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高尚的老師也不能「一生甘於清貧」!這不是道德問題!

您好,我是君山,一名站在中國教育最底層看教育、發聲音的一線教師,感謝您的關注,期待與您交流,真誠與您做朋友!

再高尚的老師也不能“一生甘於清貧”!這不是道德問題!

最近,網上又有多起關於“教師有償”家教的事情被通報,當事的老師或被辭退、或被降級、或被警告、或被扣罰績效···總之,這些通報又把教師“道德”問題炒得沸沸揚揚。君山這裡不討論有償家教的“對與錯”,因為沒法討論,也不能討論,畢竟,法律上都明確說了,不能!那又何必要說它就一定能呢?現在,“嚴禁有償家教”作為一條紅線,君山也認為,老師們應該樂得清靜,不必去踩!

再高尚的老師也不能“一生甘於清貧”!這不是道德問題!

今天,君山想討論的是由此引出的另一句話:“選擇當老師就是選擇了一生清貧”。這句話只要一有關於教師“加工資”或“有償家教”的話題時,就會特別活躍。君山自然清楚,很多人引出這句話的目的就是想從很高的道德角度去指責老師,“你們老師道德都應該是聖人,怎麼能為了那麼區區的一點錢折腰呢?你只要餓不死,就應該無私奉獻才對!”

再高尚的老師也不能“一生甘於清貧”!這不是道德問題!

這種指責真得對老師有點“愛之深、責之切”的味道,但同時也讓老師有一種有苦難言的感覺。君山作為一名老師,面對這種責問,就很想反問一句,難道選擇當老師就必須是要選擇一生清貧麼?清貧了教師,就富足了中國教育麼?這種歪理從何而來?

社會給教師職業戴上了太高的“道德”高帽,認為教師就應該如何如何,最好像聖人一樣,但是卻忽略了一點,老師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也有物質上的追求,也想過上舒適、安定的日子。

再高尚的老師也不能“一生甘於清貧”!這不是道德問題!

社會上有一種壞習慣,不喜歡拿老師和“公務員”比,不喜歡拿老師和“大老闆”比,不喜歡拿老師和“白領”比,就喜歡拿老師和“農民工”比,認為“農民工”三四千能活,而且還已經覺得很滋潤,為什麼你老師拿了三五千,還總是罵罵咧咧,每天吵著要加錢?

像這樣的責問,老師往往是無言以對的,而且你若稍有不滿,一還口,肯定立馬就是千夫所指,罵聲一片。最有力的責問會是,“你覺得工資低,你可以不幹啊,後面還有大把的人想幹呢!”

再高尚的老師也不能“一生甘於清貧”!這不是道德問題!

確實,這是一句可以罵進老師心裡的話,讓老師有苦難言。一份工作,你不要乾了,自然會有人幹,這句話不假。但是這句話也欠一點邏輯。培養一個教師和培養一個農民工所花費的時間、人力是一樣的麼?老師在為了成為老師寒窗苦讀時,農民工在幹嘛?我不好妄加揣測,但起碼,他們不是在為了學業奮鬥。

這個社會,少了哪一類人都不行,但我們都知道,人是有聰明、愚鈍,勤勞、懶惰的區分的,它會分層,這是自然法則。農民工的活,老師能幹,但是老師不應該去幹,不是因為清高,而是因為他有農民工幹不了的工作要去幹。農民工也可以不是農民工,因為在職業選擇之前,他可以通過努力,成為一個老師,但是最後他卻是農民工,責任不在別人,而是他自己。

既然老師工作相對於農民工更加有特殊性,技術性,那麼,老師又為什麼不能拿高一點的待遇呢?重物質、輕知識,這也是現在很多人在犯的毛病!

再高尚的老師也不能“一生甘於清貧”!這不是道德問題!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一個社會,如果讓老師羨慕農民工的工作,而所有農民工都能夠頂崗老師工作了,那麼中國的教育會是什麼樣的人站在講臺上?而這個講臺又會培養出什麼樣一批人?這會是教育之福麼?

再高尚的老師也不能“一生甘於清貧”!這不是道德問題!

最後總結一下:

作為一名老師,應該不怕清貧,但是,也不是說就應該甘於清貧,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應該是每一個人都應該享有的正常權利,老師當然也應該有。

然後,不應該讓“選擇當老師就是選擇了一生清貧”這句話橫行。它不僅在剝奪一個教師的正常權利,同時,它也是在毒害中國教育。因為只有真正去提高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讓教師成為一份令人羨慕的職業,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重視教育、走向教育,並最終達到留住優秀的人教育出更優秀的人的目的;這才是提高整個民族素質的最有力的舉措。

再高尚的老師也不能“一生甘於清貧”!這不是道德問題!

各位網友,關於這句話,你又是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發表你的觀點,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