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立秋之後,天氣漸涼

不少朋友出現了頭痛、流淚、咽乾

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症狀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這到底是怎麼了呢?

今天膳食計邀請到王主任

給大家揭開謎底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秋燥綜合症

秋燥的表現

以上的症狀是秋燥的表現。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病邪從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氣乾燥的症狀,如乾咳少痰、鼻咽乾燥、皮膚乾燥等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燥有偏於寒,偏於熱兩種不同的性質,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口乾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種秋燥病症。

現代醫學認為,"秋燥"的一系列症狀與內分泌失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有關。中醫認為,在夏季過多地流汗之後,身體各組織都感水分不足。到了氣候乾燥的秋天,空氣乾燥易傷人陰津,皮膚粘膜水分加速蒸發。"秋燥"由體內水分蒸發引起。燥是無形之邪,凡體質屬陰虛、氣虛的人,容易產生虛熱,熱易傷津。

秋燥分為以下兩種症狀:

1️⃣ 皮膚乾燥

如果皮膚髮幹發緊、乾燥脫屑,甚至出現皮膚起皺、破裂等症狀,往往是由於外界燥邪侵入體內,損傷津液導致津液虧虛,不能潤澤皮膚之故。

食療方推薦:

蜂蜜水,蜂蜜本身有潤腸的作用,同時能達到通便,有非常好的美容滋養作用,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2️⃣ 燥咳不止

如果出現乾咳無痰或少痰,口乾舌燥等症狀,一般是由於燥熱損傷肺陰所致的燥咳症,此時首先應該考慮的便是滋陰潤肺。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食療方推薦:

雪梨1個或蓮子10克,粳米50克,百合2克,煮粥食之,一日兩次。或川貝1克研末,和1個雪梨燉熟,待溫後加積安堂蜂蜜10克服用,早晚各一次,以潤肺滋陰止咳。

如果經上述處理後仍小咳不止,或是伴有發燒、頭痛等症狀時,不要自行濫用止咳藥,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3️⃣ 鼻敏感

中醫認為,鼻子敏感多為肺虛所致。每逢秋天,十個人裡會有九個患有鼻子敏感問題。鼻黏膜在秋天特別容易乾燥,而一旦乾燥,又用手指去挖,由於鼻黏膜附著豐富毛細血管,越是乾燥,挖鼻孔的行為越為頻繁,最終會導致鼻子出血。還有些人的表現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噴嚏。

鼻過敏人群應增加空氣的溼度,取玄參20克-30克,麥冬20克,桔梗15克煲湯飲之,大概四人分量。

溫燥和涼燥養生大不同

溫燥:指感受秋天亢旱燥氣而發病,即秋燥之偏於熱者。

臨床表現:初起頭痛身熱、乾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喉幹痛、鼻幹唇燥、心煩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邊尖俱紅等症。這是肺受溫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現的燥熱症狀。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涼燥:指感受秋涼燥氣而發病,即之偏於寒者。

臨床表現:初起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鳴而寒,類似感受風寒,但本病有津氣乾燥的現象,如唇燥嗌乾、乾咳連聲、胸滿氣逆、兩脅竄痛、皮膚乾痛、舌苔白薄而乾等症。這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損而出現的寒燥症狀。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如何防治溫燥和涼燥

防治溫燥可選梨、葡萄、獼猴桃、甘蔗、荸薺、番茄、蘿蔔、百合;防治涼燥可選柿子、石榴、廣柑、蘋果、白果、核桃、銀耳、藕、胡蘿蔔等。

此外,秋高氣爽,是進行戶外鍛鍊的大好時機,應多出戶外活動,呼吸吐納,增強肺系功能及抗病能力,這樣不僅能有效地抵禦燥 邪的侵襲,對冬天多發的呼吸系統疾病也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溫燥膳食推薦,桑杏湯,準備:桑葉、杏仁各10克,沙參、梨皮各15克,淡豆豉、梔子、川貝、甘草各5克,清水煎服,每日一劑。

