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設計教育研討會: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服務設計

中國工業設計教育研討會: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服務設計

2018中國工業設計教育研討會: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服務設計國際論壇成功在中國美術學院杭州舉辦。教育部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何人可教授,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阿里巴巴UED設計專家茶山、網易數據分析專家、動動三維出席會議作了精彩分享,動動三維CEO程正在會議上報告工業設計與科技智能結合的產業實踐。

中國工業設計教育研討會: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服務設計

如何讓機器理解創造?設計有三種方式來做創造性的工作,第一種是組合,第二種是探索,第三種是轉換。所謂組合,就是指在兩個已知之間建立關聯;所謂探索,就是在已知空間裡尋找某個答案;所謂轉換,就是在已知裡尋找未知。

這三種方式都是基於設計師的工作方法,以設計師的工作規則去尋找創造的可能性,從而發現機器/工具做創造的可能性。第一個難點,設計是一個創造性的工作,你試圖在設計中創造藝術,但你能不能創造藝術,實際上就得聽天由命。第二個難點,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我一直認為設計的魅力是在於“不確定性”。正是因為“不確定性”,設計師有自己作為人的價值。

中國工業設計教育研討會: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服務設計

在宏觀的第二個角度,有兩樣與世界發展趨勢共通的東西:一樣是“技術的民主化”,或者“技能的民主化”。

在“技術的民主化”中,我們以另一個創造性的工作——攝影為例。從過於寫實的繪畫到擁有暗房工具,到很大很笨重的光學相機,到傻瓜相機,再到照片數據化、到數碼相機,最後現在每個人手上都有了攝像頭和App。而我們又會進行反思我們總在想,技術的發展是否必然會取代一些人的工作?這一點我們沒有辦法避免。但是 30 年前的例子告訴我們,一方面Photoshop 作為一種工具確實取代了排版工人,但在美國卻給設計行業的薪資帶來了 3 倍的漲幅。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正如《經濟學人》雜誌一直秉承的觀點:技術摧毀更多舊的工作,但更會創造新的工作。這是技術驅動帶來產業的變化。

為此,動動三維為設計師提供智能設計工具,對色彩、材質、表面處理、特效技術的研究,這是所有3D創意設計的基礎,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做深度研究。 這樣的技術使更多的人可以接觸到3D/AR設計。

設計師(和非設計師)不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就可以提高他們正在創造的3D創意的品質。設計不是一個體力活,創意和創造將會成為設計師的最核心競爭力,人工智能解放了設計師的重複性勞動力。當人工智能把技術技能實現極簡與普及化後,設計師將更多的基於機器之上的思維性創新與設計思考。

當人工智能能夠把技術技能極度的民主化以後,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具有某種設計的能力?我們已經預見了這個明天,未來的人們將更有創造性,並用自己的創作來填補自己的生活與環境,而這將成為我們都樂於生活的世界。


3D/AR設計師QQ交流群:5437796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