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發明家的商業帝國實踐

戴森:發明家的商業帝國實踐

隨著IOT概念的盛行,智能家電幾乎成了所有家電產品統一的發展趨勢:在冰箱上安裝顯示器,提示用戶補貨;在空調和電飯煲上安裝遠程控制系統,便於用戶在下班途中做家務;而被接受度較高的,應該就是掃地機器人了。其可以在用戶設定的時間內,自動完成打掃的工作……似乎,所有家電只有做到所謂的“智能化”,讓用戶參與越少,就越能反應產品的獨特價值。

這可以被理解成家電產品已經在功能、技術上達到了極致的完善,所以各大廠商才開始在用法上需求新的市場賣點。其中包括傳統家電產品的“互聯網”化,也有一些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創業公司,如小米。

與這些憑藉“物聯網化”標籤打開市場的家電產品相比,戴森的走紅多少顯得有些另類。

幾年前,當筆者第一次在家裡見到戴森吸塵器時,頗為其靈巧的設計、穩定的功能所折服——當然,還有其超過市場同類產品平均水平的價格。就在大概同一時期,筆者也注意到身邊的朋友、朋友的家裡,也都開始有戴森的產品在應用。使用最多的是吸塵器,然後是吹風機、風扇……優良的設計和功能,加上定位高端用戶的產品調性,使得戴森的產品雖然並沒有“物聯網”化,甚至多少顯得有些“保守”,但是卻收穫了幾乎無差評、高端、品質的品牌形象,深得熱愛生活的年輕人,尤其是女性消費者的喜愛。幾乎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家電市場“現象級”產品。

戴森:發明家的商業帝國實踐

“戴森最關注的是技術本色。”傑克·戴森,戴森工業的創始人詹姆斯·戴森長子,目前擔任戴森的首席工程師,也是戴森燈的發明者,在接受採訪時,他始終強調,戴森不會“為了互聯而互聯,這只是科技上的小把戲而已”。因此對所謂智能技術的採用,戴森首先會嚴肅地思考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都會是圍繞產品技術和功能本身,只有智能的技術能夠真正被驗證可以給消費者提供切實有用的功能,戴森才能會在產品設計當中考慮採用。“例如通過收集環境信息作為依據,來改善戴森風扇的過濾網,而不會去收集用戶個人的相關數據。”

戴森開始走紅是最近幾年的事情,而其最標誌性的戴森吸塵器最初的原型則面世於1983年——戴森的創始人,詹姆斯·戴森在經歷了5年的時間後,研製了5126多個模型,終於在1983年發明了雙氣旋真空吸塵器,從而解決了自吸塵器1908年問世以來就一直未能解決的簡單問題:當集塵袋塞滿髒東西後,就會堵住進氣孔,切斷吸力。

可以說,從最初開始,戴森就帶有一種天然的發明者的基因,這類似於工程師文化,但又比工程師文化多了幾分創新意識。“我們對技術的進步從來沒有覺得滿足,我們總是覺得會有更好的方法來讓產品的功能更完美。”傑克·戴森說。

此次傑克·戴森是為了發佈新款戴森Cyclone V10™無繩吸塵器而來,而這一新款吸塵器,最核心的部分達——戴森V10數碼馬達。

作為無繩吸塵器最核心的部件,馬達不僅決定了產品的吸力、噪聲等技術指標,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產品最後所呈現的結構和佈局。10年前,戴森就開始投入對馬達的研發,到2009年,戴森引入了戴森V2數碼馬達,當時,其轉速可高達每分鐘104,000次,而重量僅為150克。它摒棄了碳粉,因而戴森的工程師能打造一款輕便高性能的無繩吸塵器。其後,戴森V6和V8都不斷在功能上進行迭代。到今天,全新的V10馬達已經可以達到每分鐘轉125,000次,重量為125克,且在全球範圍內已取得934項馬達專利。

戴森:發明家的商業帝國實踐

“自1997年來,我們在高效強力馬達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超過了3.5億英鎊,V10就是我們迄今為止最先進的馬達。”傑克·戴森強調,與傳統的重約800克,轉速每分鐘不超過41,000轉的馬達相比,V10數碼馬達實際上為最終產品的設計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間,“我們才可以對V10吸塵器的結構進行優化,對佈局進行調整,將氣旋組和集塵筒旋轉90度,使得馬達、集塵筒和氣旋組呈直線流線性。這樣產生了一條直線氣流路徑——吸力較戴森V8無繩吸塵器提升13%,而且大幅降低噪音,真正改善了最終產品的性能。”

IT技術的發展,應該為人類帶來更多的便利,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捷徑。當然,無論互聯網化還是物聯網化,對於提高工業產品的應用模式、應用範圍和應用深度,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和價值。但是,是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需要聯網?是不是隻有聯網才代表未來?戴森的成功說明了一切。

最近有一個詞常常被提起,“匠人”。所謂匠人,除了要對某個行業有足夠的專注力外,更多的,還是要在某些方面有所堅持,保有自己的原則。在家電領域,或者說,在更廣泛範疇內的產品研發領域,一味求新求變,或許能夠通過短平快的爆品來獲得市場和用戶的短期認可,但是如果缺乏足夠的技術積累、知識沉澱和研發投入,要保持用戶的關注將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對於很多中國的企業和創業者來講,缺乏的不僅僅是耐心,還有堅持和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