涼燥,屬於晚秋感受燥邪,往往帶有近冬的寒氣,便現出惡寒、微有發熱、鼻塞流涕、咽癢咳嗽、痰白而稀、頭微痛、無汗。

對於涼燥,飲食養生原則要以祛寒滋潤為主,除滋陰潤燥外,應適當增加蛋白質和熱量較高的食物。梨粥、百合粥、銀耳粥仍可食用,可增加一些瘦肉粥類,如煮粥時加些瘦肉、皮蛋等。可進食栗子粥、蓮子粥、龍眼肉粥、紅棗粥等,並多食一些溫性的蔬菜水果,如南瓜、蔥姜、香菜、杏、大棗等。治療宜辛開溫潤,用杏蘇散、蔥豉湯。

食療是“抗燥”的主力軍

飲食原則:五味調和 少辛增酸

第一就是要求五位調和。

五味調和的辛味又稱辣味,可以分為熱辣味、麻辣味和辛辣味3種,經常在辣椒、花椒、胡椒、蔥、蒜、生薑以及咖喱等調味品上體現出來。而五味調和的酸味,傳統中還包含澀味在內,有收斂、固澀作用,用於多汗症及腹瀉不止、尿頻、遺精等的治療。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此外,酸味與甜味結合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對於秋季的飲食養生,中醫早有“少辛增酸”的說法。人們一般理解,就是要少吃辣的多吃酸。所謂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這是因為肺屬金,通氣於秋,肺氣盛於秋,少吃辛味,才能防止肺氣太盛。

中醫認為,肝屬木,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能損傷肝的功能,所以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來抑制肺氣。從中醫學角度講,秋季是從立秋至立冬3個月的時間,它的特點是天氣由熱轉寒、陽消陰長。

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應多吃清潤甘酸的食物。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秋天口舌生瘡、鼻腔和皮膚乾燥、咽喉腫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現象,從中醫角度看是金(肺)亢陰(肝)虛所致:從西醫的角度研究,則與體液分泌失調,特別是胃腸道消化液的不足有關。

辛辣的食物會消耗人體的大量體液;相反,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中所含的鞣酸、有機酸、纖維素等物質,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腸道蠕動的作用。

防秋燥,養肺潤肺要做好

在中醫看來,燥為秋季的主氣,稱為“秋燥”,其氣清肅,其性乾燥。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謂‘燥勝則幹”,津液既耗,常表現為口乾、唇乾、鼻幹、咽乾、舌幹少津、大便乾結、小便黃赤、手足心熱、皮膚幹噪,重者頭痛少汗、咳嗽無痰、流鼻血等。

有一些人還容易發生咳嗽或千咳無痰、口舌乾燥等症。故在飲食調養上要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

為準則。

秋天氣候乾燥,人肺部容易受損,預防秋燥吃梨和喝蜂蜜水都有很不錯的療效。可以將兩者搭配成更加方便的食用方式,蜂蜜本身就有消炎、祛痰、潤肺止咳之功效,雪梨可以潤燥。每天可以將雪梨切成薄片,伴蜂蜜吃,每天均可食用,次數不限。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為了預防秋燥,中、晚秋應食用一些具有滋陰潤燥、養肺生津作用的平補藥物或食物。

如可用白木耳或黑木耳燉冰糖服用;用玉竹、沙參與鴨一起煲湯服用;黑芝麻炒熟、研末成粉,用蜂蜜調服。古代養生家還倡導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可見早晨喝粥也是對付秋燥的好辦法。

秋季易傷津液,平時要適當多飲些開水、淡茶、豆漿以及牛奶等飲料。還應多吃些蘿蔔、蕃茄、豆腐、銀耳、梨、柿子、香蕉等,這些食物具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功效。要禁菸、酒以及辣椒等燥熱之品。

關鍵在於科學安排三餐

防治秋燥三餐原則是在堅持平衡膳食,適當向能養陰、生津、性味甘潤的食品傾斜。

具體說來:

一是清熱祛燥的粗糧雜豆類,如麥片、黃小米、玉米、綠豆、白芸豆等;

二是應季的蔬果類,

如蘿蔔、綠葉蔬菜、芋頭、南瓜、黃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棗、荸薺等;

三是滋陰潤燥的葷食類,如鴨肉、河魚、河蝦等。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這麼詳細的“抗燥”攻略

趕緊收藏起來@親朋好友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老闆說有多少贊就加多少雞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