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新片引發爭議,但憑藉這兩部電影,足以贏得我們尊敬!

是枝裕和新片引發爭議,但憑藉這兩部電影,足以贏得我們尊敬!

近期,是枝裕和推出了新作品《小偷家族》。這部電影的表現十分亮眼,不僅在今年5月的戛納國際電影節上一舉奪得金棕櫚獎,最近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放映,同樣博得一片喝彩,甚至還引發了“影迷搶票大戰”。然而,在日本國內這部片子卻引發很大的爭議,有一種不小的聲音說:是枝裕和的這部影片是在抹黑日本的國民形象,無異於“賣國”。

作為一個旁觀者和喜歡是枝作品的影迷,我覺得這種聲音真的是莫名奇妙,且十分“堵心”,是枝導演估計也會感到很難受。但是,越是出現這種聲音,反而越能說明導演的勇敢和值得尊敬。用作品直面社會的灰暗面,並非一般導演能做到。就這一點,我們應為是枝裕和導演喝彩。

是枝裕和新片引發爭議,但憑藉這兩部電影,足以贏得我們尊敬!

有幕後花絮說:“該片的靈感來自一則報道小偷家族的社會新聞。新聞中提到小偷家族偷的物品有釣竿,釣魚是他們的業餘愛好,這個細節引起了是枝裕和的注意,他感到千瘡百孔之中的生活,也會有美麗的瞬間,而這正是他想要捕捉的瞬間”。

從社會的灰暗中捕捉亮光,是這位手法細膩的導演最鮮明的一個個人風格。這讓我想起他的另一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品,同樣是根據社會真實事件改編。

上世紀80年代,日本著名的“西巢鴨棄嬰事件”

1988年,在日本東京西巢鴨的一個房子裡,人們發現了一具腐爛的兒童屍體和三個渾身髒兮兮已餓了很多天的兒童 , 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 ,這就是日本著名的“西巢鴨棄嬰事件”。

當年,是枝欲和也看到了這個消息,他剛從早稻田大學畢業,於是開始以這個事件為原型編寫劇本,然而事隔十五年之後才開拍。

最終,電影在2004年和大家見面。

這部電影當年便拿下不少大獎: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第40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日本老牌電影雜誌《電影旬報》評選它為2004年度日本本土出品的十大優秀影片。

這便是《無人知曉》。

是枝裕和新片引發爭議,但憑藉這兩部電影,足以贏得我們尊敬!

他把你的心輕輕的揪起,又溫柔的熨平

《無人知曉》仍然承載了是枝裕和一貫的溫情脈脈,又有許多不同。導演先是用冰冷的現實把你的心輕輕的揪起,然後又用一縷縷亮光把你的心溫柔的熨平。

是枝裕和新片引發爭議,但憑藉這兩部電影,足以贏得我們尊敬!

電影開頭,最先出來的是一段導演是指裕和的文字說明:電影源自發生在東京的真實故事,但細節和人物完全是虛構的。真實故事就是開頭說到的“西巢鴨事件”。還原一下這個真實事件更多的細節,我們會發現,現實要比電影殘酷得多。

真實事件裡,是五個孩子被遺棄。最小的男孩兒餓死了,被發現時,屍體在衣櫃裡面腐爛了。最小的女孩兒被長子明和他從外面帶回家裡打遊戲的問題少年一起毒打致死,原因是小妹妹偷吃了長子朋友的泡麵。然後,他們一起把小女孩藏在衣服箱子裡,搬運出門,埋到了山上。最後整個事件被發現後,孩子的生母被判入獄,長子明和他的朋友被判拋屍罪和傷害罪,也被收入管理所管制。

是枝裕和新片引發爭議,但憑藉這兩部電影,足以贏得我們尊敬!

真實事件的細節實在太過於殘酷,太難讓人直面。是枝裕和在片頭強調:細節和人物完全是虛構的,也許就是為了明顯的和現實區別開來。反觀電影中,雖然事態同樣在一個低沉的調子裡面推進著,但是一片暗淡之中,總能讓人看到亮光,這些亮光來自孩童的天真,以及人性的光輝。

電影以一個灰暗中發著亮光的畫面結束。這部電影是枝裕和用了十五年時間醞釀,往一個殘酷的真實故事裡面,放入了純真,也注入了人性的光輝。我們被揪起的心,終究還是被他溫柔的熨平了。

以上。

我是樹雲,敬請關注“樹雲電影推薦”,獲得更多好電影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