷徙而來。專家發現拉達克人也有獵頭的習俗,這與古滇人非常相似。拉達克人還是食人族,獵頭祭祀完後還要分食敵人的身體,他們相信這樣做會增強自己的勇敢和力量。最後一次進行這一儀式是在1816年,後來在荷蘭傳教士的勸解下得以廢除。

當拉達克人跳起舞蹈,就好像前面鎏金帶扣上的場景再現。至此人們已無法否定他們與古滇人之間存在淵源。拉達克人還保留著二次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拉達克人舞蹈

葬習俗,即先將死者埋入土中,三五年後將遺骨挖出再進行一次更為正式和隆重的葬禮。這種葬俗在華南早期的百越人中也很常見,而越人正是學者對於古滇人族屬的最大可能的推斷。

經過對拉達克人的基因分析,他們的確是操南島語系語言的百越人後代,目前,對雲南古滇人的遺骨進行基因檢測尚存在一定困難,日後如果完成檢測、比對並獲得生物遺傳學的可靠證據,就可以確切講述一群人從兩千年前的古滇國翻山越海遷徙到蘇門答臘的傳奇故事。

西南民族史研究新突破:古滇人後裔和夜郎人蹤跡現身域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