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拒絕辦信用卡?

信用卡作為提前消費這種消費理念的代表已經普及於尋常百姓家了。100多年前,信用卡還只是達官貴人才能擁有的東西,是他們顯赫身份的象徵。現如今,信用卡也“飛去尋常百姓家”。隨著信用卡持有變得越來越普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願意辦理信用卡了。這讓人感到很困惑。從曾經人人都想要擁有屬於自己的信用卡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拒絕辦理信用卡,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呢?青木給大家說說這裡的原因: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拒絕辦信用卡?

一、銀行信用卡免息期是“誘餌”

所謂的免息期就是信用卡在零餘額(或卡內餘額小於商品價格)刷卡消費後,客戶存錢的緩衝期,一般是指客戶在消費後才會有這種免息期。

最長的免息期,作一個說明,假如銀行方面規定下月的25日為還款期的話,在本月1日消費,那麼最長免息還款期是56天;本月2日消費,還款期為55天。

越來越多人識穿銀行信用卡的免息期陷阱,假定賬單日是每月1日,還款日是每月的25日。

如果在6月1日記賬日消費了1000元,此時5月的信用卡消費記錄已經記賬完畢,所以當天的消費將最可能出現在下個月1日的賬單上,最遲可以7月25日還,這樣算起來就有56天的免息期。

可是如果你是在5月31日刷了1000元,那麼這筆消費記錄將出現在6月1日的賬單上,最遲到6月25日,只不過是早刷了1天,免息期相差了30天。

如果你把免息期誤以為刷卡之時到還款日之時的期限而錯過還款,那麼你就為此需要支付較多的違約利息。或者你沒有全額還款,銀行仍會按全部欠款總額進行計息,已還部分也不能免息。

二、花唄、借唄、微粒貸等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衝擊

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異軍突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銀行信用卡的嚮往。2017年全年網絡借貸行業成交量達到了28048.49億元,相比2016年全年網貸成交量(20638.72億元)增長了35.9%。

在2017年,網絡借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突破6萬億元大關,單月成交量均在2000億元以上,且3月和7月成交量均超過了2500億元,這些突破性數據表明投資人對網絡借貸行業的信心未減。

現在花唄、借唄、京東白條、微粒貸等等,都可以替代信用卡,而且相較於申請信用卡的麻煩手續,這些類信用卡服務更簡單方面,用戶辦理信用卡的慾望不斷降低。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拒絕辦信用卡?

三、遭受銀行委託的第三方催討債公司暴力催收

其實,信用卡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人們眼中公認的具有合法地位的高利貸。假使某個信用卡持卡人逾期不能還上提前透支的額度,並且在銀行的各種文明催款後也無動於衷,那麼,這位持卡人不僅會面臨各種超高的額外費用,而且他還會遭受到銀行委託的第三方催討債公司的暴力催收。這些公司的討債方式可就比銀行狠多了,他們會發恐嚇短信與視頻來催促持卡人或者持卡人的親戚朋友儘快還錢。這種方式嚴重的打擾了持卡人極其親戚朋友的生活,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多的不快。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拒絕辦信用卡?

四、消費觀念迴歸理性

之前銀行各種勸說人們辦理銀行卡,鼓勵人們超前消費,使得一些自制力較差的人瘋狂買買買,卻又忽視了自身的還款能力,最後負債累累。

現在人們都已經知道要理性消費,銀行卡透支的錢還是需要還的,要是還不上導致被記錄在銀行徵信黑名單,反而得不償失。

所以開始用信用卡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很富有,一旦明白其中套路後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打工一輩子都在給銀行掙錢。也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辦理信用卡了。青木認為,信用卡也是一把雙刃劍,不是完全不好,至少應急的時候還是有很大幫助的,比起一些親戚朋友靠譜多了,只是運用時要合理才能給自己做良好的資金週轉同時還能賺點小禮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