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道衍和尚,还会有靖难吗?他在朱棣身旁扮演怎样的角色?

靖难之役,道衍首功!完成了两千年来中原王朝唯一一例和平时期,藩王通过造反,成功夺嫡的案例!

如果没有道衍和尚,还会有靖难吗?他在朱棣身旁扮演怎样的角色?

道衍和尚,俗家名讳姚广孝,字思道,苏州人。被称之为“黑衣宰相”,他是一个出色的阴谋家,一个取得成就的政治家,还是一个儒释道皆修者。《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的原型之一。(邬思道的名字也是从姚广孝的字里面来的。)但是他比邬思道更传奇更厉害!

如果没有道衍和尚,还会有靖难吗?他在朱棣身旁扮演怎样的角色?

姚广孝一生做了三件事:劝燕王造反;奉命监修永乐大典;奉命组织迁都北京。这三件事情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姚广孝生于元至正元年(公元1335年),很显然生不逢时,若早生20年,恰逢天下大乱,正可以实现其封王拜相的志向。然而等他长大了,天下早已太平。朱元璋像个杀神一样镇着,仿佛在说,年轻人,没机会拉啦!

果然除了进京赶考,苦练八股文,似乎真的没有任何一丝希望了。那自己苦学而成的阴阳术数、兵法奇谋、帝王心术岂不是都没有用武之地了?当然做和尚还是有机会的,朱元璋就是从和尚做起的嘛!可是即便朱元璋给了一次机会,道衍和尚因为长得奇特,最终也无功而返。

如果没有道衍和尚,还会有靖难吗?他在朱棣身旁扮演怎样的角色?

但是马皇后的死,再次给了姚广孝进京的机会。这一次无论如何他不能再错过了,在好友宗泐的帮助下,他跟随燕王朱棣去了北京。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建文帝继位。这一年道衍和尚64岁了,上天姚广孝终于迎来了实现他毕生夙愿的机会!

北方的风沙本已经将一个年轻亢奋的心磨灭成灰了。道衍和尚早已经不是那个壮怀激烈的年轻人,而是一个沉着冷静的老者。可是这次他兴奋了,上天啊!你终于还是没有放弃我姚广孝,机会来了,燕王,我要送个白帽子给你。

如果没有道衍和尚,还会有靖难吗?他在朱棣身旁扮演怎样的角色?

而此刻朱棣肯定在认为这人莫非是疯子吧,一开始挺牛逼,就忽悠我要给我个白帽子,结果一下沉寂16年,现在都快入土了,却又开始发疯,要给我白帽子。

但是很快事情的发展开始印证了道衍和尚的说法。建文帝继位后,听从齐泰、黄子澄等人的意见,实行削藩之策。很快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继获罪,被废除藩国。

道衍和尚对燕王说,大难临头了,快反了吧!朱棣则非常犹豫,其实这可以理解,一个藩王造反,是没有回头路的,这个决心是很难下的。

如果没有道衍和尚,还会有靖难吗?他在朱棣身旁扮演怎样的角色?

可是道衍不遗余力,你现在下不了决心,但是好歹也应该准备起来吧。燕王听从了道衍的意见,同意道衍在燕王府后苑训练兵马,还修建厚墙环绕的地穴,打造军器,用饲养的鹅鸭来掩盖声音。

道衍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推着燕王往造反的道路上走去。后来果然有人告燕王造反。燕王就不得不反了。道衍说我和世子守北平,你不能呆在北平等着被剿,你得打着“清君侧”之名去京城夺位!

朱棣造反一造就是4年,这种煎熬没人能够体会,有时候实在太心累,想放弃了;貌似南京建文帝也投来橄榄枝。道衍大声喝醒朱棣,“王爷,你这是在造反啊!没有回头路的啊!”

最终在无数次煎熬和思维定势之后,在朱棣造反的第四年,在道衍“不要去攻打城池,应迅速直取京师”的建议下,朱棣绕开济南,只取南京,最终夺嫡成功。

到这一刻可以说,没有道衍,朱棣甚至都没有造反的勇气和机会;即便造反了,也没有坚持下去定力;即便坚持下去,也找寻不到彻底胜利的方法!

如果没有道衍和尚,还会有靖难吗?他在朱棣身旁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整个靖难之役中,道衍对事态发展的预见性和对朱棣心理的准确把握,带着朱棣突破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对建文帝内心的准确把握,使得朱棣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抓住问题的核心,直戳要害,毕其功于一役!在这短短的问答里,无法彻底展开来讲了,如果让刘和平将这段历史改编成一部40集的电视剧,应该也会成为一个经典!

终于一朝功成,道衍其实也和邬思道一样,希望功成身退,而不能。邬思道选择了”半隐”,而道衍选择了”大隐隐于朝”!所以朱棣劝他还俗,他拒绝了,他白天上朝,晚上枯守青灯!

如果没有道衍和尚,还会有靖难吗?他在朱棣身旁扮演怎样的角色?

道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朱棣的忠诚,赢得了朱棣的信任。但此后的道衍更像是一个奉命办差的。无论是奉命监修永乐大典,还是奉命组织迁都北京。一生孤苦一人,不积家财,最终得以善终!

永乐16年(公元1418年),道衍和尚(姚广孝)病逝庆寿寺,被追赠为荣国公,谥号恭靖。朱棣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张廷玉的待遇),为有明唯一一人。结局似乎要好过邬思道。邬思道虽说后来在田文镜处出逃了,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又能逃到哪里去?

如果没有道衍和尚,还会有靖难吗?他在朱棣身旁扮演怎样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