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夫婦,回鄉種植種有機獼猴桃出口歐洲!年產值千萬元

邛崍市80後大學生袁紅超和丈夫楊彬,畢業後放棄城市裡的優厚工作,回到家鄉南寶山種植獼猴桃。雖然一開始不懂農業,但他們拿出“新農人”的幹勁,不斷探索、學習,雙雙被評為高級農業職業經理人。看準市場先機後,他們大力發展有機獼猴桃,產品出口歐洲,年產值超千萬元。夫妻倆不僅創造了財富,還帶動周邊數百農戶種植致富。袁紅超夫妻不做白領做農民的事蹟,在當地也成為美談。

大學生夫婦,回鄉種植種有機獼猴桃出口歐洲!年產值千萬元

袁紅超的獼猴桃基地位於邛崍市南寶山鎮天池村。該村主幹道正在擴建,只能步行上山,放眼望去,滿山遍野的獼猴桃鬱鬱蔥蔥,已經綴滿了米白色的小花。袁紅超和丈夫與工人們正為獼猴桃進行人工授粉。“我們基地有253畝,主要種植紅心獼猴桃,為了保證果形,這些天正忙著人工授粉。”熱情活潑的袁紅超邀請記者去看看山裡的獼猴桃,一路走來,她向記者講述了回鄉種植的經歷。

回鄉種植 有機獼猴桃出口歐洲

與農業結緣,是一次“偶然”。2007年夫妻倆大學畢業,並且都在城裡找到了不錯的工作,正當兩人準備開始一段新生活時,楊彬家中卻傳來一個壞消息,“ 1千畝獼猴桃銷售額才28萬,虧損200多萬元。”眼看父親已經無力經營,兩個年輕人選擇回家接下重擔。

為了快速瞭解種植技術和市場行情,對獼猴桃種植一竅不通的袁紅超與丈夫多次到全國各地參觀學習。回來後,他們發現傳統粗放種植方式是一大問題。“都在使用除草劑,我自己肯定是不願意吃的。”藥學專業畢業的袁紅超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下定決心:做有機認證。

然而沒想到,夫妻倆一提出自己的想法就遭到家庭反對,因為發展有機獼猴桃需要人工除草,管理成本高、產量低,同時生物製劑的農藥不僅價格貴,除草、殺蟲效果也不是很好。兩代人種植理念的差異,讓家庭關係一度達到對立狀態。雖然沒有得到認可和支持,但並沒有動搖他們發展有機獼猴桃的信心。

大學生夫婦,回鄉種植種有機獼猴桃出口歐洲!年產值千萬元

2011年,他們的獼猴桃獲得了歐盟GAP認證,成功出口歐洲。不僅如此,這幾年國內有機獼猴桃的市場環境越來越好,售價更是普通獼猴桃的一倍多,作為第一批發展有機獼猴桃的種植戶,袁紅超嚐到了甜頭。現在,他們的果園發展到1200多畝,年產獼猴桃700多噸,產值達一千多萬元。

成立合作社 帶動數百農戶致富

早在2001年,楊彬家就開始種獼猴桃,屬邛崍最早一批種植戶,此後附近的火井、水口獼猴桃種植戶才開始種植。

“這麼多人種獼猴桃,卻沒有規範的管理和銷售渠道。”為了讓種植戶取得更多話語權,袁紅超帶頭成立了邛崍市宏揚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服務的農戶有500多戶,獼猴桃種植面積7000多畝,年產值5000萬元左右。”

合作社不僅為農戶統一採購農資,提供技術指導,還幫助農戶統一銷售,如銷售情況良好,農戶還可以參與分紅。

在獼猴桃基地,記者看到一條長長的索道,袁紅超說山裡沒有大路,採摘果子、運送農資全靠這條索道。為更好服務種植戶,這些年袁紅超不斷改善基地及周圍的基礎設施。記者上山時看到正在修建的道路,就是他們夫妻自費改建的。

大學生夫婦,回鄉種植種有機獼猴桃出口歐洲!年產值千萬元

同時,袁紅超還通過引水、挖水池,解決了山地種植的灌溉問題,最遠的引水距離達到4000多米,周邊的種植戶也從中受益。

為讓合作社獼猴桃賣上好價錢,袁紅超摒棄了父輩守舊的銷售方式,多次前往廣州、上海等地尋找銷路,“原來父輩主要是等人上門收購,常常被壓價,我現在要打破這種方式,自己出去賣。”現在合作社的獼猴桃不僅賣出了高價錢,並且根本不愁賣。

成為職業經理人 他們愛上農民這個職業

“我們夫妻兩都是高級農業職業經理人。”袁紅超自豪地說,2011年他們有幸參加第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並被評為第一批高級農業職業經理人,為她打開了一個新的天地。

“培訓很全面、很實用,涵蓋了管理、技術、電子商務營銷等多個方面,幫助很大。”她說。未參加培訓前,袁紅超對品牌和電子商務一竅不通,通過培訓後,她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立刻註冊了“宏楊”獼猴桃商標,並且通過電子商務,去年僅微信平臺就實現了200多萬元的銷售。

大學生夫婦,回鄉種植種有機獼猴桃出口歐洲!年產值千萬元

袁紅超說,今年還要加大電子商務的投入,目前正在打造自己的網站和微信平臺,下一步準備在微信做預售,“通過自己的平臺把東西直接賣到客戶手裡,減少了中間環節,利潤肯定會更高。”

更讓袁紅超感慨的是,培訓讓她結交了很多同行和前輩,“學習是一個很好的交流過程,他們給我傳遞很多經驗、技術,讓我少走了不少彎路。”

“勞動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袁紅超告訴記者,今後將繼續擴大基地面積,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丈夫一起做一名快樂的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