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儲蓄、還不起信用卡的年輕人,敲響了中國經濟的警鐘

零儲蓄、還不起信用卡的年輕人,敲響了中國經濟的警鐘

自古以來,勤儉節約就被看作是中國人難得的傳統美德,儲蓄消費的觀念在代際更迭中不斷傳承。

但今時卻不同於過去,儲蓄消費逐步被淘汰,超前消費在迅速崛起,已成事實。

這一點,在年輕一代的身上彰顯的尤為明顯。

毫無疑問,“花明天的錢 圓今天的夢”正成為中國年輕人們的標配。

零儲蓄、還不起信用卡的年輕人,敲響了中國經濟的警鐘

中國年輕人的超前消費有多嚴重,看數據就知道了。

先來看大學生,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對2000名大學生做過一次問卷調查,數據顯示:55.3%的受訪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為1000-2000元。77.8%的受訪大學生稱身邊的透支消費很普遍。

這群大學生拿著透支消費的錢去幹嘛了,當然是瘋狂的買買買。

零儲蓄、還不起信用卡的年輕人,敲響了中國經濟的警鐘

蘋果手機、耐克球鞋、名牌化妝品、包包、各類旅遊景點的花銷等等,都是他們賬單之中的常客。

一群要靠父母資助才能養活的小白菜們,拿著父母四五六線城市的血汗錢,過著一線城市標準的生活。

當然,超前消費的年輕人並非只有小白菜般的大學生們,剛剛步入職場亦或是畢業才幾年的都市白領們也是其中重要的一股力量。

相比於大學生群體,都市白領們的超前消費更嚴重。

一方面,他們要應對著高昂的城市生存成本,房租、飲食、交通等等,花錢的地方無處不在,另一方面,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還得追求著中產階級的生活質量,兩、三千多吹風機、一千多的電動牙刷等等等。

也許你會說,步入職場後年輕人工作幾年,有著穩定的工作收入,他們會有著一定的積蓄,所以他們不一定是透支消費。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零儲蓄、還不起信用卡的年輕人,敲響了中國經濟的警鐘

這個問題,2018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會給你答案,根據數據顯示,35歲以下的中國年輕一代,56%暫未開始儲蓄,另外的44%,平均每人每月儲蓄只有1339元。

這就意味著,在高生活成本和大花銷下,有著極大一部分的年輕人處於零儲蓄、高負債的狀態之中。

零儲蓄、還不起信用卡的年輕人,敲響了中國經濟的警鐘

那麼問題來了,存款為零蛋,花錢還這麼大手大腳大,這群年輕人的錢哪來的?

開信用卡,玩透支消費!

從2015年開始,中國國內的信用卡髮卡數就已經呈現出了穩步上漲的趨勢。

截止至2017年,國內信用卡與信貸合一發卡量總數已經達到了5.88億張,而在2016年這個數字還只是4.65億張。

另外,據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信用卡的主流人群、活躍用戶,70%為18歲到35歲的年輕人。

信用卡不斷刷,但收入永遠是那麼一點,甚至是零收入,那麼這就很可能出現“刷得起,還不起”的情況。

事實上,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已經在發生的事實。

零儲蓄、還不起信用卡的年輕人,敲響了中國經濟的警鐘

前段時間,央行發佈了2018年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其中就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經達到了756.67億,環比增長了6.35%,佔信用卡應償信貸總額的1.21%。

而且,如果與2010年相比,信用卡逾期未還的信貸總額在短短8年間,已經翻了整整10倍。

眾所周知,信用卡逾期是要上徵信的,在講究信用的年代,沒有人不會在意自己的另一張“身份證”。

在這種現狀下,還存在數額如此巨大(756.67億)、時間如此漫長(半年,180多天)的信用卡逾期賬單。

這就已經從側面說明了:現在很多年輕人是真的還不起信用卡了。

零儲蓄、還不起信用卡的年輕人,敲響了中國經濟的警鐘

還不起信用卡,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嗎?

不一定吧。要知道,風往往成於青萍之末,浪往往成於微瀾之間。

東南亞金融危機之時,為了刺激消費,韓國政府提倡銀行多向民眾發放信用卡。於是,1999年至2001年,韓國信用卡迎來輝煌發展期;一時間,韓國民眾的人均信用卡達到4張,每個人的信用卡債務總額約2000美元;

在得到信用卡授信後的韓國人,開始瘋狂刷卡、透支消費;但由於韓國經濟一直停滯不前,再加之很多韓國人盲目舉債消費,致使其揹負的信用卡貸款債務大大超過償還能力。

到了2003年,韓國拖欠債務超過90天的民眾已經達到了勞動總人口的16%。

韓國儲蓄率過去在全世界名列前茅,1995年的儲蓄率為35.5%,2003年降至27.3%,到了2007年直線下降到了2.5%。與此同時,韓國家庭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自1998年來翻了一番,達80%,與美國水平相當。

瘋狂過後的韓國,一地狼藉。

井噴式的信用卡浪潮,直接導致了韓國家庭消費不良貸款的極速上升,整個金融市場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越來越多的韓國人還不起使用信用卡後的過度消費,直接導致韓國家庭負債率的直線上升;這也間接讓韓國居民的消費意願降低,所謂的擴大內需市場更是成為了一紙空談。

韓國的故事是否會重演於中國,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已經到了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